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最重要:美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的视角

2021-01-31

上海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案教育教师

高 原

(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23)

20世纪末,富兰(Michael Fullan)、加卢佐(Gary Galluzzo)等人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教师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政治和财政行为的重点关注”[1]。确实,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教师问题始终是美国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的中心问题。这一趋势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样一个高科技、富媒体(rich media)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多元化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精细的教学策略。[2]此外,不同种族学生之间学业成就的巨大差距、美国学生学业水平在国际竞争中排名不佳、中学毕业生不具备参加工作必备的技能等问题都使得全社会将抨击的目标转向学校的教育质量,其中,教师又成了解释种种问题无法回避的因素。[3]从21世纪开始,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政策工具加强对教师的重视。各种迹象表明,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应当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关切。

一、 重视教师:美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价值转向

美国有学者早在十几年前就曾指出:“当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好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成功的影响作用最大时,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及家长均指望教师能对学生学习的成败负起责任。”[4]这似乎预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且正在向教师这一因素倾斜,给予教师的关注正在加强。然而纵观美国教育史,教师的问题长期缺乏政策层面上的专门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全美范围内有关教师质量问题的激烈争论,美国联邦政府对教师质量问题才开始采取前所未有的干预姿态。如《高等教育法》(Higher Education Act)的修正条款标志着首次建立起教师培养质量的监控体系,而在21世纪初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则意味着从基础教育层面出发,对关涉教师质量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干预。[5]布什总统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明确提出,将在未来五年中加大对“军转教计划”(troops to teachers)、“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投身教学”(transition to teaching)等项目的经费投入。

在小布什政府之后,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3月刚上任不久,在一次对西班牙裔商会(Hispanic Chamber of Commerce)所作的评论中提出:“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开始,他们能否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他们的肤色是怎样的,也不是他们的父母收入水平怎样,而是那个站在班级前面的人……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教师们为他们艰巨的任务做好准备,促使他们处于专业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正在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新的激励方式来促使教师去最需要他们的学校去任教。”之后,这段话也被引用在美国教育部2011年9月发布的《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Our Future,Our Teachers)的开篇。这份文件是美国联邦政府在21世纪制定的第一个全面的、专门的、综合的未来10年的教师教育改革战略。而这段话实际上正是在告知人们,教育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改革中重点考虑的变量。

美国教育部长邓肯在这份文件的前言中指出:“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将有1600万教师退休,因而需要有1600万新教师来顶替他们的位置。这给我们的教育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我们成功地聘任到新教师,并帮助他们准备好优良的教育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够扭转这个国家公共教育的状况,最终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因此在他看来,教师的质量将决定这个国家一段时间内的教育质量,这就是为何奥巴马政府将教师质量的提升作为教育改革日程中的四大支柱之一。在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初,即便是在当时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新政府还是通过《美国就业法案》(American Jobs Act)投入了300亿美元用于防止教师流失。

2012年,美国学者温特斯(Marcus A.Winters)在《教师很重要》(Teachers Matter)一书中分析了美国近几十年来教育改革难见成效的原因。尽管来自贫穷的和有问题家庭的孩子更难教育,但是如今的证据表明,只要他们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就同样能够取得很好的成就。他还以自己作为纽约城市学校校长的亲身经历为例,表明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当时,对于学校进步的讨论往往集中于课程、班额、延长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等问题。虽然上述因素都很重要,但是如今的证据表明,教师才是最重要的。不幸的是,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才认识到这一点。十几年来,致力于这些方面的改革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和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平平,科学考试的成绩反而有所下降。这就说明,小班教学、更长的教学时间等方法对于学生学业成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除非有一个好教师。谁听说过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同一个平庸教师待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而宁愿放弃待在优秀教师所在的30人的班级中呢?[6]由此可见,对于教师问题的关注是来自美国教育现实的倒逼,而21世纪以来美国教育改革的政策文本则日益反映出这种价值的转向。

二、 美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中的教师政策

(一)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提出“高质量教师”计划与“问责制”

