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坳堂”新释

2021-01-31杨仕鑫

关键词:水坑积水词义

杨仕鑫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坳堂”出自《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王先谦《庄子集解》引支遁曰:“谓堂有坳垤形也。”“垤”的本义是指蚂蚁建造巢穴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引申为小土堆。“坳”和“垤”词义相反,泛指凹凸不平处,但是水显然不可能在突出之处汇聚,所以支遁的解释基本不被后人所取。唐代成玄英疏云:“谓堂庭坳陷之地也。”后世注本皆延续此说,形成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辞源》“坳堂”条解释为“堂之窊下处”;王力《古代汉语》以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均释为“堂上低窪处”;陈鼓应在《庄子今注今译》中将“坳堂之上”注释为“堂上凹处”,而在翻译整段文字时译成“堂前窪地”。

王光汉和杨琳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都认为“堂前”或“堂上”这个位置不合理,假如“坳堂”一词中“堂”是修饰“坳”的定语,那么按照先秦的语言习惯,一般普通名词作定语都是前置,正如“堂之深处曰堂奥,堂之两侧为堂廉”[1]66,“在先秦的典籍中像这样的定格置后结构是绝少可见的”[2]。更何况厅堂是待客的重要场所,其地面一般是平坦的,以“堂上凹坑”举例既无必要也不符合事理。经过考证,杨琳认为“坳堂”应当是指“池塘”,而王光汉和刘金则认为是指范围较小的坑。那么究竟哪种解释更贴近庄子的原意呢?

一、释“坳”

《说文》释“坳”为“地不平也”,但未明确是上凸还是下凹。《集韵·爻韵》曰:“坳,窊下也。”可见坳的本义是地面凹处,地势低洼处自然容易积水,因此后世文献中的“坳”常常与水有关。《水经注·河水》云:“东望坳泽,河水之所潜也。”但如果由此得出“凹下之地容易积水形成水池,故‘坳’有水池义”的结论[1]66,恐怕不够准确。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谣言止于智者。”杨倞注引扬雄《方言》曰:“陈、魏、郑、宋之间,谓罃为臾。瓯臾,谓地之坳坎如瓯臾者也。”瓯臾是指瓦罐之类的器具,以此来比喻地面坳坎之处;杜甫《石砚诗》:“联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朱鹤龄注:“坳,砚穴也。”以“坳”指代砚穴,都侧面印证了其面积小和深度浅的形态特点。高彦休的《唐阙史·御楼前一日雨》:“前一日,百司蒇事向毕,巳时风雨暴作,上仁恻及物,不罪日官,乃手香以祝。及未而霁,人心甚悦,诏有司令市良土,以夷楼前坳潦之所。”[3]潦,指雨后积水,皇上下令将御楼前的积水处用土填平,可见“坳潦”是指因下雨形成的坑坑洼洼的地面,还无法达到可以称为“水池”的大小和蓄水量。反过来,“池塘”可以由一个个“坳”所构成。柳宗元在《零陵三亭记》中提道:“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他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中也有“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的句子,说明可以通过疏浚将多个小水坑合并成水池或池塘。而“坳”中可以是没有水的,比如陆龟蒙《记稻鼠》:“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于七月。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坌;濯楫支流者,入屝屦无所污。”由于长期干旱,“污坳沮洳”这些水坑沼泽中的水分蒸发干净,只剩下尘埃灰土。

综上可知,“坳”具有面积小、深度浅的形态特征,积水量小且易蒸发,能够通过疏浚形成池塘,但不可直接等同于水池。一般情况下,“坳”作为语素提供的仍是凹陷低洼之本义。

二、释“堂”

《说文》曰:“堂,殿也。”本义是指房屋。但根据杨琳和王光汉先生的质疑,“厅堂”的义项已然不通。从音韵上分析,“堂”在上古音系统中属于定母阳部字,与其同音的还有“唐”“塘”和“溏”。通过分析这些字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重新审视“坳堂”的词义。

