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视角下网络直播自习研究
——以bilibili为例

2021-01-30

视听 2021年9期
关键词:自习室直播间理论

孔 敏

一、互动理论的内涵与迭代

互动论与其说是某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类研究对象。通常认为,互动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得到极好发展,并成为此后许多学科相关理论的源头,其中最经典的当属米德和布鲁默的解释。在米德看来,自我是社会的产物,而这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完成的。布鲁默进一步说明,互动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通过各类符号实现,符号互动是人类社会的典型特征。从这个理论背景下看如今的直播自习,bilibili(以下简称B站)的各类虚拟自习室正如舞台的前场,直播内容、装饰风格、零碎部件都是代表播者意图的符号,观者接收这些符号并理解,最终产生互动。

但这样的互动理论相对初级,此后相继产生了互动及社会化、准社会交往等观点,为人们理解和研究互动提供更进阶的基石。不论如何,在长久的互动理论研究中,始终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存在展示、接收、理解、反馈的基本步骤。从这个角度出发,B站的网络直播自习正是播者与观者借由网络进行观念、情感、知识等资源的交换,从而产生互动和交往的过程。

二、B站直播自习中的互动

学者爱德华·希尔斯曾表示,当下时代空间的距离感正在消失,但“他们也不想总是独自守口如瓶,反倒希望跟别人分享他们的见闻,由此舒展自身性情”。配合着网络的普及,这为当下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直播”“Vlog”等交流方式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同时也很好地阐释了直播自习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动因——互动,更准确地说,是创新的互动。作为近些年来起势甚猛的TOP级视频平台,B站的直播自习为信息时代互动形式和效果的延展及传递提供了沃土。

(一)动态互动

动态互动指言语、文字、表情等指向性强、需人为操作的行为,作为最符合常识认知、最传统的互动方式,在B站直播自习中十分常见;同时受网络直播特性影响,主要表现形式为弹幕、评论、博主动态、直播互动等。

B站直播自习分属于直播区的学习板块。与多数直播稍有不同的是,在直播自习室,UP主定时开启直播后会迅速进入学习或阅读状态,在规定的自习时间内与直播间内粉丝并无交流。UP主“超甜der梨子”制定了明确的学习时间表放置在屏幕一侧,粉丝进入直播间时输入弹幕“打卡”视为自习开始,只有直播休息时间UP主会随机回复弹幕,与粉丝对话。但也有不少博主会省去这一步,将直播自习室视为自己隐私的空间,仅保持弹幕交流。此外,绝大多数博主会选择使用动态栏进行布告,除去具体的上播下播停播安排,也有个人心情、日常动态等,使播者与观者间产生密切的情感联系。UP主“晚潮夏天”将日常所做所闻剪辑为简短视频,并辅之以优美文艺的题目,例如“冬天是倒放的夏天”“人间烟火坠落时”等,粉丝纷纷进行亲昵留言。

少数UP主则会进行加强版动态互动,跳出自习要求的桎梏,安排固定时间段与粉丝直播聊天,将个人经验甚至隐私与粉丝分享,从而建构更紧密的强连接。如UP主“南哥一点也不难”每晚十点半后开麦,与粉丝的相处模式更像朋友,甚至在粉丝的强烈要求下将原本的ID“南哥难难难”改为“南哥一点也不难”。

(二)静态互动

静态互动是相对动态互动而言的,不通过言语、留言等形式,没有传统声形表的基本要素,而是通过背景装置、风格样式、主题选择等静态因素与观众产生灵魂共鸣,以氛围感获得认同感及信任感,从而建立并发展互动关系。

UP主“积极向上的骷髅”拥有粉丝64.3万,属于直播自习博主中的佼佼者,除去频繁的互动聊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直播风格鲜明、一目了然。骷髅的直播间背景杂而不乱,冷色调的工业风在一众轻文艺直播间中显得与众不同,如右下角标识“考研加油”及左下角高考日倒数,同时辅以播者本人考研经历详述,快速勾勒出一个认真上进、热情真诚的大男生形象,有效圈定特定观看群体,瞬间激发粉丝的归属感及分享欲。

此外,主题选择也是UP主与素昧平生的观众产生情感静态连接的重要途径。“海洋波子汽水”是一名搬运UP主,直播自习室以西方魔幻和复古华丽风格为主,如“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等一系列声画优美的投稿;还有深受人们喜爱的白噪音系列,包含“茶道”“雨天”“围炉”“夜晚森林”“暮色沉静”等多种主题;从国外网站搬运的学习UP主录屏也因降低观看门槛、增加选择范围而受到网友好评。即使没有语音或文字交流,其魔法口袋般的投稿仍多次获得诸如“宝藏UP”的评论,由此吸引了大批喜欢陪伴学习的粉丝。

三、B站直播自习蕴含的互动价值

(一)创新互联时代的准社会交往

1956年,霍顿和沃尔提出“准社会交往”概念,指出观众会对媒介人物“发展出一种想象的人际交往关系”。早期的准社会交往主要描述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等,传受双方互动的延迟性强、反馈较弱,通常只有受众沉浸其中。但如今,高延迟被高速率移动通信技术替代,单向性在信息互联互通的背景下不攻自破。

