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主义市场下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转向

2021-01-30孔路通

视听 2021年5期
关键词:娱乐性消费主义真实性

□ 孔路通

消费主义影响着大众的文化生活,纪录片创作也因此发生转向。纪录片的第一身份是文化消费品,其形态和内涵在消费主义的浸染下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精英化、小众化正在消解,纪录片正在走向大众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表征越来越明显。

一、纪录片的娱乐化转向

随着制作手段的进步及传播渠道的扩展,纪录片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纪录片经历了“政论化”时代、“格里尔逊模式”及纪实美学的回归三个阶段。步入21世纪以来,纪录片出现了明显的转向,日渐娱乐化。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探索·发现》在吸收优秀纪录片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讲故事、设置悬念等方式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最早提出纪录片“娱乐化”概念。在大量文献资料中,对“纪录片娱乐化”的定义较少。针对“纪录片娱乐化是什么”,学者李海丽这样解释:“所谓纪录片的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观众”。纪录片的娱乐化转向主要表现为制作的消费主义、选材的奇观化以及故事化的叙述模式。

二、纪录片娱乐化的表征

(一)制作手段的消费主义倾向

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如何根据受众审美需求对文化进行传播,方法之一是走消费主义的生产模式及路径。作为商品存在的纪录片,为夺得眼球,将动画形式、情景再现、3D模型等新手段运用其中,摆脱传统严肃、说教形象。纪录片《风味人间》在制作方面,为增加受众对食物的了解,采用超显微摄影,让食物在镜头下不断被放大,让观众观察到食物“分子级”的变化反应。

(二)选材上的奇观化

奇观是对平时经验的超越,是素材选择新颖的表现。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大众开始对新颖奇观买账,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纪录片的发展并不能背离消费市场。纪录片在娱乐化创作过程中逐渐加入了奇观化内容,成为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促进了纪录片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共同发展。

(三)故事化的叙述模式

进入消费文化领域,纪录片的第一身份是文化消费品,肩负的第一使命是为投资人创造收益。对于制片人来说,故事化成为商业纪录片的主要卖点。伴随消费文化市场的打开,纪录片领域出现了“纪录片要讲故事”的看法,设置故事成为纪录片创作的追求,通过挖掘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人生第一次》分为几个故事段,讲述人生中经历的重要节点,包括出生、结婚、当兵等,用人生故事吸引观众观看,产生情感共鸣。

三、消费主义市场下纪录片的发展趋向

(一)注重产业链发展

在全球文化工业影响下,文化产业愈加注重周边产品的开发以及IP产业链的打造。IP也被引入纪录片市场,纪录片开始关注品牌经营,努力实现产业链发展。《舌尖上的中国》利用品牌优势,进行多角度的产业链开发,不仅创作了纪录电影《舌尖上的新年》,还联合拍摄地一同打造旅游打卡地,实现了共赢。

(二)强化广告植入

纪录片主要靠内容获利。为了谋取更多利润,在纪录片内容中植入广告已成为普遍现象,一方面消费类内容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有时也会利用广告赞助商提供的道具,间接植入广告。《早餐中国》有时会标明拍摄地点,间接为该地的美食打广告,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三)尝试跨类型创作和跨界合作

一些“真人秀纪录片”节目受到关注,出现了纪实手法+虚拟手段演绎的创作方式。例如,《奇遇人生》《跟着贝尔去冒险》等是在纪录片基础上,根据消费文化打造的纪实类真人秀,实现了纪录片与真人秀的类型融合。此外,制作主体从电视台转向民营制作公司、互联网视频平台,也出现了许多跨界合作的优秀纪录片作品。

四、纪录片的娱乐化与泛娱乐性思辨

(一)纪录片的娱乐化价值

随着消费语境的深入及大众对娱乐化的追逐,纪录片开始考虑利用娱乐化因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娱乐化因素可以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使纪录片在内容表达和制作手段上得到较大的进步。可以发现,随着娱乐化因素的融入,纪录片在原有素材和真实性的基础上加入创新手段,将一些历史片段进行情景再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使枯燥乏味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更容易让受众接受,《中国》利用演员进行情景再现表演。娱乐化让纪录片呈现出一种多元性的发展状态,更加契合受众对精神文化及娱乐生活的追求,缩短了受众与纪录片的距离,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纪录片的泛娱乐性弊端

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纪录片的发展有利有弊。事物都会出现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发展规律,娱乐化对纪录片发展也是一样。适当娱乐化可以促进纪录片的发展,如果过度娱乐化,将变成庸俗化和低俗化。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部分人认为娱乐性元素的加入会损害真实性,纪录片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实则不然。因为娱乐化和泛娱乐性有区别,娱乐化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泛娱乐性是为了娱乐而娱乐。适度的娱乐化是一种创作手段,过度的娱乐化将走向泛娱乐性的深渊。在消费主义市场下,纪录片创作的泛娱乐性会与真实性相矛盾,会削弱纪录片内容本身的价值。

五、纪录片娱乐化转向的思考

在消费主义市场中,纪录片要想兼具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及商业属性,一方面要起到娱乐受众的作用,另一方面需懂得考虑泛娱乐化带来的弊端,时刻记住纪录片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一)娱乐适时、适度、适量

纪录片创作者要懂得适时、适度地运用娱乐化元素,防止变为庸俗化、低俗化。适当的娱乐化,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收视率,易被观众接受和认可,但是不能随意地娱乐化,甚至把纪录片做成离谱的娱乐节目,否则就会过犹不及。纪录片要体现社会价值,避免过度娱乐化,不宜出现太多植入广告,也不能过度追求明星效应。要让娱乐元素成为纪录片的有利武器,增加纪录片对受众的吸引力。

(二)创作者需提升自身素养

作为纪录片的创作者,在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应努力提升文化素养和责任感,不能为追求商业利润而放弃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创作者也应当正确认识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增强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提高纪录片的观赏度,赋予纪录片深刻的内涵,规避泛娱乐性。

(三)坚守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是基于真实生活进行的艺术加工与创作。换句话说,纪录片中展现的故事内容是生活中出现过的,不是创造者的主观臆造与想象。创作一部纪录片,要尊重现实,在客观事件基础上完成,不能按照假定性的剧本进行搬演。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娱乐化仅是呈现真实事件的一种辅助手段,离开了真实事件,娱乐化手段将没有任何价值。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原则,娱乐化要为真实性服务,不可喧宾夺主。

六、结语

在消费主义市场下,纪录片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前景,娱乐化促进了纪录片的传播与发展,但同时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表现也带来一定的冲击。我们应懂得合理利用娱乐化,更好地挖掘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纪录片创作陷入泛娱乐性的怪圈。

猜你喜欢

娱乐性消费主义真实性
Film review:WALL·E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消费主义视域下的中产阶级想象——论新都市电影的物欲狂欢与精神缺失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
对《湘江之战》中几个历史问题真实性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