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21-01-31员立亭杨黎
员立亭,杨黎
(商洛学院图书馆,陕西商洛 726000)
培养思想政治素质硬,业务工作水平高的合格人才是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高校图书馆作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弥补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缺陷的重要窗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文献、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独特优势。当前学术界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全面分析、仔细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内涵、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理论性探讨,而缺乏在新时代环境下案例、问题、对策等方面的实践性研究。因此,围绕工作实践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在需要,更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三全育人”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三全育人”的重心是“全”,核心是“育”。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校聚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全校一盘棋,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2]。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主动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有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履行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在要求
高校图书馆是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学术性机构,因此教育职能是其重要核心职能之一。2015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教育职能的属性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间接的、隐性的教育方式为主,具有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浓郁的文化氛围、高雅的装饰环境、多彩的读者活动、敬业的图书馆员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读者,对塑造大学生读者良好思想观念发挥着持久、隐性的陶冶和教育作用[4]。
二、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定位不准,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高校图书馆具有显著的隐性教育特征和诸多独特优势,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和重要阵地。但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效果也差强人意。
当前,虽然学术界对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着定位不准,认识偏差等问题。尽管近年颁发或出台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件中,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特别强调要“形成合力”,要“齐抓共管”,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但实践中无论是高校领导者或图书馆管理者,甚至普通图书馆工作人员却始终对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思想认识误区。一方面,高校领导在安排部署具体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时,往往只强调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很少甚至不提及图书馆。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员也往往狭隘地认为只要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就行了,而读者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不能积极、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参考咨询、图书推荐、流通阅览等日常业务工作中[5]。定位不准及思想认识误区不仅直接制约着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正常履行,而且一定程度还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缺乏协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成熟、稳定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工作得以持续和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涉及校内多个部门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各部门取长补短,紧密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预期效果。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委,作为专业教学部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作为教学辅助部门的图书馆之间,甚至高校图书馆内部各业务部室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联动效应,普遍存在着沟通与反馈机制不畅、考核和激励机制模糊、协调与联动机制缺失等问题[6]。管理运行机制的不畅与缺失,在微观上造成各部门条块分割、单打独斗,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高效、持续开展,在宏观上导致全校有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挖掘与整合,往往不能取得“全校一盘棋”,进行“十指弹琴”的良好效果。
(三)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尽人意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正面熏陶、催化教育,其教育功能主要是以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海量信息与知识为依托,以丰富的读者活动为导向,并通过文献信息、文化环境、读者服务、网络资源等要素发挥作用。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方法过于单一,内容没有特色。例如,有些图书馆要么仅是在馆内悬挂一些名言警句或理论宣传标语,或者是联合校内外相关学者举办一些史料、事迹和成果展览活动等。笔者对陕西省部分高校的学生进行的简略调查显示,高达87.6%的受访者都认为图书馆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影响,但同样高达51.4%的受访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形式和效果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单向的理论宣传或展览活动缺乏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互动,更缺乏对大学生需求的深度研究,从而造成读者参与度不高和教育针对性不足,最终导致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
(四)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为数众多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依然较为滞后。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重点向新兴学科、重点学科倾斜,客观上造成思想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文献偏少,而图书馆购置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数据库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契合度不高、媒体适用性较差,无法有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需求[7]。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当前高校图书馆员学科背景多以图书馆学或情报学、外国语言、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为主,而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绝大多数图书馆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策划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方面的能力与经验。软硬件条件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新时代加强和改善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准确定位,理念先行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准确的定位,正确的理念,是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高效开展的思想保障。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基本职能,而教育职能则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要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并树立正确思想理念,必须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文献信息服务基本职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职能的关系。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文献信息服务理所应当是首要基本职能,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延伸职能。二者既不可混为一谈,又不能顾此失彼。
二是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部门”的关系。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就是由高校图书馆组织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基本内容、活动形式、方式方法、思想手段等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部门”都具有显著区别。
三是图书馆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关系。尽管我们要求图书馆员要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图书馆员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助者,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主体[8]。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该准确定位,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延伸职能,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以上三个关系。如此,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健康、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二)完善管理机制,协同育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来引导、激励和保障。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应坚持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以党和国家关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相关精神和政策为导向,符合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规律和大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规律,切合图书馆工作实际并能得到贯彻落实。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通过学校层面的沟通和协调,将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团委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统一组织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形成完善的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
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在高校图书馆党总支或党支部下设置相对独立的工作部室,负责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配套相应业务经费、专兼职人员及绩效考核制度。
三是优化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直接关系着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高效、良性、可持续运转。图书馆应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协调与协作、评估与激励等运行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宏观上使图书馆与校内其他部门优势互补,微观上使图书馆内各业务部室紧密协作,最终达到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资源建设,文献育人
丰富、优质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坚持在服务教学、科研的前提下,适度对思想政治类文献进行倾斜。
第一,纸质文献。可通过定期采购的方式,适度增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经典著作的采购力度,将能够有效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质书籍作为采购首选,为图书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物质基础。例如某大学图书馆注重红色文献建设,自2004年起累计收藏以红军长征、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特色的各类红色文献15 300多册,在面向校内外读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
第二,数字文献。可以有计划地择优收藏各类数字化文献资料,例如党领导的民族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的录像、电影等。在经费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购买或自建政治、哲学、社科等领域思想政治类文献数据库。例如某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了校内的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
第三,资源推介。流通、阅览等部室可有计划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阅览室、专题阅览架等,重点向读者推荐相关文献。例如某大学图书馆通过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图书专架,很好地兼顾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阅读需求。
(四)创新读者活动,实践育人
图书馆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还能锻炼大学生组织协调能力,更能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和修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不断创新读者活动形式,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读者活动之中,通过读者活动达到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一方面,图书馆可指导大学生建立读者协会、青年读书社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导读活动。通过大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交流会,引导读者有计划、有选择地阅读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政治性高的经典书籍,在经典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例如,某大学图书馆通过“阅芽读书会”定期开展大学生导读活动,吸引读者踊跃参与。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应利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书评比赛、专题讲座及观看爱国电影等读者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生入馆教育、大学生勤工助学等日常活动之中。
(五)优化美化环境,文化育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10]高校图书馆高雅、浓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对青年大学生知识拓展、人格塑造、思想成熟等方面有着“润物细无声”的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优化、美化环境,彰显图书馆独特文化魅力,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一方面,应结合图书馆建筑设计特点和内部装饰环境进行科学布局,为读者营造一个美观典雅、宽敞明亮、安静整洁的阅读环境,使大学生读者能静下心来品读书籍,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另一方面,还应结合校情馆情营造浓厚的人文文化氛围。例如,某大学图书馆在走廊、书库、大厅等位置悬挂学校不同发展阶段历史图片、杰出校友典型事迹等,使浓郁人文景观与丰富的精神元素有机融合,已成为影响和教育一代代青年学子的生动教材。另外,还可以利用绿色植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将梅、兰、竹、菊、松、莲等有着特定文化意蕴的植物分别种植于图书馆的不同功能区域,使大学生读者在绿色自然生态环境中陶冶高尚情操,洗涤净化心灵。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贯穿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和主体是青年大学生,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具有着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诸多优势。高校图书馆应准确定位自身职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创新育人模式,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文献、资源、环境等方面优势,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主动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相信只要图书馆界同仁能够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多方努力,积极作为,不断创新,对大学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和引导,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