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日报》“一带一路”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的话语研究

2021-01-30邱伟强

视听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物性语篇

□ 邱伟强

国家形象作为一个整体的符号表达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表征体系,不仅是国家的自我表达,更是国家主体之间的活动以及群体内与群体外的关系。国家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判和总体印象。因此,国家形象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依靠于话语的主动建构与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对巩固我国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形象是通过话语建构和传达的。话语是基础,但也是重要的媒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话语来探索国家形象。

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媒体是研究国家形象的有效、直接渠道。中国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本文基于“一带一路”的热门话题,以《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为例,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系统理论角度来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一、理论基础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语篇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的分析工具。语言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行为的经验反映,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系统功能语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是解释语言是如何使用的,二是语言成分可以通过语言功能来传达。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元功能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其中的经验功能表现为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主客观经历或经验的表达,主要由及物性系统体现。换言之,对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可以发现其构建的经验片段及其逻辑关系。在语言系统中,用来表达人类经验的手段是及物性系统(韩礼德),及物性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和核心,各种身份或形象的建构可以通过及物性选择来实现。

及物性过程包括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韩礼德对及物性理论给出了全面的解释,认为通过及物性系统来识解经验,应建立一个以过程为中心的理论框架。及物性系统由三个及物性成分组成:过程、每个过程中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可以为同一事件提供不同的分析方法,展示说话者如何表达外部世界的现实。作为一个经验元功能系统,及物性过程为解释人类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经验提供了语法资源。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及物性是《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语义表征。本文旨在分析及物性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是如何分布和实现的、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是如何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以及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定量的方法,借助UAM语料库工具3.3软件,分析及物性成分(过程、参与者和环境)的分布,提取高频词、短语或从句来分析及物性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的实现。然后,基于及物性成分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的分布和实现,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研究过程:提取及物性过程中的高频实现过程动词和与“中国”和“一带一路”搭配的间接成分,将与“中国”和“一带一路”搭配的高频实现动词划分为相应的及物性过程,探讨“中国”和“一带一路”在及物性过程中的功能作用,通过过程路径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通过相关搭配中嵌入的“中国”和“一带一路”的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语料来源:《中国日报》是海外读者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在建构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基于关键词“一带一路”,选取《中国日报》20篇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选取的语料每篇报道的标题中明显出现关键词“一带一路”,时间跨度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

三、《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中及物性的分布与实现

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元功能的概念功能中,过程、过程参与者和与过程相关的环境是实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根据研究问题,对及物性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包括过程分布、参与者分布和环境分布。通过UAM语料库工具3.3提取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针对这些词汇偏好分析及物性系统的实现。

(一)过程分布和实现

根据韩礼德(2001)对及物性过程的分类,利用UAM语料库工具3.3从文本中计算出及物性过程的数量和分布,得到清晰的及物性统计数据。在及物性系统中,过程是中心,也是语义组织和经验实现的纽带。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及物性过程的分布为416个,占25.91%。过程句中,物质过程从句有232个,占14.73%。物质过程是及物性中最大、最具多样性的范畴。《中国日报》的“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主要采用物质过程,其次是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中的物质过程从句比较突出,占总数的14.73%,可以客观地反映中国为“一带一路”发展做了什么,已完成的工作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新闻话语的特征是陈述现实世界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与物质过程的特征是一致的。这表明《中国日报》新闻报道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的实际行动。

物质过程描述的是实际行动,一般由行动者、过程动词和目标组成。及物性系统是面向过程的,是语义组织与经验实现之间的桥梁。根据韩礼德对及物性过程的分类,及物性过程有六个过程。在对及物性过程统计描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实现。

《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物质过程动词的实现方式为:“co-construct,realize,participate,provide,advance,put forward”等。这些词是动作词,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表明中国已采取实际行动,并将与其他国家一起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关系过程在《中国日报》的“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占有很大比例。关系过程表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对客观事物的解释和对各种关系的理解。“一带一路”新闻主题语篇中关系过程的实现,被“一带一路”的主题所围绕。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每一个关系过程都有其独特的建构身份的功能,这些关系过程通过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来说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二)参与者分布与实现

在及物性过程参与者中物质参与者所占比例最大(25.91%),其次是关系参与者(10.67%)、心理参与者、言语参与者和存在参与者,这进一步表明及物性过程对《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参与者有直接影响。

参与者是及物性系统的角色成分,是过程的支持者。《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中物质参与者的实现,都围绕着“一带一路”这一主题。《中国日报》使用的物质参与者实现情况为:中国、倡议、合作、投资、项目、建设、国家等。在物质参与者中,行动者的实现有:China、initiative、project、Chinese、country 等。目标的实现主要集中在倡议性、安全性、建设性、合作性。这些均表明中国愿与各国合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具体措施。

