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区文化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以河南焦作为例

2021-01-31王雅琨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焦作焦作市工业

王雅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工业革命前,“尼罗河赠礼”式的城市是主要类型。这个时期,人口的聚集往往由该地区是否具有优渥的自然环境来决定。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对煤炭、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城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新兴城市。然而,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迫使工业城市必须进行转型。

一、公共空间是街区文化发展的内核

2021年初,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热映唤起了人们对工业街区的怀念,作为拍摄基地的襄阳甚至被“工业旅游”带火。街区是民众所处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老街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地方文化的最好展示,因为这里是民众生产和生活的集中地。而在民众日常用语中,诸如“街坊”“街巷”“街头”等,更多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逻辑是“集体记忆”“共有的习惯”“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街区文化的载体是公共空间,“传统街巷虽不如自然景观宏伟,也不如人文景区吸引游客,但因其来自生活,与民众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在此意义上,其传承和发展显得效果非凡”[1]。焦作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百年间,从无到有。有据可考的历史为研究其工业街区的发展提供了蓝本。关于焦作的名称,一说为焦家作坊,一说为焦枣。无论哪种说法,都伴随着近代化和工业化。宋人林希逸的《考工记解》载:“据王宫而言,王宫居中;而祖庙在左,社在右;朝廷在前,市居在后也。”“宫”位于城市的中心,而“前朝后市”,“市”更是不可或缺的。市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而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空间,提升了生产力,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曾几何时,工业城市的街区作为民众劳动和休闲的集中聚集区,是重要的人际关系纽带,也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二、老工业城市焦作“以矿兴市”的过程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市,其前身是西焦作、东焦作两个自然村,称为“涧西屯”和“涧东屯”。明万历四十年(1612)《重修玉皇庙记》载:“宁治西北四十余里有村曰涧西。”清代河南地方政府继承了明代八府一州的基本格局,焦作地区隶属怀庆府。在焦作镇成立前,清化镇(今焦作博爱)是著名商业城镇,也是“晋商必由之路”。这个时期,太行山脉周边的矿业资源逐步被开发,“煤多合伙挖井采取,行销山东、直隶、山西等省”。与此同时,矿业发展的副产品是发达的铁路交通,光绪三十三年(1907),道清铁路通车。中原地区的京汉、汴洛、道清三条铁路为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内生动力。焦作从乡村到城镇,由城镇再到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既有煤炭资源开发的原因,又有铁路交通的助力。

1910年,清政府在今焦作市所在地区置修武县焦作镇。民国政府实施省、道、县三级制,焦作地区属于河北道(豫北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改为省、县二级制。1956年7月,国务院批准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将焦作矿区改为省辖市的报告》决定: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1982年3月,焦作市为省辖市。至2019年底,焦作市辖沁阳市、孟州市2市,博爱县、武陟县、修武县、温县4县,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4区和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历史上,怀庆府地区的核心区域在沁阳,随着焦作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焦作逐渐取代了沁阳的地位。总体来说,对煤炭的开采是焦作建成的主要原因,煤炭相关工业的发展拓展了焦作的发展空间。

三、英国福公司与哲美森街区

清光绪年间,焦作镇设立后,英国福公司在此设厂,用先进的机器设备采煤,掠夺矿产资源。福公司和中英公司是近现代历史中英国在华的两大公司,也是“侵略中国的英美财阀”。福公司在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独立经营时期(1897年-1915年)。这个时期,福公司取得了河南等地的煤矿开采权,建立哲美森镇、哲美森厂,修筑道清铁路,并开设矿业学校。二是福中总公司时期(1915年-1933年)。随着河南人民收回矿权运动,福中总公司成立,它是中外合资企业的雏形。三是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时期(1933年-1956年)。这个时期,福公司虽然恢复了一定范围的工业活动,但战争影响了其正常的生产,一度南迁至湖北、湖南以及四川等地。这个时期,随着革命的发展,中共河南省委积极组织工人开展罢工,建立党支部、发展党员。1946年,新华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党组,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出现包围焦作的态势。新华煤矿备战上山,将39号井电厂1500千瓦发电机、王封矿350千瓦发电机等物资,向山西晋东南革命根据地转移。“1948年,中福公司决定停止在豫的煤炭生产”,10月下旬,将南京的锅炉、电机卖给天府煤矿公司,“令焦作精干人员携带重要资料文件、仪器、存款立即撤离”。 中福公司结束了它在豫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福公司在华的历史结束了。

