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首先要成为好的学习者
2021-01-31韩震
韩 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师内涵发展要求教师首先要成为好的学习者。就这个主题,我具体从三个方面讲:一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二是教师肩负着更加神圣的使命;三是教师应该如何学习。
一、新时代、新理念和新要求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二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然,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世界格局,从而形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天,中国教育要回应哪些时代问题呢?一是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青少年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更高要求;二是应对生活方式和文化多样性的变化,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任务;三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积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强化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四是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前景,强化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新时代对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不仅站起来、富起来了,还要强起来。过去跟跑的诸多领域,如教育、生产、经济发展等,大多都不用考虑创新问题,主要是借鉴别人经验,因为在落后的情况下学习别人容易快速发展。但目前,很多领域已经开始并跑,个别领域进入领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跟别人跑?这就到了一个关节点,就是必须实现自主创新。只有自主创新的民族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这就要求培养更加优秀的一代新人,从而也就对教育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解决别人对我们“卡脖子”的问题,但怎么解决,唯一的道路就是推动原始创新。美国科技创新体系奠基人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明确提出应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即推动原始创新。如果没有原创性研究,就不可能有领先工艺,这对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一定要进入这样的阶段,即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过去我们更多是习惯于从1到2到3,现在则是从0到1的创新。
要掌握产业链主导权必须走前沿创新的道路,否则就会被别人“卡脖子”。为什么美国和欧洲如此富裕?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勤奋,而是因为他们掌握着产业链的主导权。如果我们也掌握着主导权,那我们的经济将会更为强大。目前,我们的制造业规模是美欧总和,但为什么收入不如人家多,因为分配权没掌握在我们手里。
今天,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教师和教育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原来我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包括人、财、物的大规模投入,但仅仅靠这个是不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是指在要素投入不增加,有时甚至减少的情况下,效益反而提升。这就是要向新的科技要效益,向新的科技要发展,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就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今天,社会越来越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没有更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知识形态的演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知识形态演进的历史逻辑》。其中谈及,过去在很长时间内,人类处于农业社会,其知识形态主要是经验的,在那时中国是领先的,但后来为什么会落后,因为我们没有与大机器生产(工业时代)相适应的知识形态,没有实现知识上的突破,而这个突破首先在西方实现了。在大机器生产时代,知识通过原理形态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的就是这种普遍的标准化生产对知识的要求。相比经验形态的知识,原理形态要领先很多,因为经验形态的知识是特殊知识,它主要靠岁月积累,彼此之间没有关联。为什么中医到现在还是经验形态的活化石,就因为中医靠的是岁月中经验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年龄,摸脉摸到年头才能找到那种感觉。而普遍的原理知识则可以通过学校制度性的教育,实现知识的快速传播。现在,知识形态又发生新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的大科学。什么叫大科学?原理形态是标准化生产,处理机械就是机械,处理化学就是化学,但现代科学,比如航天,既有生物科学,也有空间科学、机械、化学、材料等。它是综合性的,如果没有计算机计算平台作为依托,根本算不过来,也算不出来,那是大科学装置,是综合化的,这种创新与原来完全不一样。
尽管知识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后来的知识就不用过去形态的知识了,或者说前面的知识就不起作用了。相反,前面知识作为后来知识的基础仍然在起作用,但新的知识形态显然又超越了原有的知识形态,对学习和教育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经验形态的知识主要靠模仿,靠岁月积累,到原理形态,则是进行规模化培养,按照班级进行系统的标准化教育。在信息技术下,仅知道一个领域的知识很难适应这个时代,学习又出现了新的方式,这也是现在提出跨学科知识问题以及多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这些都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在国际竞争的态势和新的知识形态下,如果我们培养不出具有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必然还要受制于人,被别人“卡脖子”。中国之所以目前很多领域都受制于人,就是还没有在这些领域获得产业链的主导权。只有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