(三)环境分布与实现

环境成分是及物性系统框架不可缺少的部分,决定了及物性语义表征的评价成分。韩礼德认为环境是一种附加的次要过程,附属于主要的过程,但体现了一种关系过程或言语过程。

《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环境因素的分布依次为位置(12.67%)、原因(4.71%)、程度(2.25%)、角色(1.36%)、方式(5.96%)、随伴(3.78%)等。就环境因素而言,位置比其他任何间接因素使用频率更高,其次是方式、原因。这符合新闻语篇的报道特点,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具体性和客观性。

四、《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话语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

本文选取“中国”和“一带一路”作为构建基点词,提取出与“中国”“一带一路”搭配使用的高频实现过程动词及相关联词,将高频实现动词划分为相应的及物性过程。在统计“中国”和“一带一路”在每个及物性过程中搭配高频实现词的基础上,探讨过程从句中“中国”和“一带一路”的功能作用,分析中国国中国国家形象是如何构建的,以及构建了怎样的国家形象。

(一)通过物质过程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

从及物性过程的分布来看,物质过程在及物性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在这方面,主要考察“中国”和“一带一路”两个词在其对应的过程从句中的功能作用,并结合高频实现词来分析中国国家形象是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路径来构建的。

例 1:The initiative has made great steps forward.

例 2:The Belt and Road will gradually reduce the economic gap.

与“中国”和“一带一路”搭配的词都是实际行动动词,揭示了《中国日报》对“一带一路”的支持。例1中,“倡议”在物质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强调倡议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例2中,“一带一路”充当执行者,通过使用特定动词来表达明确的目标。通过对具体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和“一带一路”与“已经做”和“将+动词”搭配在一起。“中国”和“一带一路”都是物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是一个积极负责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和沿线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辟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通过关系过程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中国”和“一带一路”这两个词主要作为载体角色出现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中。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中国”一词在关系过程中出现3次,“一带一路”在关系过程中出现8次。韩礼德认为,关系过程开启了语言的潜能,可以表达事物的特征,识别事物的同一性。

例3:It is more than the Marshall Plan and that China's gain is not other’s loss.

例4:China is a very reliable partner that we wish to learn from.

在例3中,载体为“一带一路”,属性为“不同的”,意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不同,中国的收获不意味着他国的损失。例4中,“中国”充当载体,“可靠伙伴”表明它是中国的权利属性。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主要以“中国”和“一带一路”为载体和身份,通过归因过程阐明它们各自的属性,以表明其所有权,并通过身份识别过程来解释其含义。《中国日报》在“一带一路”新闻话语中使用的关系过程,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使参与国都可以获得实质性收获,是中国发展自身经济、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塑造中国客观国家形象的正确决策。

(三)通过环境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

通过对环境成分的分析,发现位置和方式在《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使用频率较高。通过提炼出“中国”和“一带一路”在倡议中嵌入的高频相关词,从环境路径来探索《中国日报》国家形象构建。通过分析发现,“一带一路”与介词Through搭配,“中国”一词与介词搭配更为突出。

例5:China is offering a new chance to achieve this common ambition throug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例6:As the initiative is aimed at pursuing shared benefits for all parties involved.

“中国”和“一带一路”这两个词与介词搭配构成了环境成分。在例5中,“Through”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方式。在例6中,“AS+从句”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发展“一带一路”。强调中国愿意通过“一带一路”与更多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这是构建中国积极国家形象的延伸。根据文本目的的需要,《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话语围绕“中国”和“一带一路”语境展开。

(四)《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构建的国家形象

1.作为倡导者和维护者的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行为者在国际关系中寻求合作的愿望。作为共同未来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呼吁所有国家积极面对全球发展带来的困难,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中国日报》也建构了中国的维护者形象,如“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会称霸”等。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

2.作为贡献者和合作者的国家形象

在报道中可以找到构建作为积极贡献者国家形象的典型表达,例如“积极改善”“有效促进”“重要贡献”等。这反映了中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中国积极投资“一带一路”,增加了世界各国双赢的可能性。同时,中国主流媒体通过话语建构了可靠合作者的国家形象,如“会致力于”“持续”“积极配合/支持”等。作为一个包容、开放、负责的合作伙伴,中国始终坚持谋求共同发展。

3.作为帮助者和分享者的国家形象

《中国日报》通过使用一些典型的表现形式来建构作为沿线国家帮助者的国家形象,如“创造当地就业机会”“旨在解决不平衡”等。显然,中国媒体高度肯定了“一带一路”的价值和意义。“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受益者属于沿线国家。此外,中国媒体通过“一带一路”话语构建了利益共享者形象,这反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分享利益和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五、结语

本研究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框架,对《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新闻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通过讨论及物性过程的分布及其实现形式,展现出及物性理论在“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所塑造出的中国形象。研究发现,《中国日报》通过对“一带一路”的报道,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的新视角,构建了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传递出中国愿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进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望。作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外宣平台,《中国日报》营造了正面、积极的新闻语篇语境,加强了“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

在今后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中,我国媒体要加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力度,掌握媒介话语权,争取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通过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内核的国际话语体系,使“一带一路”新闻话语在实践中不断融入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元素。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物性语篇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漫画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