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021-01-31吴卓燕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心理健康

张 澜,吴卓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0 引言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承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来看,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心理智慧. 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成功哲学等对于今天构筑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完善人格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高校运用儒家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心理素质的紧密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普遍接受的价值体系,其中对个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性格品质. 在儒家文化中也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例如“执干戈以卫社稷. ”拿起兵器来保卫国家,用武力来守卫国家政权,弘扬爱国之情;“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对自己服务的对象真心诚意,传达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不诚信,还能做成什么事,鼓励为人诚实守信;“礼之用,和为贵. ”礼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友好,主张以和为贵等这些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群体的价值体系容易受到各类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错误扭曲的价值观. 用儒家文化引经据典,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增进大学生群体的认同感、领悟感,强化自我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

1.2 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国外,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 但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大约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 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充斥着国外的价值理念和方式方法,这些在中国始终会“水土不服”[1]. 而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结晶. 其“见贤思齐”“仁义礼智信”“义利之辨”等思想阐述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怎样活得有价值等人生哲学. 可见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给予大学生心灵的洗礼,传播良好的人生导向. 借鉴儒家优秀的文化不断丰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挖掘儒家文化的精髓,用符合国人的价值观更有效地培育大学生,逐步构建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

1.3 培育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 这些积极心理的品质会影响个体思想行为以及情感等正确取向.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许多先人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名言警句更是令人深思. 如“仁”的思想提出爱家爱人爱天下的情感,大学生可以从中领悟上孝长辈、下爱幼小的善行.“信”的概念传达出以诚待友、取信于人的积极品质,大学生可以从中感悟交友的诚实原则和商业经营的诚信理念. 这些优秀的思想都有助于内心品质的养成,也有益于向上心理的维持.

当今社会,大学生品质的培养深受互联网、社会风气、群体价值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扭曲歪斜的情况.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可借用儒家优秀的思想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避免不正常心理的萌发.

2 高校运用儒家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借鉴

2.1 借鉴“自强不息”的入世哲学,引导大学生积极对待成功与失败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儒家优秀格言之一,倡导人要积极入世实现抱负,是中国传统的入世哲学. 其意义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不幸,只要不断努力奋斗,就可以不断强大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警戒人们无论在面对富贵的诱惑、贫贱的选择、权势的高低时,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 这些语句都引导人们要做到宠辱不惊,不要因一时的成功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一刻的失败而灰心失志.

当代大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的种种压力,心理容易脆弱,情绪波动比较大,当陷入低谷时,很容易迷失自我,不知所措,逐渐放任自我,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逃避问题. 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借鉴儒家优秀文化中积极的人生领悟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反省自身,端正态度,有利于大学生寻得存在感,抚平急躁的情绪,建构良好的心理.

2.2 借鉴“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的为人哲学,引导大学生掌握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儒家强调宽容、尊重、友爱. 例如“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强调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也不要硬加于他人;“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阐述自己有德行,才能要求别人有德行;“君子量大,小人气大,恶人胆大,善人福大. ”告诫为人要心胸宽广,为人要宽容,对别人的过错要包容[3]. 这些为人哲学都教会大学生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怎样融入集体大家庭.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00 后,童年有父母的陪伴,少年有老师的教导,很少能遭遇重大的挫折磨难,这也养成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问题,有时会存在不尊重他人、不顾他人的想法. 在入学之后,他们在班级关系、寝室关系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借鉴儒家的为人哲学,利用心理辅导等方式指导学生逐步培养宽容大度的胸怀,营造一种互相关心、彼此宽恕谅解的和谐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借鉴“夫天生百物,人为贵”的生命哲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生命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儒家尊重生命,强调生命是高贵的并且具有道德性,是可以超越生死,获得不朽的.“天人合德”“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思想阐述了死亡不是人能改变的,是自然的力量. 所以儒家认为人们没有必要对生死过于执着. 一个人自然生命的终结不代表精神生命的沉睡,他留给社会的精神财富也不会随着生命的消亡而消逝.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侧面映射出高校、家庭对生死教育的缺失. 部分大学生因挫折磨难等容易轻视生命,也有部分学生过于害怕死亡,太过在意生命的长短,做事过于瞻前顾后. 面对这种状况,在高校教育中融入儒家的生死观念是必要的. 借鉴儒家生死观,教会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于死亡不要过于悲观,陶冶性情,修身养性,懂得将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互相统一.