首先,“堂”与“唐”通。《后汉书·延笃传》:“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李贤注:“唐与堂同也。”杜甫《晚晴》:“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赵彦材注:“师民瞻本改旧本高堂作高唐。”李商隐《公子》:“金唐公主年应小,二十君王未许婚。”程梦星注:“(唐)疑作堂。”冯浩注:“其尚主当在太和开成间,《册府元龟》亦作金堂,则此作唐,定误也。”

而“唐”又与“塘”通,有“池塘”之义。《楚辞·远游》:“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王逸注:“咸唐,咸池也。”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仇兆鳌注:“(塘)一作唐。”整体上,从唐代开始,在“水池”的意义上将“唐”与“塘”混用的书证逐渐增多。清代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认为:“《广雅·释地》:‘塘,池也。’《汉志》会稽钱唐,今为钱塘,是塘唐一字。”段玉裁也在《说文解字注·口部》中指出:“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虚而多受之意。”

宋以后也出现许多“堂”与“塘”相通的书证:周密《齐东野语·马媵(塍)艺花》:“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注曰:“(堂)或作塘。”[4]《文苑英华》卷三百二十杨慎《从驾祀麓山庙》:“银塘日影尽,玉座舞衣轻。”编者注:“(塘)《类聚》作堂。”叶廷珪《海录碎事·庄苑门》“蕙园兰堂”条云:“蹂蕙圃,践兰堂,注言陂塘也。”[5]

《文苑英华》卷七百卢照邻《南阳公集序》:“乘槎上汉,谁问坳塘之浅深。”编者注:“《庄子》作唐。”说明当时宋人见过的《庄子》版本中有作“唐”的。又《文苑英华》卷四百四十七徐陵《册陈王九锡文》:“公以中军无率,选是亲贤,奸寇途穷,漼然冰泮,刑唐之所,文命动其大威,雷门之间,句践行其严戮,英规圣迹,异代同风。”编者注:“(唐)《陈书》作溏,又注作塘。”而《广雅》云:“滒溏,淖也。一曰池也。”这些都证明了当时“堂”“唐”“塘”和“溏”意义互通,都有水坑或池塘的含义。

三、“坳堂”的形态特征

杨琳先生认为“‘坳堂’即‘坳唐’,亦即‘坳塘’,二者为同义连文”且“因‘坳’‘堂’(塘)义同,故可颠倒语序而意义不变”[1]67。而根据上文的分析,“坳”与“堂”的意义应当是存在区别的:“坳”是指小而浅的凹陷,“堂”是指池塘或水坑。“坳堂”应该理解为偏正关系的复合词,合起来表示小水坑。两者也不能随便颠倒:只有当“堂”作池塘或水坑义时才成立,多数时候“堂坳”指的是堂上低处。比如张镃的《杨柳枝》:“绿蜡芽疏雪一包,绽云梢。清香却暑置堂坳。晚风飘。”以及《雪晴希稷次韵再赋为答》:“冻卉归禽易辨巢,烛龙分耀入堂坳。”

“坳堂”的形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刘敞《大雨行》:“坳堂旧乾不濡足,回头穿凿成方井。”侧面印证了“坳堂”原本的大小和深度均不及方井。范成大《邵阳口路粗恶,积雨余泞难行》:“坳堂滑胜油,垒块硬逾石。”由诗题可知,此诗写的是雨后泥泞难行的道路,“坳堂”是指路上积水的泥坑。刘禹锡《伤我马词》也有:“水辙之淋漓,淖途之汪洋。结为确荦,融为坳堂。”这句写的也是马车开过泥泞的道路所形成的小坑。常棠《澉水志·黄道山水池记》记载:“淳祐十一年,夏秋不雨,坳堂之上,涔蹄之微,潢潦无根,沟浍其涸,居者行者,罔不病渴。”[6]涔蹄,指牛蹄印大小的水量。《淮南鸿烈解·氾论训第十三》:“牛蹄之涔,不能生鱣鲔。”许慎注:“涔,雨水也,满牛蹄迹中,言其小也。”可知干旱时期“坳堂”中的积雨量极其微小,它甚至可以是没有水的。杨宏道《兴平道院》:“坳堂翠积草生平,时有中庭鸟雀行。”写的就是干涸的“坳堂”中长满野草的情状。