早在1966年公布的《科尔曼报告》(Coleman Report)就指出,教师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最根本的因素。此后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7]随着越来越多相关证据的公布,美国联邦政府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中,逐渐将对于教师质量的相关规定作为重要的、独立的一个部分进行说明。

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拟定颁布,其中将“高质量教师”(highly qualified teacher)作为此法案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Elementary Student Succeeds Act)的重新授权版本,《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问责、灵活性和选择消除学业成就,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为此,该法案陈述了十大条款。每个条款指向一个围绕总体目标的特定方面,并且解释了如何对州教育机构、地方教育机构和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拨款资助。其中,“条款2”——准备、培训和招聘高质量教师和校长(preparing,training,and recruiting high quality teachers and principals),就特别关注了公立学校教师和校长的质量问题,并且使用了“高质量教师”这一概念。“条款2”的目标在于让全美国在2005—2006学年结束之前,每个学校的所有核心课程都由高质量教师进行教授。同时,该法案也给予各州在相关经费的使用上极大的自由,其目的就在于希望让学校留住他们所认定的高质量教师。同时,要求各州公布他们达到这一目标的计划,并且要求各州教育部门跟踪这一进程,并进行年度汇报。

根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规定,“高质量教师”必须:(1)拥有学士学位;(2)完全的州资格证或者许可证;(3)证明他们知晓所教授的学科知识。其中,对于学科知识的具体规定包括:(1)新任小学教师必须通过州立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测试;(2)新任中学教师必须通过测试或者在相关学科取得高等教育学位;(3)在任教师可以通过接受测试、取得学位的方式进行证明,或者通过各州自定的“高质量、客观、统一州立标准”(high,objective,uniform state standard)考核。由此可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不仅是新任教师必须达到的标准,而且在任教师也必须经过考核达到这样的标准。“未来教师要想得到教学许可,不仅要通过学科内容的考试,还必须在有效教学方面有实际的表现。”这意味着通过联邦政策的形式规定了教师入职和考评的标准,也意味着针对教师的“问责制”的建立。

为了实现“高质量教师”的目标,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各州及学校制定一些可测量的指标,比如年度高质量教师的最低增长比例、获得高质量专业发展训练的在职教师的比例等。如果地方教育机构连续两年没有达到目标,就必须制订一份改进计划,提出可实现的目标。如果地方教育机构连续三年既没有达到教师质量方面的目标,也没有显示出足够的年度进步,州教育管理部门将联合学区和学校直接推行专业发展活动,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如果州教育管理部门无法满足“高质量教师”的目标,联邦教育部将削减乃至停止拨款。[8]虽然在2005—2006学年结束之前,各州并没有达到100%高质量教师的既定目标,但是根据联邦政府的报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的这项计划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国中小学的教师质量。特别是2009—2010学年结束时,98%的小学核心课程由高质量教师教授,96%的中学核心课程由高质量教师教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除了提出“高质量教师”的目标外,还规定K-12学校获得财政资助的资格将与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未能达到联邦最低标准的学校将受到惩罚。如此一来,进一步促进了通过“问责制”来迫使各州、各学区、各学校把教师的培养、任聘和考核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就如同《测量最重要的》(Measuring What Matters)中所提到的,正是因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颁布,才使得如今各州都要求教师应聘者和师范毕业生通过一系列测试获得许可证。测试通过率是教师问责标准的组成部分,而且各州也都制定了通过率的要求(比如纽约的要求是80%)。[9]

(二)“力争上游”计划提出教师评价计划与“问责制”的延续

奥巴马总统上任之后,美国联邦政府立刻出台了新的国家教育改革政策,拨款投资近50.5亿美元,用于2009到2012年之间“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计划的实施。“力争上游”计划提出,将鼓励各州从六个核心方面制定教育政策,其中包括教师评价的相关内容。具体而言,政策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各州的标准制定是否达标,以此作为是否进行拨款奖励的依据。

