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中学教育改革分析
2021-01-29吕元满刘源
吕元满 刘源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阵春雷,给我国的中小学传统教育带来了切肤入骨的阵痛,更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课改的重要覆盖领域,要做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师要积极学习和研究新课改理念、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总结高效课堂构建经验,从而切实推进新课改的落实。鉴于此,本文基于新课改对中学教育改革进行分析,欢迎各位同行斧正。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教育;改革;分析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教学实施理念和行为,都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学生对于个人未来发展已经有模糊认识,他们往往会根据知识“是否有用”,决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调整学习状态。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要重视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有效的知识积累。
一、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内容创新的重要内容,它的出现体现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应有地位。中学开发校本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特色、地方经济特点与文化传统,从而促使课程开发成果与相关教学条件与教学需求相适应。
比如,中学可以从开设写字课程入手,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传统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代学生从小忙于升学,在学习上存在严重的功利化思想,逐渐失去了对书法乃至写字的兴趣,继而书写的水平逐渐降低、錯别字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说,这是教育与文化的倒退,在中学开设写字课已经是迫在眉睫之事。中学可以在初一年级进行试点,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并将具备书法特长的教师组织起来,为学生编写教程、拟定学习计划。硬笔书法和写字常识是写字课的重点内容,旨在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书写兴趣,促使学生书写准确、工整。
二、加强实践性练习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如果离开了实践,中学新课改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具备教学方面的生命力,难以切实发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作用。中学教师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中学教师在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引入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生活实例,以彰显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价值,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既不是完全照搬教材,也不是完全抛开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以落实新课改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充实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践性学习环节。教师必须对教材案例和生活素材进行理性取舍,从而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内容恰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鲜活的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维。
三、推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首先,促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第一,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中学教学评价受到评价工具的重要影响,在评价空间和时间上缺乏选择,因而评价主体比较单一。这种评价模式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参与,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不同评价主体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视角和结果是不同的,单一评价主体必然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主体。第二,要实现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大数据技术在中学课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促进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智能化学习终端,为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提供了自我检测功能,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在线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收集教学信息数据。针对中学生的学习问题,这种智能化学习终端还能够为学生推荐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学生自我提升、优化学习方式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其次,要逐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中学教师管理要主动放弃“为成绩论”,在参照学生成绩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研水平、工作业绩、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主体和方法也应逐步实现多元化,比如学校考评、教师自评、年级组评价、教研组评价、教师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评价都应被囊括其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应体现学校特色、迎合学生发展需求,从而能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新课改本身就是一种新生事,一个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一个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中学教师要勇于迈出第一步,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让改革之风吹绿校园,让学生“好风凭借力”欣赏到更多知识的景色。
参考文献:
[1]汪涛,吴开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27.
[2]张庆勇,孔维芳.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