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视域下主旋律互动剧《隐形守护者》崛起的启示

2021-01-30温智然

视听 2021年5期
关键词:守护者隐形受众

□ 温智然

一、互动影像

互动影像是指以“非线性视频”呈现为基础,支持基于“非线性视频”内容的时空交互和事件选择的沉浸式交互视频形式。该服务具有支线选择、视角切换、屏幕交互等功能,能给用户带来强烈的参与感和身临其境的互动观看体验。简而言之,它是可选择剧情走向的交互式影像内容。它与世人熟知的传统的“传受”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受众或用户可通过主观的选择置身于剧情的脉络中,其故事发展也随着受众的主观参与而改变走向,以此达到产生多线程剧情结构的目的。

首部交互电影《A Man About the House》于1967年在Montreal世博会首次亮相,此后影视界很少尝试互动电影。相比之下,交互游戏已经得到充分发展。在图像技术水平非常有限的时期,基于文本和图片的文本情节游戏已经成为交互游戏的主要模式。随着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交互游戏通过实景拍摄或3D建模来展现画面的质感,电影和游戏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近。

二、《隐形守护者》崛起的原因

(一)内容生产与传播渠道的变化

1.内容生产

首先要分清影视剧、游戏、互动影像三个概念。互动影像的内容生产与传统影视剧存在区别,主要体现为更注重主观视角和受众心态。从影视产品的交互策划到互动构架的搭建,再到剧本编写、角色视角的拓展等,互动内容的生产始终都围绕着“一半剧一半游戏”来服务。于影视剧而言,观众以局外人的视角观看剧情,被动地了解并接受故事人物的行为和心境,观众的心被故事人物之间发生的矛盾而牵动。类似情况的RPG游戏玩家是以游戏角色的第一视角采取行动,缺乏玩家情绪上的调动。互动影像则介于两者之间,虽然都是以第一视角讲故事,但不同的是,互动影像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体验。

以互动剧《隐形守护者》为例,在其沉浸式的模式之下,玩家可以融入“肖途”的人生里。面对预先设计好的134个不同的支线选择,玩家要承担主观选择造成的后果。从交互的角度来说,这是互动内容最大的亮点。

2.传播渠道

小屏时代到来后,用户更倾向于在移动设备中消遣闲暇时间。目前主流播映平台的互动影像放映机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拥有了强大的反馈机制,但在内容互动方面亟待深入探索。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影像消费的主流群体都被这些平台所聚拢,数以亿计的用户体量是小屏时代厚积薄发的根基。《隐形守护者》在steam游戏平台取得成功之后,“手游版”上线,短时间内就收到了超过80万的预约订单,可见“小屏”将会成为互动影像乃至更多影像服务的主战场。

(二)紧扣时代主旋律,沉浸红色历史

“抗战”或是“谍战”这样的影视题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如数家珍,而当它和谍战游戏碰撞在一起的时候,能带来一次新的解读。《隐形守护者》采用互动影像模式,实景拍摄,真人表演,以定格图像或视频的方式呈现,诠释了红色历史全新的演绎方式。

《隐形守护者》的情节设计跌宕起伏,忠党爱国的主题贯彻始终,使受众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序章的铺垫与终章的收尾遥相呼应,细节处理上伏延千里,剧情节奏张弛相济,用出色的内容演绎了红色作品的精髓。它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用户不经意间产生代入感,或怒目切齿,或潸然泪下。剧情中的一个选择错误了还可以从头来过,倘若换作历史上为了民族独立、维护祖国统一的“隐形守护者”们,他们一步错可还有转机?《隐形守护者》这部互动剧最大的贡献在于,它穷尽了最大的努力对用户进行一场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这部主旋律互动影像的现象级传播表明,青年人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用强烈的感染力和代入感让受众体验人性与生命的考验,这种方式有助于建立思想政治引导的新阵地。

(三)冲破期待视野,重塑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是指欣赏者在艺术鉴赏中,根据以往的鉴赏经验,对艺术鉴赏活动产生合理的期望。因此,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下一个情节进行预测和期待。召唤结构是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等不确定性,而向世人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召唤结构无论何时都在呼唤着接受者能动地参与创作,使艺术作品具体化。

互动影像的出现,从用户角度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式。剧情的发展由玩家自行选择,这就使“召唤结构”得到了重塑,不但反映了故事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根据不同的选择侧面映射了用户潜意识里真实的性格,使故事具体化的同时,使用户的真实心理得到补偿。“隐匿的选择,真实的流露”,这是《隐形守护者》广受好评、能带给受众沉浸式体验的原因。

三、互动剧作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5G+VR”打造全方位沉浸

科技的兴盛为艺术提供了技术手段,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革新也受到了科技的积极影响。技术势必会推动“第九艺术”的智能化突破。第五代电子通讯技术的推进,意味着低延迟、高同步已经逐步走向泛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也表明人机交互的沉浸式体验不再触不可及。互动影像本就是一种人机交互的增强表现,VR技术在帮助用户获得沉浸式体验的领域已取得一定的建树。如若互动影像与VR技术、5G技术相结合,未来用户则能够不受限制地在虚拟现实中任意选择场景,且几乎完全同步在沉浸体验中,人机交互的体验也会达到新的高度。

(二)剧情桎梏亟待解决

尽管互动影像已经给予用户极大的自由度去选择故事剧情的发展走向,但不管是《隐形守护者》还是芒果TV出品的互动综艺《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等,都有一个巨大的局限,即结局固定化。《隐形守护者》虽然支线有134条,但指向的结局仅有4个,无法真正做到故事的自由演变,或者说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喜好。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尤为艰难,因为内容生产的局限,使互动影像本身依然主观地引导用户走向制作者所预设好的结局。倘若真的要做到“三生万物”那样自由演变,还得依靠AI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的学习,推演出用户真正渴望的故事走向,并在技术的帮助下生成相应的结局。

四、结语

国内的互动影像尚在发展初期,必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隐形守护者》提供了可以复制的创作模式。主旋律题材、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隐形守护者》的成功。在我国抗战历史中充满了英雄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二次创作,借鉴互动剧的创作模式,不失为一种传递伟大抗战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崭新形式。

在科技喷涌的未来,互动影像将迎来一片广阔的天地。正如《隐形守护者》所传递的价值:“最难守护的,不是生命,而是在一个个生死时刻,不经意间,泯灭了初心”。要想在互动影像这条道路上收获佳绩,就要雕琢细节,增强互动参与,强化沉浸式体验,打造高品质的互动影像作品。千帆过后,不忘初心,方得成功。

猜你喜欢

守护者隐形受众
岛上的守护者
守护者
出列!近海守护者
隐形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KOE.Kids/酷逸 守护者(BA306)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