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育人”视阈下蜀绣产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21-01-31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蜀绣校企传统

◇ 姜 旭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一个国家的生命记忆和精神命脉。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2.html,2012-11-8。。陈来(2016)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反映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②陈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引》,《人民日报》2016年9月22日。。李锐(2019)指出: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①李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光明日报》2019年3月28日。。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9月22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的讲话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各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领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指出,深化和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所在。高等院校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提供的优势载体,承担着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历史重担,做好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实践——“以文(传统文化)育人”责无旁贷。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起源于川西平原,发祥于四川成都,在当下已成为成都市发展“绣、编、织、纺”等传统优势手工业的率先产业,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战略选择。“企业+学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不仅实现蜀绣文化的普及传承,更突破了蜀绣的现代发展瓶颈,为蜀绣人才培养和蜀绣产业发展提供了良性互动的教育型增长点。四川各大高等院校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高校与蜀绣企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进行大量有益实践,加快了培养具备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素质和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探索了蜀绣产业校企合作的路径。

一、蜀绣产业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

(一)蜀绣产业校企合作概况

蜀绣是巴蜀刺绣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06年蜀绣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以“蜀绣”为媒介符号的川蜀文化在全球范围得以传播。在国家号召下,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纺专”)、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川内高校踏上校企合作传承与创新蜀绣文化的改革创新之路。其中,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川师服装学院”)与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杨德全及其皇汉绣庄共研共创蜀绣与服装设计,成都纺专服装学院及其蜀锦蜀绣研究中心与蜀绣之乡郫都区安靖镇合作共育蜀绣人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非遗与巴蜀文化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与成都蜀都绣娘刺绣专业合作社共探非遗蜀绣文化研习、技能培训、“非遗”进社区等非遗高校传承实施路径。校企双方通过服装类专业学科有机结合,让蜀绣文化得以根植于教育教学过程以及社会服务转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现代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促进“以文化人”文化遗产传承事业新局面。

(二)当下蜀绣产业校企合作发展

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意识植入育人土壤,探索校企合作“以文育人”的新模式和新内容,是一种生产性保护民族文化与活态传承文化遗产的教育实践,也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普遍性校企合作主要以单一性和单向性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呈现出受众群体单一、合作形式单一、单向持续发展等特点。基于服装专业特点,服装与服饰设计能够与蜀绣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纹样图案、色彩设计相结合。川内校企合作蜀绣项目的受众群体多以服装专业学生为主,文化讲座和技能培训的传统形式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导致“教师·学生”“企业蜀绣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学校师生”“学校·社会”这种点对点、从上至下、由点及面的“双向互通”多方位协同发展难以实现。匠师结合,全程参与,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企业、教师四维“活态”共育人才,不仅能够促进校企合作蜀绣传承与创新可持续发展,还将实现蜀绣文化核心引领、蜀绣技艺与服装相融、创意衍生设计拓展的人才培养多维度统一协调。目前川内高校群已逐步建立蜀绣文化“传承衍生”与“创意衍生”的人才培育概念,这亦是校企共挖蜀绣内涵、传播蜀绣文化、培养具有传承文化匠心精神的高校人才的未来趋势。

校企合作传统文化项目研发和创意人才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起着保护、传承、开发和传播的重要作用,兼具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重属性。以校企合作形式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有别于一般性校企合作学生实训、专业见习、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传统方式。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仅限于简单的技能训练,要看到学生毕业之后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的合作年限到期、企业倒闭、专业停办,对校企师生多方都会产生影响①姜旭,詹颖:《高职校企合作教育型创意基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传承传统文化是现代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责任,地方性的文化型企事业单位基于文化资源、综合资源和独特魅力,在接受校企合作文化传承教育时更容易接受、认同和引起共鸣,双方更易于在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使其在专业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生命力②姜旭:《构成艺术视域下“非遗”特色动漫旅游文化衫研究》,《四川戏剧》2016年第4期。。

二、蜀绣产业校企合作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川内各大高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共创共享蜀绣传承与创新之路,先后与川内蜀绣企业及非遗蜀绣传承人携手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科研、产品研发提供综合资源支持,为蜀绣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关于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参考建议,为校企合作搭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蜀绣文化及创新的多元化、差异化和新颖化提供了自主创新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咨询策略。

