水应力耦合对沥青路面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1-02-01安江龙
安 江 龙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沥青路面结构的开裂、剥离等与路面材料在外部环境中的力学行为密切相关[1]。近年来北方地区强降雨造成大量沥青路面结构损毁,中国南方高湿度、高温度的气候使沥青路面暴露在漫长的雨季和恶劣的交通条件下,导致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缩短(施工完成后一两年)和巨大的经济损失[2,3],水对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很多学者对沥青路面的开裂进行过研究[4]。以结构特征为分析对象,沥青混合料的水分侵蚀受沥青化学、骨料矿物学、表面纹理以及沥青结合料与骨料之间粘附力的影响[5]。一些研究表明,水分损害是由沥青混合料中的空隙分布和连通性造成的[6]。沥青路面的水力断裂也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7]。车速对路面变形的产生也具有很大影响[8]。当水渗入沥青和骨料的界面,车辆超载时会产生过大的孔隙水压力,导致沥青膜与骨料表面分离。这种情况会使路面出现凹坑和凹槽,这些凹坑和凹槽可能会形成松散的结构或裂缝,并迅速降低抗剪切或滑动破坏能力,骨料间的粘结力已被削弱。
沥青路面是由骨架、空气和自由水组成的多孔介质。多孔介质可在大约1 h后被水浸泡而达到饱和,且车辆荷载可驱动孔隙水在沥青路面中快速移动。综上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建立水—应力耦合模型,模拟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应力分布,分析水—应力耦合对沥青路面损伤的影响,为沥青路面损伤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1 研究方法
沥青路面作为三相多孔介质,遵循强度理论、变形理论和渗透理论。饱和沥青路面应考虑有效应力原理。沥青路面浸水时,骨架应力的分布受应变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应力和应变之间的本构关系如下[9]:
σij=2Gεij+[λεv+αp]δij
(1)
(2)
其中,Kp为多孔介质体积模量;Ks为固体颗粒体积应变的体积模量。
颗粒体积应变为:
εv=ε11+ε22+ε33
(3)
其中,δij为克罗内克符号。
水渗入沥青路面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孔隙结构将变形,并改变孔隙水压力。该过程可采用比奥固结理论计算。利用该理论可同时获得应力、应变和孔隙水压力。本文建立的基于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耦合模型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4)
其中,u为固体骨架位移;Vs为固相移动速率;ne为孔隙率;qw为多孔介质的平均速率。
本文设计的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其宽度为2 m,厚度为0.74 m。计算的模型常数如表1所示。车速为90 km/h,路面的垂直荷载为F=50 kPa。标准轴载荷下的轮胎压力为0.7 MPa。左右两侧边界没有横向位移,底部边界没有垂直位移,上部边界是自由的。
表1 路面模型结构参数
2 结果分析
在施加应力后,研究结果表明:在施加超载的路面附近,应力局部化现象很明显。垂直应力随人行道表面下方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人行道上的最大应力发生在最重的交通状况下,这与车辆负载的影响非常吻合。剪应力主要集中在载荷边界正下方的区域,同时也在向基层扩散和减少。拉应力主要分布在人行道底部周围,这主要是因为当车辆负载转移到基层时,载货量急剧下降,其余大部分转化为拉应力有关。剪应力与轴位于工作表面和非工作表面之间的界面处对称分布。拉应力随着距加载区域的横向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与基础层相比,表面的剪应力值更大且更集中。
2.1 表面弹性模量的影响
本文考虑了三种不同的表面模量即1 300 MPa,1 600 MPa和1 800 MPa,以分析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孔隙水压力和应力场的模拟结果如图2,图3所示。图2给出了上表面荷载作用下沿垂直方向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表层内存在最大液压,底座中的液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减小的程度较小。较小的模量会产生较大的液压。它们之间的差值在表层为1.5 MPa,在基础层为0.6 MPa,这主要是由于路面上的车辆载荷被限制在表层内导致的,即载荷波在表层内的传播很明显且对表层区域以下影响很小。因此,表面层上的液压压力受其影响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当表面材料的模量较大时,抗压强度较高,固体骨架的变形较小。
图3,图4给出了路面上的应力分布可以看出:径向应力受表面层模量的限制较少,表面层的模量对剪切应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表面层的中心附近影响变得更大。因此,路面的上层对于控制剪切应力的向下发展至关重要。
图5显示了在不同表层渗透率下水压随深度的变化。当渗透率增加时,在车辆加载的瞬间,水压的变化率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在荷载作用下人行道变形时,具有较大渗透率的路面结构中孔隙液体的渗透速度更快。
图6给出了受渗透性影响的路面中的应力场分布。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在外力作用下垂直应力的响应时间在逐渐缩短。表层渗透率的变化几乎不影响水平应力的分布,但表层中的剪切应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2.2 路面厚度的影响
本文选择了三种路面厚度进行数值分析,分别为0.12 m,0.15 m和0.18 m,孔隙水压力的结果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在车辆施加载荷后的短时间内,人行道中的孔隙水压力表现出非常急剧的变化。随着路面厚度的增加,水压的波动相应增加,最大的孔隙水压都出现在两层的中间。假定路基的渗透性始终比路面材料的渗透性小得多,那么在饱和状态下的车辆载荷下,孔隙水将被驱使迅速向上边界排放。因此,在较薄的路面上,孔隙水压力的梯度会相对较小。表面层厚度对水平应力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剪切应力下可观察到,同一位置处的剪应力随着表面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现象表明路面厚度可能有效地阻碍了力的传播。因此,合适的路面厚度设计对于路面稳定性至关重要。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下饱和路面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局部化在表层更加明显;增强表面沥青的水稳定性对于延长使用寿命很重要;应力载荷主要在表层内扩展和分布,并对较深的区域影响很小;对于较小模量的路面,在车辆载荷作用下会产生较高的孔隙水压力;路面的抗剪强度主要由上表层控制;模量对剪切应力的变化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