(1) 确立明确的适用于测量每个学生学业成就的方法。

(2) 设计实施严格的、透明的、公平的教师评价体系。

(3) 在设计多个评级类别时,将学生学业成就的提成作为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同时让教师参与设计过程,使用该方法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4) 使用年度评价的方法,其中包括及时的、有建设性的反馈,并向教师提供有关学生学业成就提升状况的数据。

(5) 通过评价的方式告知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奖励、晋升、续聘和资格认定以及开除不合格教师的决定。

通过竞争的方式,新法案将在前两轮实施结束之后,对那些表现优异的州教育部门拨款7500万至7亿美元的资助作为奖励;在第三轮实施结束之后,对那些表现优异的机构奖励1700万至4300万美元。在“力争上游”计划激励的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又进一步强调通过实施“学校进步拨款”(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项目、各州以搁置《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为交换条件的替代项目以及私人机构的投资——比如“有效教学评价”(measures of effective teaching)项目来促进教师评价的进行。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些鼓励进行教师评价的政策有助于实现教师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0]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实施延续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有关“高质量教师”的原则,并牢牢地将教师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联系在一起。

在“力争上游”计划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又筹划制定了高质量、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及其测试项目。很快,在联邦政府的拨款支持下,智慧平衡评估联盟(The Smarter Balanced Assessment Consortium)和大学与生涯准备度评估伙伴联盟(The Partnership for Assessment of Readiness for College and Careers)两个机构协助各州开发以共同核心标准为基础的“共同评估测试”(common assessments)。共同核心标准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于教师的问责制度,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教师评价体系不是共同核心标准中单独要求的一部分,但是却与之密不可分。各州在决定采取共同核心标准之后,都采用了“问责评价”(accountability measures)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以此换取奥巴马政府在“力争上游”计划中承诺的资助奖励。共同核心标准的研发者也很确定地表示:一方面,通过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评价结合在一起,可以进一步牢固共同核心标准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共同核心标准的体系下,教师会因为自己的学生没有取得学业成功而被贴上“无效”的标签。不仅如此,学生的测试结果还将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质量的重要指标,甚至影响到地方政府对于公立学校的拨款情况。因此,在共同核心标准的激励下,教师会花费更多的心思用于教学。美国教育学者和经济学家哈努谢克(Eric A.Hanushek)表示:“教育成就的提升需要强大的问责体系作为保障,对那些高效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惩罚那些对学生有害的教师,并且向家长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决定把孩子送到哪里去上学。很多研究也已经表明,这些政策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客观上确实推进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共同核心标准课程及其测试的实施,一方面刺激了教师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为此,一些州专门设计了相关项目,帮助教师适应新的标准。比如马里兰州在2011年提出了“提升教师效能学院进修”(Educator Effectiveness Academies)计划。培训采用种子团队培训模式,各校种子团队必须包括英语、数学、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学科教师各一名,再加上校长组成。马里兰州教师培训工作也是全美其他州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是各州此次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11]同时也说明,此次改革将教师放在了成功与否的关键地位,教师是教育成败最重要的因素。

(三)《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对教师重要性的进一步强调

2015年12月10日,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这部法案的颁布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自21世纪以来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和“力争上游”计划之后,再一次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作出了修订和补充,同样也是对此前两部法案作出的修订和补充。在这部最新的法案中,有关教师的规定虽然相较于此前两部法案有所调整,但是对教师重要性的强调并没有改变。奥巴马总统在正式签署新法案前说道:“每个学生都应当接受世界级的教育。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中小学和大学,但是在校学生却并没能够每时每刻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做好准备。我们要让每个班级都有一个伟大的教师,让每个学校都有一个伟大的校长。”奥巴马还指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拟定了正确的目标:要让每个孩子都由杰出的教师进行教育——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也是正确的目标。高标准是正确的,问责制也是正确的……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却没能给予教师、学校和州政府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这正是我们现在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作出修改的原因。”