当下的网络直播自习,既为播者和观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双方自我展示的舞台。UP主“梦露小卷毛”的直播间里,粉丝喜爱博主因而积极互动获取粉丝勋章,反过来UP主置顶博文中也创建了专属应援团回应粉丝,偶有停播则及时解释。在6月17—18日两天出游时甚至录制了Vlog,正面出镜,与关心自己的观众保持互动。在这种趋势下,更多的UP主放弃高高在上坐等被赞的传统播者模式,转而迎合潮流,添加各具特色的头衔吸引粉丝,如“剑桥美女学霸”“氛围自习室”等。双方的交流仍旧以粉丝选择喜爱的博主并主动沟通为基础,但与传统准社会交往理论不同的是,直播自习使人际交往关系不再停留于受众的脑海里,而是真实地添加了传者反馈的环节,由弱关系转向强连接,让虚拟的自习室传递出真实的情感互动与交流。在直播自习的模式中,传受双方的互相吸引与靠近刷新了准社会交往在万物互联时代的定义。

(二)建立网络世界的学习互动圈

网络的出现使原本的时空限制变得更加若有似无,便携网络设备如手机、电脑的介入也让各种固定场景趋向流动。美国学者哈里斯曾在研究群体社会化理论时提出这样的观点:群体中存在同化行为,即“在同一群体中,各个成员会主动或被迫地与群体保持一致,从而使群体的一致性不断增强”。每一个直播自习室都相当于一个群体,当成员彼此互相熟悉并趋于固定,一个初步的学习互动圈就形成了。B站为每位直播UP主的粉丝提供“粉丝勋章”;UP主也大多会为粉丝设定一个关键词,如“打卡”“未来可期”,输入即标志着自习开始,直到结束始终都有一种无形的团队压迫感萦绕身边。同时在这个团体中,成员互相交流经验、鼓舞士气,例如在考试类自习直播间不乏“成功上岸”或“明年再战”这类分享心声的弹幕。

此外,这类成型的学习互动圈初心简单、目标明确,因而对于认同感越强的成员越具有内部监督作用。戈夫曼曾提出“拟剧”理论,认为当人们置身前台时,总会有意识地扮演适当的角色,这为B站直播自习的正面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许多博主及粉丝怀抱着“被监督”与“学习榜样”的心态进入直播间。在这个学习互动圈中,播者认为网线那头有着数以百计甚至更多的陌生人正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因而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延长学习时间,观者感受到直播者的认真也会打起精神。在双方看似松散却联系紧密的互动中,一种良性的交流就产生了。

(三)推动信息平台的资源再分配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人们接触各类信息提供了便捷的入口,早年的“知沟”理论也在网络的普及中得到重新审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尽管差距仍然存在,但互联网的发展仍旧使得各类资源慢慢沉淀到更低一层。网络直播自习的自愿和分享属性使得大量优质资料、宝贵经验被低价甚至无偿传递给财力较弱、物质匮乏的人群,知识的甘霖慢慢洒向更多的地方。

B站的网络直播自习是一个由弱连接向强关系互动进行构建的过程,在播者风格定位、受众观看订阅的双向选择中,强烈的信任感、倾诉欲催生了互助的常态。例如UP主“南哥一点也不难”将考研数学三高数笔记整理成PDF版本供需要的人提取;“积极向上的骷髅”涉猎更广,从学习App、学习资料到软件分享,几乎覆盖粉丝所有需要……相应地,粉丝之间也会互相分享资料、传递信息。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UP主为受众各式各样的需求得到满足提供基础,强连接的团体互动又使这类高质量、紧密的协作得以延续。因此可以说,平台的遍在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同步下沉,尽管鸿沟依然在,但其弥合速度也在加快。

四、结语

20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距今不过五年。短短的五年时间内,无数直播间在大江南北崛起,带货、社交、学习等各种领域不胜枚举。直播的如火如荼正向人们展示着,现实的时空限制不断萎缩,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的互动场所因此受到冲击甚至改变。梅罗维茨认为,新媒介创造新的社会环境,而新环境又将重塑人们的行为。网络作为新的媒介,创造并不断强化了虚拟时空,由此诞生的网络直播自习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人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尝试平台,在学习中互动,在互动中促进学习。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直播自习的互动是否能够保持初心仍在不断受到质疑。在陪伴学习的直播间中,“大家真的都在学习吗”“每天都花时间录视频,效率会高吗”一类的疑问屡见不鲜,UP主拍摄Vlog或开麦聊天更是让此类担忧集中到了最高峰。此外,长期的虚拟互动和过度的信任感也会引发人们对于网络安全的担忧。不少UP主置顶动态里明确写道:“请勿相信以本人名义为由的转账或交友信息”。由此可见,在受到较少约束和桎梏的网络互动中,自由与风险的增长成正比。

猜你喜欢

自习室直播间理论
“羲和号”开直播间
坚持理论创新
边读研边做副业
神秘的混沌理论
付费自习室爆火,“焦虑性充电”有无必要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付费自习室走红
小鬼进军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