今天,焦作解放区的民生街(曾名哲美森街)、新华街(曾名马市街)、花园街等是哲美森街区的遗存所在地。1897年,意大利商人罗沙第成立福公司,并聘英国驻沪总领事哲美森为总董。焦作地底下蕴藏着百亿吨级的优质无烟煤矿,还有丰富的铁矿等其他矿产,这是福公司发展的基础。民国《修武县志》载:“煤岀自沿山一带,其质甚良,均为无烟气白煤,产额甚富。”“原初采用人力,至英商福公司侵占煤矿后,多改用机器。”焦作煤矿从创办伊始就具有“官办国有”的性质。时任河南巡抚的刘树棠直言:“华商虽有借款之名,并无借款之事;洋商虽平分开矿之利,并不总揽开矿之权。贻累可以无虞,操纵依然在我。”[2]因此,福公司常做有益民生之事。除了建设工业区,按照和政府达成的协议,福公司还兴办教育。民国《修武县志》载:“按议结英商福公司矿务交涉草合同第四条载称:福公司应办矿务学校一处,每年经费由福公司担任。”厂房的修建带动了周边的民生发展,福公司“修筑了一条宽阔的街道。两旁是苦力住的茅屋和销售中国人通常使用的奢侈品的商店,包括澡堂、理发店和按摩院”[3]22。

四、街区文化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焦作地区的公共基础设置、道路和街区格局是由福公司带动发展的。截至1925年之前,焦作煤矿成为继开滦煤矿、山东中兴煤矿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煤矿,焦作煤矿工人已达11 000人左右。1956年,在国务院撤销焦作矿区、设置焦作市后,修武县和博爱县的百余个村庄划归焦作。随后,焦作市政府加强铺设沥青路、积极建设配套的街区。1958年,在市政府成立两年之后,焦作提出“应发展煤业以外的工业,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口号。随后,焦作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设了矿山机械厂、平原广学仪器厂、风神轮胎厂等。1958年到1990年,焦作以“煤城”闻名省内外,这时候的街区民众基本都是相关工业人口。“1995年,全局职工已达到59 360人。”[3]119

20世纪90年代之前,街区人口职业单一,多从事煤矿相关工作。一方面,这种情况对提高产能、创先争优、社会稳定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李封矿出了一个全国安全生产模范刘九学;带领同志们“骨头缝里挑肉,老虎口里拔牙”的王封矿的丁百元。另一方面,街区人口职业单一化,城市过分依赖资源型产业,这导致生产和消费都出现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大、政府小”的局面。如果处理不好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或者一旦资源型产业衰退等,都会导致城市发展陷入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作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矿井关闭,工人失业,经济下滑,生态恶化。“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焦作市经济年均增速只有3.5%,在河南省倒数第一,还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面对发展的窘境,资源枯竭型的城市需要发展多元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街道社区需要健全和完善丰富的文化,建设医疗、科技、商业等基础设施,吸引资金和人力资源,带动城市经济多元发展。很快,焦作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把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发力点,“引领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同步转型,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焦作“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实现了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之路”[4]。焦作的成功转型为资源枯竭型老工业城市提供了发展样板。

在特色街区改造方面,焦作重点改造了花园街、新华街,并将百年焦作陈列展览馆、老电影院等老建筑作为遗产进行保护。如新华街特色街区按照“街区整洁,立面有序,点上有样板,线上有特色,面上有内涵”的要求,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楼体进行统一改造,将其打造成绿色集约、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特色风貌体验街区,成为老街区特有的文化秀场[5]。此外,除了对哲美森街区、道清铁路遗存区域、王封洗煤一厂、鑫珠春工业等工业街区的保护外,还注重建设公园等民生设施,以加强民众精神文明建设。如月季公园、龙源湖公园、太极体育中心、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等。

五、结语

以河南焦作为代表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不仅在过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未来仍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为避免走已经处于衰退期城市所走的老路,需要对已经处于衰退期的城市进行全面“体检”。焦作的成功转型,离不开街区文化的作用。街区是民众生产和生活的集中地,在建设街区文化的同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诸如哲美森矿业街区、道清铁路遗存等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在城市发展中开辟新的功能。此外,街区文化饱含了不同时代民众的集体记忆和历史痕迹,诸如工业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此视域下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因此,老工业城市发展可以走一条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民俗学、建筑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的路子。对街区文化发展的研究,应该放弃以单一的时间纬度或空间结构的研究,转向对二者耦合的研究。在这一点上,焦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猜你喜欢

焦作焦作市工业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骄傲的汉字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小羊
焦作市
工业人
临轩听雨
焦作:政府买服务的签约之路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焦作将建中部最大绿色涂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