1. 师资培养

从新法案的“条款2”中可以看到,各州可以自主地选择多样化的途径进行师资培养,比如教师实习项目和开办师资培养学院(teacher preparation academies)。对后者来说,各州可以使用其资助的2%在师范生培养之外开展相关工作。只要这些新办“学院”的培养计划被那些高效教师认定为是“重要临床训练”(significant clinical training),并且能够证明这些培养计划对被培训者有效的话,便可以得到州政府的授权。在一段时间之后,当这些“学院”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效教师时,那么州政府就可以给被培训者颁发资格证,其效力等同于硕士学位,并可以作为教师获得报酬和升职的依据。

有些人认为这条规定有可能降低了培养项目的授权门槛,进而影响教师的质量。因而联邦教育部又进一步要求各州对新设立的师资培训项目负责到底,包括监控被培训者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甚至是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实际上,有很多数据表明,硕士学位对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而言并非可靠的证明。因此,在新法案的要求下,各州将使用更为多样的基于证据的方法对教师的专业提升进行监控和评价。

2. 师资公平

虽然新法案削弱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有关联邦政府对教师进行统一评价、“高质量教师”计划、教师准入学位要求以及资格认证等方面的规定效力,但是各州仍然被要求公开有关教师专业质量的数据,公布优质学校和平庸学校教师专业资格的差别。其中,包括没有经验的、临时的以及没有资质许可的教师的数量。此外,各州必须澄清用以保障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避免遇到过多“低效的、没有资质许可的或者是没有经验的教师”的措施。

在新法案的要求下,各州可以使用“条款2”中的资助保障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但是必须提供这笔资助使用情况的说明。如同师资培养学院的设立一样,新法案还鼓励各州在“高质量教师”和相关许可证的要求之外设计新的项目政策,用以保障教师质量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实际进行监控。考虑到这一变化,各州需要将此前的工作重点,即与教师入职相关的资格认证,转向教师评价数据的采集。

3. 教师专业发展

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州和地方教育机构可以将“条款2”的资助用于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而在新法案中,只有地方教育机构——包括学区、特许管理机构等——可以使用这笔经费。对州政府来说,其经费只能用于校长的专业发展以及特定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比如技术课和STEM教育。此外,各州不能将“条款2”的经费用于教师有效性评价项目的开发。

但是与此同时,新法案提出了新的“教师促进基金”(teacher incentive fund)竞争拨款项目。此项目直接向各州拨款,用于完善教师待遇体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新的项目规定了教师将拥有更大的领导机会,通过教师主导的专业发展、教师指导等方式参与其中。这笔费用也是通过各州之间的竞争而获得的。

有评论提出,“《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代表了25年来联邦对于各州控制的最大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即联邦政府咄咄逼人似地控制公立学校成绩的时代的终结,从而将控制权归还于各州和地方学区”。但是此次改革对于教师质量的目标并没有改变,变化的只是将采取何种具体标准和措施的权利归还给各州。这种变化是联邦政府在看到美国自标准化改革以来所产生的诸多弊端之后而进行的完善。

三、 教师重要性的国际趋势及其经验借鉴

(一) 教师最重要:一种国际趋势

对于教师的重视,对于教师问题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位置,似乎自21世纪以来成为一种潮流。不仅仅是美国,即便是从全球的教育政策来看,很多国家都在21世纪以来重要的教育改革文件中提到了教师问题,甚至专门颁布了直接关涉教师问题的政策。

2001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为了明日学校的教师:世界教育指标的分析》(Teachers for Tomorrow’s Schools:Analysis of the World Education Indicators)中就提出疑问,虽然教师在提升教育系统的功能和保证学生学业成就方面的重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政府的政策反映了这种意识吗?他们是如何帮助教师提升能力,以至于提升学生学业成就的呢?教师被寄予了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但是他们如何很好地作出回应呢?并且指出,为了让全社会满足21世纪不断变化的要求,决策者需要建立起高质量的、准备充分的教师激励体制。[12]