之所以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为了创新。今天,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知识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求改变旧有的教育模式,树立素质教育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原来的“四育并举”改成“五育并举”,就是要求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比如一说起劳动,大家都感觉是体力劳动,其实不仅仅是或者说不完全是,劳动对创新非常重要,我曾阐述过这一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人必须具有全面的素质才可以成为创新型人才,譬如在物理学中,如果自己都不劳动、不会动手,就很难进行创新性实验,靠买来的设备进行实验往往只能进行重复性实验。当然,五育并举也不是说平均用力,就像新形态的知识一样,唯有通过知识转移、方法转移实现多学科交叉差异化的知识结构,才容易进行创新。而今天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知识结构,否则是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任正非曾说,我们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他创立的华为之所以成为世界领先企业,就源于他对人才和教育的理解。他认为,教育要瞄准未来,而未来是智能社会,所以教育要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一般劳动力,唯有创新型人才方能引领社会发展。他说,今天的孩子就是二三十年后的博士、硕士、专家、技师、技工等,无论是博士、工程师,还是工人、农民,在未来社会都得是创新型人才,即使是工人也要掌握高科技并能进行高科技生产,农民也要掌握现代农业化生产技术。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教育,所以教育要优先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在2035年要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什么要提前十五年?就是要为未来做准备,因为教育关乎民族未来,它不是小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北京师范大学的时候,要求广大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后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又重申了这一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时说:“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可见,现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又提出了“六要”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实际上,这不仅仅只是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而是针对所有教师提出的。任何一种职业都要讲职业道德,但其他职业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物,而教师面对的是人。尽管医生面对的也是人,但往往面对的是病人,且大多数病人都是年龄偏大的,而教师面对的则是比自己更年轻、更有希望、更充满朝气的一代新人。面对这样的一代新人,我们绝不能误人子弟,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三、教师如何学习
教师只有成为社会上最善于学习的典范,才能承担起教师职业的神圣职责。过去我在美国访学时,曾有教会的牧师跟我说,如果要问“上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他会回答说“上帝可能是最善于学习的存在”,因为大家都在问“有没有万能的上帝”,“如果有,那这个社会就应该是美好的,为什么还会有问题?可见,上帝也不是万能的。那他是什么?他是最善于学习的存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作为未来社会的塑造者,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善于学习的人。而要成为最善于学习的人,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不能被动,只有主动学习,才能进入知识的殿堂,才能在知识高速发展的时代,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发展规律,也才能引导学生学习。
二是要成为有行动能力的学习者。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知识呈现出交叠式发展的态势,特别是物理学、工程机械学等。在此背景下,如果没有动手能力,不会运用实验设备,就只能进行重复性实验。那真正的创新实验是什么?只有在设备上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做出来,才是创新性实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许多科学技术总是赶不上,因为科学是在行动中发现的,只有一代一代的科学家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摸索出基本规律,知道未来在哪里,如何解决问题。
三是要成为有合作能力的学习者。大科学的基础是技术,如果还是依靠一个人拍脑袋,那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创新发展的要求。现在所有的创新如果没有技术介入,没有多方面知识的参与,就很难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教师只有知道如何合作,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所以教师应成为有合作能力的学习者。
四是要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学习者是指什么?意思是说,关于知识,不是别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当然,科学知识一是一、二是二,但这里说的是另外的意思,即很多知识的适用范围、有效性、边界等都是可以讨论的,都可能有新的用途、新的发现,而要把这种意识教给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是要成为有反思能力的学习者。创新不是超越别人,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自己。要超越自己,就要学会进行自我反思,即通过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自己过去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改善的地方是什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推动我们进一步学习,进一步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
六是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学习者。现在早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学习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差别?过去,活到老学到老是少数人的理想,但现在,活到老学到老是一个人能够适应时代变化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党和国家在重大理论创新上的步伐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量变积累到现在,已经呈现出某种阶段性的质变。伴随我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赶上时代要求。教师要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就应该首先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今天讲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是教师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一名善于学习的人,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期待。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成为引领社会的学习者。社会在发展,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教师就不能落后于时代步伐,而应先于时代发展,即只有前瞻性地应对时代变化,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并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与农业时代已经大不一样,在农业社会,教育就是由师傅带徒弟,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复制自己,其中当然不乏创新,但创新不是明显要求;与工业社会也不一样,工业社会是标准化生产,要求培养规格化人才。现在进入大科学时代,需要培养学科交叉型人才,教师只有成倍放大自己,培养比我们更加优秀的一代人,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更善于学习,方能承担这一任务,成为当代社会的引领者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