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教育之教育属性的再思考
2021-02-01於济建
□於济建
【内容提要】老年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已有权威性定论。任何关于“老年教育不属于教育”的说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老年教育既有一般教育的本质属性,又有自身显著的特殊性。办老年教育既要遵循国民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老年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的内在规律,突出层次性,实行“梯型”教育。
老年教育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快步到来而迅速成为社会热点,从社会发展宏观角度来看,老年教育无疑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对老年教育的属性如何认定,老年教育是否应该纳入教育范畴,一度成为教育界和理论界讨论和热议的话题。不过,这一讨论早有定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清晰地把“老年教育”写入其中,其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都明确把老年教育列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教育之所以是教育,是因为它符合教育的一般定义,具备教育的基本要素。经过多年的实践,老年大学完全具备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几个基本要素,因此,老年教育属于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关于“老年教育不属于教育”的说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老年教育既具有一般教育的本质属性,又有自身显著的特殊性
老年教育属于教育范畴已有定论,但它又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一般教育的规律和路径,不能把一般国民教育的做法机械教条地移植到老年教育中。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老年教育既姓“教”也姓“老”,在教育这个大家庭中,老年教育无疑是名特殊的新成员,老年教育在具有一般教育本质属性的同时,有着自身显著的特殊性。
首先,老年教育不像一般国民教育那样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在这里我们剔除功利一词的贬义意味),而体现出更多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一般国民教育,都或多或少具有与现实利益相关的目的性,教育的着力点往往与具体的利益目标紧密相连。但是反观老年教育,恰恰不存在这种功利性,接受老年教育的动力不是来自功利而是来自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本来的目的是促进人自身的发展,马克思将这种发展称之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种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义,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只有老年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回归到这种没有功利色彩的本能上来,回归到这种纯粹自觉的、能动的、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教育理念上来,这是老年教育的一个特有品质。
其次,老年教育过程不像一般国民教育那样,具有明显的制约性,而是带有自发性和娱悦性。在一般国民教育中,明确的目的性需要相应的约束性作为机制保障。进入国民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必然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约束,这种约束不言而喻会带有必要的强制性。但在老年教育中,这种约束性就相对较少,学习更多地出自学习者的自发愿望和自觉意识,入学、毕业、专业确定,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学习者自主选择。老年教育的对象更多的是在一种自主宽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没有被约束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这是老年教育的一个特有优势。
再次,由于老年教育没有一般国民教育的功利性和约束性,因而其学习内容也就没有国民教育那种很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表现出更多的是学习内容的发散性和延展性。
办老年教育,既要遵循国民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老年教育的特殊性
山东老年大学学员送传统文化进幼儿园
山东老年大学学员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分析建立在教育属性基础上的老年教育的特殊性,会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问题:老年教育在发展趋向上是着重遵循国民教育的一般规律,还是更多地突出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如果像一般教育那样,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上过多追求量化指标,老年人可能会失去学习的乐趣,背离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如果过分强调老年教育的快乐、休闲、舒适成分,那么极有可能使老年教育走向随意和平庸,甚至会沿着惯性滑出教育的范畴,或许这就是一部分研究者得出“老年教育不属于教育”之结论的主要原因。
教育要发展,就要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设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深层次上说,如果过于追求这些元素并把它过分指标化后,则有可能走向反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由各种矛盾构成,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有联系,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和追求量化指标化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是一对既对立又联系的矛盾体。在老年教育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衡量二者之间的权重,如何坚持一般国民教育中严谨细致的主流而摒弃功利性成分,如何贴近教育的本义又防止出现过度休闲娱乐的倾向,做到既不背离本义初衷,又不矫枉过正,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找寻和探索老年教育的内在规律,突出层次性,实行“梯型”教育
研究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分析老年教育与现代国民教育的共性和特殊性,是为了紧紧贴住老年社会基本状况和老年人的特点,寻找和探索老年教育的内在规律,厘清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途径。
在现阶段,中国老年教育的体制机制远未成熟和完善,发展和改进的空间还相当大,探索适合中国老年人具体实际的老年教育的路途还很长。笔者认为,改进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立足于老年人的层次性和老年教育的层次性。从人的老年阶段看,其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智力状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进入60岁之后仍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往我们对这个群体的社会价值可能有些低估,国家近几年开始推行延期退休政策,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这一考虑。而到了80岁之后,除个别例外,一般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体力和智力衰减的速度比较快,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年龄层次变化是很大的,因此老年教育应该突出层次性,不能一概而论,更不应“一刀切”,必须区分情况,因人制宜,分类施教。有的阶段,完全可以加大教育的系统性,加大教学深度,甚至可以上升到专业水准;有的阶段,则应明显降低学习难度,增大休闲、娱乐成分。有人提出老年教育应实行“梯型”结构,形成多个阶梯的“梯型”教学层次,是有道理的。实行“梯型”教育,作出梯次教学目标体系和具体设计,可以更精准地培育各类老年高端人才,深入挖掘老年人的聪明才智,释放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为社会做出新贡献。实行“梯型”教育,也有利于保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陶冶老年人的情操,使老年人更多地享受到教育带来的高层次乐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改进老年教育,实行老年教育之教育属性与老年特殊性相统一,必须改进老年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这其中有政策导向问题,也有工作实践问题。改革老年教育,除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之外,重要的方面是紧紧贴近老年人的具体实际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从研究探索建立一整套不同于一般国民教育的适合老年教育特点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建立一支适合老年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做起。目前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成分还比较复杂,教育方法基本上是沿用国民教育方法,这种状况明显不适合老年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应从政策和实际工作两方面调整和创新,增强老年教育部门的吸引力,力争建立一支老年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按照建立梯型结构的思路,进一步明确层次,拉开档次,做到专的更专,活的更活,对高层次教学班,加大专业化力度,实行高水平教学,积极试行老年教育学历化,并逐步强化其学历的社会认同度;对高龄化老人,缩减课程,降低专业度,增大休闲娱乐性。改革适合当前老年人现状的老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下功夫深入研究。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张晓林会长曾经指出:“仅用‘教育’一词来概括老年教育似乎有些难尽其意。老年教育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去认识、去挖掘。”老年教育是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支点,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重要通道,也是丰富人类教育体系的新领域。老年教育事业是一项朝阳事业,正因为老年教育本身具有更贴近人类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的特质,所以老年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更有可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整个教育事业提供新鲜经验,从这一角度来说,对老年教育之教育属性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更加深刻和广阔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