回到《逍遥游》原文,“池塘”说的龃龉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前文说积水不深,无力使大船浮起,才有了后文倒水于坳堂之上的句子。可以推测,坳堂中本来就没有水,或者说原本的积水量很小,就算再倒入一杯水,所得到的总水量也只能浮起一粒芥子,若放置一个体积更大的杯子则会粘在地上,像这样小的积水量显然算不上“池塘”。所以“坳堂”是应当是一种小而浅的坑,易积水,而不能简单称之为“池塘”。事实上,《辞源》“坳塘”条解为“最小之蓄水处”,并提到“今俗语以小坎为坳塘”,这或许才是更加合理的解释。

四、“坳堂”的使用语境

如前文所述,“坳堂”的词义应当是由“小而浅”和“水坑”两部分结合起来的。而根据语境的不同,两部分词义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强调。梳理历代文献中“坳堂”的用例,根据语境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一)写实景

1.况曲涧兮增波,复坳堂兮涨水。

(杨炯《浮沤赋》)

2.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堂接。

(钱徽《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3.坳堂客水腥,坏碣苔藓积。

(刘敞《古寺》)

4.近郭多鸣鹤,坳堂可钓鱼。

(刘攽《庶几堂》)

以上的例子都是描写实景,都是将坳堂作为客观景物进行描写。在此类语境中,作者往往突出的是词义中与水相关的意义。

(二)作对比

1.以坳堂之量揣灵鼇之峻壑,蜉蝣之情议仙骥之遐寿。

(释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八《起永徽六年夏五月译〈理门论〉终显庆元年春三月百官谢示御制寺碑文》)

2.激坳堂于别溆,引肤寸于危峦。

(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

3.岂有坳堂水,能容碧海鲸。

(程公许《送宪使江寺簿赴召》)

4.多君江湖意,不复疑坳堂。

(刘敞《同谢十三赋盆池》)

5.坳堂仍滞三年蛰,寥廓方看万里飞。

(刘敞《次韵酬张真温》)

除了将坳堂作为一般的描写对象,另一种用法是将它与更广大、更崇高的事物作对比,达到议论抒情的目的。在以上的用例中,有的是将其与“灵鼇之峻壑”作对比,表现地位、体量或思维能力的悬殊,表达了对广大事物的崇拜,对地位崇高、才能卓越之人的崇敬之情。有的与“碧海”“江湖”“寥廓”作对比,以坳堂之小比喻当前的困境,表达了冲破枷锁、大展身手的勉励和祝愿。在此类语境中,作者刻意突出了“坳堂”小而浅的形态特点,也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和张力。

五、小结

“坳堂”是由“坳”和“堂”两个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坳”是指面积小、深度浅的凹陷之处,易积水且水易蒸发,能够通过修整和疏浚形成池塘,但不可直接等同于水池。而“堂”与“唐”“塘”等字同音互通,有池塘或水坑的含义。两个词素之间存在偏正关系,“坳”修饰“堂”,指一种小坑。它的形态特点是小而浅,易积水,是“最小之蓄水处”。而“坳堂”这两部分词义会因语境不同而得到不同侧重的强调:当它作为客观的写作对象时,突出的是与水相关的词义;当与其他更广阔崇高的事物作对比时,突出的是“小而浅”的词义。

猜你喜欢

水坑积水词义
拍拍城市里的小水坑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跳水坑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小熊当当玩积水
I Like Rainy Days
路上的水坑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