2002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将国家校长专业培训计划(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证书作为校长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并在《2002教育法》中正式确定这一规定。同年,教育技能部和教师培训部联合颁布了《教师标准》(Qualifying to Teacher),其中包括合格教师资格标准和入职教师教育要求。《教师标准》规定教师在获得资格之前必须达到国家教师标准,这样就对教师入职的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提升了初任教师的质量。英国21世纪以来还陆续颁布了《培训下一代卓越教师》等。此外,同美国一样,英国政府也加强对教师进行“业绩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推行“业绩评估”(teacher appraisal),并通过颁布《教学改革法案》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设立了一系列计划和奖励措施。比如“教师国际专业化发展”计划、“专业奖金”计划、“最佳实践研究奖励金”计划、“早期专业化发展”计划以及“在职训练课程奖励”“专业化发展记录”“标准大纲”“国家教学奖”等。

德国在2000年PISA测试中成绩平庸,并且表现出不同联邦州之间学生学业成就差异显著。为了应对整个德国社会所掀起的“PISA震动”,教育部门决定引入“国家教育标准”,以此保证各地、各类学校教育水平的可比性及其所颁发的教育文凭的等效性。德国国家教育标准覆盖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直到高中,包括全部核心教学科目在内。在引入针对学生的国家教育标准之后,制定针对教师的国家教育标准便成为自然而然的发展步骤。2004年,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首先通过了《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科学》,2008年又通过了《各州通用的对于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和学科教学法的内容要求》,由此为教师教育的各个环节确定了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要求。[13]这两份文件为德国当前教师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也正因其出台的背景,而成为提升德国基础教育质量、缩小各州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政策保障。

对澳大利亚而言,在1999年发布的《关于21世纪学校教育国家目标的阿德莱德宣言》中,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21世纪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教师和学校领导的质量、专业主义和地位”[14]。这一重要决策点明了21世纪澳大利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进入21世纪之后,围绕着这一政策核心,澳大利亚政府先后颁布了《澳大利亚政府优质教师计划》(Australian Government Quality Teacher Programme)、《全国教师专业标准》(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澳大利亚教师与学校领导者专业学习章程》(The Australian Charter for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澳大利亚教师绩效与发展框架》(Australian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等政策文本,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师质量。

(二) 教师重要性对我国教师政策的启示

经由上述梳理分析可见,教师的重要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在21世纪各国的教育改革决策中得以体现,并进而形成了相关经验。

1. 出台专门性政策,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教师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认可,这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12年9月7日,国务院隆重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用以明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之后,教育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编办等部委颁布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6个配套文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教师工作大会,《意见》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教师的重要性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为我国今后教育改革指明了政策方向。

2. 加强政策规范,确保教师的任职资质

提升教师任职要求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而教师准入制度的规范和职后的持续发展是重要抓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要通过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迫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我国于2011年开始试行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范了教师的职业准入标准。2012年6月,《教师教育标准》酝酿出台,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此后不久,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很快,北京等地也宣布,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是5年时限,并且各地也提出了教师每年参与继续教育的学时规定。2015年12月,《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教师队伍建设指出,诸如上述举措大大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3. 注重政策倾斜,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教育部部长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开年之际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也提到要“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此外,为了提升教师质量,在2010—2015五年时间里,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共招收5.2万名免费师范生,并积极推动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以此鼓励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与此同时,为了推动教育均衡,《教育规划纲要》中体现出对于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包括要求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培养补充农村教师、加大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等。受此影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于2015年6月应运而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份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把发展乡村教育置于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战略高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和职业吸引力,整体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世纪以来美国、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教育改革都在佐证这一断言。教师重要性的凸显作为全球性趋势一方面坚定了我国对于教师问题持续关注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也给予我国通过比较借鉴的方法汲取他国经验的机会。“教师最重要”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世纪教育改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全球性趋势,是几十年来各国教育改革实践所总结出的经验,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的过程。

猜你喜欢

法案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Industrial Revolution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