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可能与挑战

2021-01-30王琪

视听 2021年1期
关键词:哈贝马斯议题理性

□王琪

公共领域起源于古希腊的城邦集会,最早由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提出。之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对该理论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并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本质上是一个意见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众开放,其独立于公共权力之外并与之对立,公众可以在这里针对带有普遍利益的公共事务展开理性的讨论,借助媒介进行意见的交换,最终形成公共舆论,维护市民社会,监督公共权力机关。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公共领域的主体应该是由私人组成的公众,能够针对问题展开理性的对话和讨论;第二,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能自由交流的媒介平台;第三,公众就普遍利益问题经过理性讨论和对话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公众舆论①。

一、微博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探讨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获取和交流的平台。自2010年上线以来,微博凭借自身的高度互动性、裂变式、自由化传播迅速成长,已经从一个社交平台成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众媒介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低技术门槛属性赋予了广大受众自由交流的权利,话语权由传统媒体的“精英时代”过渡到了“平民时代”。微博不仅仅是媒介平台,同时也成为一个对话交往空间。在微博平台上,用户组成了私人公众,针对一个个公众议题,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最终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在微博平台上实现公共领域的建构愈来愈有其可能性。

(一)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掌握在媒体的记者、编辑手中,传播实际上还处于“精英时代”,国家权力通过控制传统媒体,进而控制议题的发布、舆论的引导,强化自身的公共权力,向公众领域输入经过细心包装后的意见,使媒介平台变成一个被操控的空间,这一过程被称作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所形成的也只是一个“伪公共领域”。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微博的低技术门槛属性使得广大用户可自由在平台上针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话语权由少数精英过渡到了广大公众。其传播主体既包括普通网民,也包括传统媒体、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多方主体。2020年9月28日新浪微博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6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为5.23亿,6月平均日活跃用户为2.29亿②。微博的发展已使大众麦克风时代成为过去式,全民麦克风时代已经到来。作为私人的单个用户可以在微博平台上集聚起来,针对公共议题进行自由讨论,最后达成理性的共识,形成公众舆论,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二)开放互动的媒介平台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媒介,以及其所开创的可能性和带来的社会变革③。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主要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缺乏互动性以及开放性,话语权被媒体精英所垄断,公众不能与之平等对话,缺乏对话讨论的公共空间。微博以其高度互动开放的特征极大地改变了传播格局,重塑了新时代的传播方式,公众可在某篇微博下进行自由评论互动,不同的观点和情感得以展现和碰撞。多元主体在相互辩论交流之中多多吸收他人观点的合理之处,提高了交往的深度和理性。

(三)理性共识的达成

公共领域的形成要求公众针对公共议题互相交流讨论,达成理性共识,形成公众舆论,促进该事务的解决。传统媒体时代,针对公共议题,记者编辑的态度已经隐藏在新闻评论之中,有意识地在进行着舆论引导,其实也就剥夺了公众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公众的批判意识受到了操纵。微博目前显然已成为一个社会监督曝光平台。近几年来,云南丽江打人案、江歌案、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李心草案件、豫章书院事件以及无锡高架桥坍塌等,都是普通民众在微博平台发声,之后迅速被众多网友转发讨论,引起舆论热议,最终达成了理性共识,由监督权力机关推进了事情的解决,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微博的实时性以及高度的互动性使得公共事务可以迅速曝光,在公众讨论之中形成舆论场。不难发现,微博已经成为一个舆论风暴中心平台,推动着批判性的理性共识的达成。

二、微博建构公共领域的现实挑战

(一)“草根之魅”造成的理性批判缺失

微博平台的低门槛属性和高开放性吸引了众多用户,虚拟空间和虚拟身份使得广大用户实现了身份上的平等,但是这种变化在“袪魅”的同时也实现着“复魅”。“魅”通常指某种权威。低技术门槛袪的是等级之魅、权威之魅,但同时复了草根之魅、平民之魅④。广大网络用户自身媒介素养偏低,不具备创新批判意识。CNNIC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40.5%、21.5%⑤,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网民仍旧是低学历占据主流。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如此才能在议论之中达成理性共识,形成公共舆论。哈贝马斯强调理性批判是公共领域形成的关键因素。但草根平民所主导的公共领域极其容易导致网络民粹主义的发生,凭借互联网的匿名性原理,人们极有可能针对一些热点事件和现象发出一些非理性甚至极端的观点和主张,容易造成民众与精英、大众与政府绝对的二元对立局面。