2.4 借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处世哲学,引导大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当代大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难题. 儒家文化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在于使自己快乐,同时使周围的人也快乐,并且这种快乐不在于物质的满足而在于精神的富足.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告诉人们就算是吃着粗食,喝着清水,枕着胳膊睡觉也是乐趣满满的,而通过不正当的行为获得财富,就如浮云一样. 这类思想表明人生过于追求物质就会蒙蔽其真正的意义.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物质至上的想法,认为人生的最终追求就是金钱、奢侈品的满足. 这种思想有可能会演变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当风气[4]. 借用儒家的优秀思想,倡导大学生要活在当下,不要过于注重物质. 当下结合时代的精神,人生的意义就不仅是单纯地活在当下,纯粹地独自快乐,更需要去满足和贡献他人与社会,使大学生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消除困惑与迷茫.

2.5 借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哲学,引导大学生心怀爱国之情

儒家主张把国家的昌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作为最高目标,体现了忠诚为民,报效国家的精神内涵. 例如“尽孝有边,尽忠有界”“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等警言告诫人们为国而忧与乐,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是小人的志向[5]. 祖国给予人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平台与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利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一个人对祖国的感情越深厚,责任感越强,那么他的人生目标就更清晰,信仰就更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今天的中国是一代代的人践行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而实现的.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后备军,需要不断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借鉴儒家文化中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担负起历史大任,不断丰富精神世界.

3 高校运用儒家文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儒家的心理智慧

为了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在课堂教学融入儒家优秀文化是可行的. 第一,高校教师可以开展儒家文化的专题教学,利用整块的时间,引经据典,向大学生讲授儒家优秀的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历史中感悟人生,构筑强大的心理素质[6]. 第二,可以邀请儒家大师开展儒学文化讲座,将儒家经典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评析事件,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三,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分章节融入儒家警言明句,例如在情绪调节部分融入“自天下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来阐述修身养性、调节负面情绪的重要性,在生命教育部分加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名句,告诫广大学生正确看待生死,乐观面对生活. 第四,将情景剧表演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演绎生活中的琐事,感悟人生哲学. 例如在“挫折的承受与应对”部分适当加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警句,升华课堂主旨,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2 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传递儒家健康的心理思想

高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办学理念,价值追求,时代号召等,使大学生感悟校园文化魅力. 新时代,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用文化滋养人,用文化教育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校园内建设文化长廊,定期宣传儒家优秀文化,内容包括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完善人格等;在图书馆阅览室设立传统文化专区,摆放儒家经典著作,供学生参考学习,丰富文化底蕴;开设传统文化学习月,举办诵读经典等类似的讲座,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儒家优秀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内涵,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每年5月25 日心理健康节融入儒家的生死观念、人际交往法则等精华,倡导大学生珍视生命,爱惜自我,关爱他人.利用各种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满溢、富有智慧的校园,这对提升大学生品德素质以及构筑健康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3 在心理辅导中灵活运用有益于心灵成长的儒家文化

心理辅导是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自我价值. 在心理辅导的各个阶段融入儒家优秀文化,如“知命乐天”的态度、“义以生利”的利益观、“安身立命、乐天知命”的人生观等,进行干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另外,部分大学生在各种压力的影响下容易郁闷急躁,也可以利用儒家净心思想进行心理辅导,例如“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使大学生明白不要怨天尤人,当自己的处境不好时,一定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主观的原因,而不要去指责他人与环境;“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告诫人们只有使自己志向坚实才能镇定沉着,只有沉着镇定才能问心无愧. 可见,将儒家文化融入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摆脱郁闷烦躁的心情,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心理辅导内容的丰富.

3.4 在各类活动中渗透有助于心理发展的儒家文化内涵

大学生活不止有学习还有各类活动. 并且大学生是积极向上的群体,高校应该提供更多了解儒家文化的机会,从而调整健康的心理状态. 第一,高校的组织部宣传部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将儒家经典融入其中,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第二,通过校园广播节目,每周进行一两次儒家文化赏析,结合时代背景,旧理新说. 例如进行人生规划可以引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成功的法则可以借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三,开展知识竞答、聆听经典等线上活动,了解有关学习态度、人生奋斗、忠诚之道等精神内核,借鉴这些儒家经典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塑造良好的三观体系,从而让大学生能正确面对压力,减少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

随着时代的更迭,大学生心理状态表现出繁杂多变的特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多种考验. 另外在国家大力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高校应义不容辞地将优秀文化内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益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内外共优的后备军.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儒家心理健康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