(一)匠师结合活态传承:蜀绣内涵转化及衍生创新

1.匠师结合全程参与蜀绣传承与创新

蜀绣的开发与创新需要匠师结合全程参与,蜀绣企业、蜀绣非遗传承人、高校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研发,是校企合作蜀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③詹颖,姜旭,张犇:《守望与新生——羌族服饰及羌绣的高校传承与创新实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13-116页。。蜀绣的灵魂是蜀绣的针法工艺,蜀绣企业的灵魂是蜀绣工艺师,来自企业的蜀绣工艺师是校企合作蜀绣项目的关键角色,发挥着蜀绣文化和蜀绣技艺传播与缔造的重要作用。学校师生能够和企业中的蜀绣大师合作,是传承蜀绣文化的直接路径。川师服装学院将蜀绣课程纳入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皇汉绣庄的综合资源和技术技能平台,把蜀绣文化的传承意识植入教学过程,在蜀绣技能学习、蜀绣元素创意设计等环节,从物质形态、感官体验、技艺拓展、能力创新、感情迁移五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了蜀绣的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校企合作蜀绣项目“以文育人”树立典范。

发扬传承蜀绣工艺,一针一线远离尘嚣,把蜀绣与自身专业结合实属不易。当代青年群体鲜有钻研传统手工艺的人,皇汉绣庄和川师服装学院合作时采取匠师结合的形式,企业全程参与蜀绣文化意识的人才培养工作。皇汉绣庄的蜀绣大师杨德全蜀绣生涯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早年蜀绣市场的一度衰落让她认识到蜀绣由于题材单一,易导致审美疲劳,因此她秉承“表现形式不破不立”的创新原则,整理蜀绣一百三十八种针法绣谱,创新蜀绣工艺新针法,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大胆的创新与执着的钻研,尝试中西方不同绘画形式表现,使蜀绣技艺和现代绘画得以完美融合,绽放出新的生命力。在杨德全的带领下,川师学子手中的一针一线虽然传统,但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一景一态,似梦似幻、有柔有刚、各有风韵、各有情怀,蜀绣设计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传统文化亦可时尚。可见蜀绣文化要融入现代年轻人的观念意识还需要企业、传承人和高校教学更加密切的合作联系,共同为蜀绣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之美。

2.蜀绣内涵转化及其衍生创新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与蜀绣文化教育相结合,蜀绣与服装创意设计相结合,以大师工作室建设和项目合作的方式拓展校企深度合作形式,成为实现蜀绣内涵转化和衍生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川师服装学院蜀锦蜀绣研究所携手工艺大师杨德全开设蜀绣专业类课程和蜀绣美育通识类课程,搭建蜀绣大师和师生共同探索蜀绣服饰创新的实践纽带。传统与时尚的思维碰撞加上非遗传承人精妙的技法传承,对于蜀绣的内涵转化及其衍生创新设计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到香包、大到旗袍,以及各类服饰的衍生设计都灵活巧妙地结合蜀绣元素,缔造出传统与时尚的双重审美。在提升服装专业实践水平的同时,拓宽了蜀绣文化受众面,体现了“文化育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思想,结合时代变迁、技术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创意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梳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对蜀绣元素进行衍生创新,为丰富艺术思维、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专业人才培养和“以文育人”并举

1.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及学科专业新路径

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初衷,又是结果和导向。川内各大院校纷纷与蜀绣企业、机构建立校企(地)合作关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丰富资源和宝贵经验。成都纺专借助“自身造血”和企业优质平台,促进学校服装专业群发展,扩大对蜀绣文化传播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对专业人才培养和“以文育人”素质教育双管齐下,打通人才培养特色化和产教融合的通道,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与实践。成立蜀锦蜀绣研究中心,通过吸纳来自学校的服装、设计艺术教师和蜀锦蜀绣方面的行业(企业)专家,从而获得四川在地蜀绣企业资源(安靖镇蜀绣基地)、蜀绣传承人、蜀绣工艺大师、蜀绣高级技师、绣娘团队的综合支持,在专业人才培养及蜀绣服饰研发的同时,大力发展蜀绣普及教育,面向校内外蜀绣爱好者,普及蜀绣文化和传习蜀绣技艺。学校师生多次荣获国内蜀绣赛事大奖,近年来培养了数百名爱好蜀绣的青年学子,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加纳、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老挝、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泰国、尼泊尔、美国、英国两百余名留学生。学校还联合蜀绣之乡郫都区安靖镇开设蜀绣专业“刺绣设计与工艺”共育蜀绣人才,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培育蜀绣专业人才的教育愿景,亦彰显出产教融合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成效。据调查,成都安靖镇建成占地约50亩的蜀绣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示范园区、人才培养、文化保护、产品研发、旅游博览、市场营销为一体,下设成都蜀绣产业商会,在刺绣人才和综合培训方面形成了示范化、集群化、集中化业态,为成都纺专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持续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蜀绣既是一门技艺,也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艺术文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将蜀绣“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实现“以文育人”终身受益,是摆在眼前乃至今后传统文化专门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成立蜀绣专业和培养蜀绣专业人才,除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资源配置与共享、健全灵活机制、保障渠道、贯通信息等方面深度合作,在课程体系里还需要融入蜀绣及与之相关的大量文学艺术知识。成都纺专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除针法刺绣课程以外,还开设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外文学、中外艺术、哲学经典等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可见,单纯的埋头运针已经不能满足和支撑目前的蜀绣人才要求,蜀绣的未来除了需要“针”功夫,更需要开阔蜀绣从业人员的艺术视野和文学艺术修养。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诗,手中有画,只有自己领会到了水墨丹青和油墨重彩的写意之美,才能够呈现出有自我思想的蜀绣作品。