(二)明星、营销号“入驻”造成的娱乐议题充斥

哈贝马斯强调公共领域讨论的话题应当是超越个人利益和个人私欲的重大社会事件等问题。但近几年来微博平台上公共性的话题式微,娱乐性话题反而占据了主流。作为一个营利性平台上线时,微博便以“微博女王”姚晨的噱头吸引用户加入,其从建立之初就和娱乐话题紧密相连。众多明星、名人的加入成为微博吸引用户的一大法宝,明星在微博场域中的粉丝数量远远超于普通网民,比如@谢娜、@杨幂等明星粉丝数量已超一亿。微博平台可以建立粉丝超话,粉丝聚在这里打榜打卡,给自己的爱豆呐喊助威,明星亦可在微博平台与粉丝互动。微博同时也已成为一个追星场地,一些明星为了塑造自身形象,买入大量网络水军给自己打榜,以此获得虚假的流量,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2019年6月,央视新闻就曾播出“人为操纵流量,转发点赞均可作假”的消息,揭露了明星惊人数据背后的流量造假。此外,微博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营销号,娱乐性的话题在他们手中可以被操纵和利用,明星绯闻、明星爆料成为营销号发布的主要内容,微博营销号成为娱乐话题的天然助推者,娱乐类话题越戏剧性,越容易引起公众的热议。

(三)资本、公权侵蚀带来的再封建与再殖民

哈贝马斯指出,商业资本和公共权力的侵蚀是造成资本主义公共领域没落的主要因素。商业因素通过广告使批判的公众变成消费的公众,理性意识缺少,娱乐议题也取代了公共议题,商业因素使得公共领域“被殖民化”。同样,消费主义时代,微博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不受任何因素干扰的平台,而是同样极其容易被操纵和控制的平台。作为一个营利性平台,实现创收本就是微博的指标。新浪微博公布的2020年微博第二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微博净营收3.874亿美元,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3.406亿美元⑥。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到:“市场规律控制着商品流通和社会劳动领域,如果它渗透到作为公众的私人所操纵的领域,那么,批判意识就会逐渐转化为消费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平台对资本的追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客观中立性,同样,平台的公众也容易在娱乐性议题的冲击下变得肤浅。此外,公权的入侵也会使公共领域“再封建化”。微博平台除了普通用户,同样拥有一批政务微博号,它们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与民众交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引导的作用,但不可避免会影响公众对这些公权的监督。公众极可能出于对政治因素的忌讳而“沉默”,所谓的公共领域自然无法建构。

三、结语

全民麦克风时代,社交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可忽视,微博在重构我国公共领域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低技术门槛属性赋予了广大受众发表意见的权利,话语权不再只属于少数精英。同时,微博的一键转发、评论机制使得舆论可以迅速发酵,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之中达成共识,促进公共事务的解决。近年来的“长春长生疫苗案”“百亿帝国权健案”等都证明了微博在公共事务解决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众多学者在微博平台上看到了“公共领域”重构的曙光,但在话语交往的微观运作层面,微博仍具有很大的不足。低技术门槛袪了“权威”之魅,但也带来了“草根”之魅,媒介素养不高的受众不具备理性的批判意识,针对事件不仅不能理性思考,反而容易导致群体极化,形成“乌合之众”。商业力量的侵蚀同样带来了娱乐的信息洪水,公共议题已被淹没在表层娱乐洪流之中。政务号的入驻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公共权力的入侵,权力对舆论、议题的管控同样带来了平台的“再封建化”,与其说微博重构公共领域,不如说微博建构了一个“类公共领域”,距离真正的公共领域还有一定的距离。当下,提升全民媒介素养,提升平台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合理的网络管控机制,对重构真正的公共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王文宏.网络文化多棱镜——奇异的赛博空间[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②⑥微博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EB/OL].新浪财经,2020-09-28.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0-09-28/doc-iivhvpwy9362473.shtml?source=cj&source=hfquote&q=$(key).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④邱雨.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解构危机 [J].求实,2019(03):46-58+110-111.

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20-09-29.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猜你喜欢

哈贝马斯议题理性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牺牲内向化的多维度解析——基于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解读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