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术教学以美育德的实践

2021-01-29陈雪莲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

陈雪莲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是以美育人的重要渠道,加强以美育德教学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家教材,立足地域特色和校情、生情,开展并实施以美育德小学美术教学育德内容的多维建构、育德目标的纵横分析、育德情境的主题设计、育德资源的整合重塑及育德评价的多元激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为美术教学更好地立德树人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美术教学 以美育人 以美育德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是培养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美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整体提高便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新的追求。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开启了以美育德的教学实践,开展了育德内容的多维建构、育德目标的纵横分析、育德情境的主题设计、育德资源的整合重塑及育德评价的多元激励,为美术教学更好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育德内容:教材多维解读,深挖育德信息

特定时期、特定时代、特定事件中的事物是学科育德的独有素材,教师依托国家教材,从内容、背景、方法、意义等维度进行学科育德思想的解读和发掘,有利于审美品位的形成,是促成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假如我是巨人》教材内容取材于英国作家乔纳森的《格列佛游记》,二年级的学生大多听过或读过这个故事,但世界名著在传播中国声音、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有所欠缺。本着选择育德内容立足地域特色和文化自信原则,我们从重庆人熟悉的地域文化——红岩精神雕塑及互联网搜寻的两弹元勋、国家功勋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中选出的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美术学习的育德教材,这也是人人需要牢记的巨人榜样。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呈现出品格与榜样的力量,搭建起以美育德的桥梁,拓宽了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渠道,使其产生共鸣于审美判断的情感;再从《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等传统故事中领悟巨人本领的高强;从《好心眼巨人》《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中体悟巨人的良好品行。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着无私关爱的教师、默默奉献的家人、敢于担当的医护人员,他们拥有“巨人”的品行特征,是育美于心的育德榜样。榜样育德基于学科要素融入人文元素,内化为情感与信念,从价值取向方面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有效促使以美育德教学的落实。

二、育德目标:总分纵横建构,蕴含育德要素

以美育德是要让美好的事物扎根于心灵,让学生形成育美于心的必备品格。它包含指向育德渗透的纵向目标和指向学科教学的横向目标。纵向目标一单元一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内涵,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追求”,属于教学中的隐性目标;横向目标一课一标,对应课时教学目标,是立足课程核心素养的“能力表达”,在教学中属于显性目标。学科能力蕴含美好愿景,隐性育德与显性赋能相互依存,建构育美于心的学科教学目标纲要。

利用生活中的榜样力量,让学生感受责任担当品格,领悟平凡亦不平凡的精神内涵,纵向目标隐藏贯穿于《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过程的始终。横向课时目标的知识与技能板块对应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关联点,过程与方法板块整体构建用于全学程的故事情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生活经验、生活现象、生活榜样等要素都成为育美于心必备品格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从熟悉的绘本故事(民间故事)中寻找巨人特点,迁移发现身边拥有相同巨人特点的普通人,感悟升华特定时代巨人形象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故事情境渗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情感与生活的纽带:互换游戏活动,增加具身体验;“我是巨人”创想活动,扩展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我是巨人”实践活动催生思维的美术表现,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宽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途径和意义。

三、育德情境:活动主题体验,强化育德主线

二年级是认识、探索事物的初级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奠基阶段。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从生活情境、艺术情境中认识美的事物、发现美、感悟美,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判断、道德归属与精神追求。多样的活动情境连结生活,学生感受、探究、体验,情感的认同与接纳最终会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

学习活动中氛围的营造、情感的熏陶,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交流,发挥思维的概括作用和学习的主动性。“寻找巨人”主题,促使学生从故事中迁移发现身边的榜样;“创想巨人”主题,学生站立、教师蹲着的情境互动活动,让学生以巨人的视角观看世界,直观感悟巨人眼中世界的渺小,情境渗透式的育德更容易育美于心。城市堵车现象和重庆夏季百年难遇的洪水过境等情境源于真实生活,可从巨人的视角育德渗透强化责任担当品质,培育学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德认同感。“我是巨人”实践操作主题,符合学生认知绘画发展规律与水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等形式不断诠释和丰满巨人个子高、本领强、乐于助人的品行。“评价巨人”活动增加具身成长情境体验,巨人其实就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人,进一步强化平凡亦不平凡的育德主线。

四、育德资源:媒介整合重塑,深化育德手段

新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传媒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可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素材与技术手段。互联网蕴含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教师需要有提升辨析、获取、加工资源的媒介整合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重塑立德树人媒体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图像识读的美术学习,需要借助生动的视频影像资料和有趣的活动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实现学科知识技能的迁移、转换和储备。《圆梦巨人》电影素材能直观突显巨人的高大特点,但善良纯真追求梦想的主题不足以引发育美于心的育德主线。秉承资源服从内容、技术整合形式、手段服务教学的整合重塑原则,利用巨人外形突出的特点和类似真人的样貌特征,可以通过加工增效形成符合课堂教学需求的特制情境。资源媒介中可融合本堂课的实践操作方法,可以涵盖本节课的美术技能技巧,还可以包含艺术创意材料选择的立德用意和理解创作画材多样表达的艺术审美。网络资源的获取加工与重塑创作,是基于教学活动的辅助与引导,需要契合教育教学环节,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上丰富学科知识,需要技术手段架构静态图像与动态影像之间的链接,形成科学有效的图像识读新素材。

五、育德评价:多元多维激励,营造育德氛围

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学生一般是通过别人对他的态度情感来判断获取自信表达认同感。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具备的合作学习力,展示表现力、实践创新力和审美理解力是以美育德教学的多元评价指标。教师及时、全面、准确地反馈评价,能发挥真正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参与课堂学习。

多元评价针对美术新课标的八大素养目标,是基于实用工具与个性修养的进阶测评。学习活动中以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为评价内容,点拨评价与增值评价是针对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的激励、检查、导向与调控。精准聚焦的点拨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发现闪光的增值评价,激励学生创意的火花,辅之以图示化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如針对生活难题教师点对点地进行导向点拨:你肯动脑筋帮助别人;你善于用方法解决城市堵车这一世界性难题;你心中有他人,知道生命的可贵……结合学习小组图示化的评价激励,既有针对个体的点拨评价,又有针对群体的增值评价。激励、鉴定、导向功能的评价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美好的情感认同体验;监督、诊断、调节功能的评价,能辨别方向与途径,明确改进措施,促使教学实效生成,营造更加良好的美术课堂育人生态。

以美育德教学是美术学科立德树人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是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有效手段。以美育德主张利用课堂教学播种立德思想,利用艺术作品滋养温润心灵,利用生活素材创设育德氛围。让教材、目标、活动、媒介、评价融合时代精神,浸润育德情感,绽放立德树人的美育教学光彩。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十届(2021-2023年)基础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重彩线描学习单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2021A297)。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
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议新课标下美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体验时间沉淀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