2.校企合作构建全员全程“以文育人”多举措

中国教育报曾以《非遗教育 传承至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创新非遗文化保护与开发教育模式纪略》为题,对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四川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领域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专题报道。学院在非遗保护传承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缔造了良好口碑,为校企合作开展蜀绣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成都蜀都绣娘刺绣专业合作社和非遗学院合作面向校内外非遗爱好者开展非遗蜀绣文化研习、技能培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①姜旭:《非遗羌服羌绣特色化服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通过整合蜀绣企业资源,非遗学院将蜀绣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开发了服装设计基础、民间工艺、服装配饰设计等多门具有非遗特色的专业课程。教师通过对蜀绣传承人进行走访调研、开展蜀绣文化研究等,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到蜀绣企业开展蜀绣文化学习和蜀绣技能培训,实现服装文化和蜀绣文化、蜀绣技艺全程有效结合,达到对专业学习领域拓展与融合的素养提升目的。同时,蜀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传播路径不可局限于专业平台,要实现全员“以文育人”,还需要扩大蜀绣文化受众面,探索多元有效的传播形式,构建“基础平台+项目课程+社会实践”,极大化调动校内外蜀绣爱好群体的能动性,投身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把蜀绣文化融入公共教学体系,依托素质教育及第二课堂,开设校级公共课,有利于校内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和美学素养的提升。但企业并非教学机构,蜀绣文化普及和手工技能传授最终指向教师群体。“企业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的合作理念成为校企合作持续发力的关键要素。教师必须借力技术资源,不断成长,通过非遗特色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积淀,成长为能工巧匠型“双师素质”教师,才能够依靠“自身造血”真正实现“产、学、研”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校企联合开展非遗进社区是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通过非遗蜀绣体验活动服务广大市民,对内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综合素养;对外增强民众对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化自信中积淀文化与美德,对实现非遗走入百姓生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三、蜀绣产业校企合作传承与创新的优化路径

蜀绣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工艺美术史上的奇葩,是中华瑰宝和民族骄傲,其精湛的工艺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川内高校对蜀绣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步伐从未停止,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有更加宽广的空间。首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支持职业教育传承民族工艺和文化,积极发展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鼓励技艺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上述高校案例有效证明了校企合作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熟带新”是蜀绣传承的特点,能工巧匠型“双师素质”教师将成为传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未来持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共建共享、共同培育”的方式,建立高校“自我造血”内生循环机制,以保证蜀绣人才培育的可持续性。校企合作势必成为蜀绣企业有效筛选适合传承与创新蜀绣文化现代创意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蜀绣企业也需坚持不懈地寻求和发现非遗人才,协同高校深度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多元机制。其次,蜀绣作为一项市场化的文化技艺,正在以现代设计等方式实现生命延续和精神延伸。只有深度挖掘蜀绣文化内涵,以文化催生创意,才能创作出多元、融合、包容、多重情怀的设计作品。蜀绣现代设计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要立足消费市场,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增强实用性,让现代蜀绣产品为消费者所接纳。最后,社会力量参与对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郫都区蜀绣基地长期致力于蜀绣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与开发,经过多年的振兴发展与校企合作实践,吸纳了一批高校设计新兴力量反哺地方蜀绣人才培养,成立蜀绣学院,促进了蜀绣文化教育型产业集中发展业态的形成。因此,对蜀绣企业本身而言,校企合作在蜀绣产品转型升级、品牌升级、人才升级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推助作用,不失为四川蜀绣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结 语

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是摆在高校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蜀绣产业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促成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还能反哺蜀绣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四川多所高校积极探索蜀绣产业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具备蜀绣文化及传统文化素养人才,突显以人文素养为目标、教育教学为手段、蜀绣文化为载体、人才培养为目的、校企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蜀绣文化普及教育、蜀绣技能培训、蜀绣文创设计开发、第二课堂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等多元化育人路径,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创新力和生产力,匠师结合全方位“以文育人”。树立当代大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信仰和精神,形成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终身受益的良性循环,对如何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启迪。

猜你喜欢

蜀绣校企传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安靖蜀绣湿地公园优化策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成都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传承创新发展 让蜀绣艺术瑰宝永放光彩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