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以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馆藏实证探究为例
2021-01-29张艳灵
张艳灵 苏 婷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辽宁 丹东 118000)
1 引言
1.1 馆藏质量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印度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首先就提到了图书馆基本要素之一“馆藏”。可见,馆藏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满足读者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推广,馆藏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图书馆管理水平和读者服务工作的效果,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图书馆馆藏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作为我国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一直对其馆藏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馆舍规模小、学生读者基本素质不高、资金不足、读书热情差等特殊性,运用本科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衡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该文试以辽地院图书馆馆藏为研究案例建立合理的馆藏质量指标体系,对同类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馆藏质量提供实证参考。
1.2 馆藏评价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关于馆藏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早。1977年国外研究图书馆协会就组织了“Collection Analysis Project(CAP)”项目,对其成员馆的馆藏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关于图书馆统计指标评价文献呈飞跃式增多[1]。国外关于图书馆质量评价的研究多注重绩效评估、指标评价方法和指标评价。
相比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图书馆对于统计指标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仅仅追求图书各类齐全及数量充足,对统计指标的实际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较少。80年代初,人们逐步意识到统计指标评价的建设重要性,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步展开。从大量的馆藏评价研究中发现,国内学者更倾向于馆藏结构的优化、馆藏评价的重心和指标等研究。
2 馆藏数据统计
2.1 馆藏基本情况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502亩新校区于2016年建成,13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也随之投入使用。为了提高新馆利用率和学生的读书热情,从2016年至今,图书馆增加了各类纸质图书近18万册,剔除了过时陈旧图书6万余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民阅读号召捐赠农村书屋12806册图书用于支持乡村文化共建,除了图书馆原来的借阅系统、门禁系统,新购置的包括自助借还书机和图书防盗仪等在内的RFID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更是开丹东市图书馆之先河。这些管理系统的综合运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符合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方便采集提取各种馆藏数据,并可以对各种流通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基本实现随时了解本馆馆藏流通情况以科学完善后续馆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到馆率的目的。通过对本馆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科学直观揭示图书馆日常运行状态,以探求出一种馆藏质量指标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效果。
2.2 馆藏现状分析
2017—2020年,辽地院图书馆共增加纸质图书84712种,185561册。其中,社会科学类图书49041种,96787册,占文献总量的52.17%;自然科学类图书29014种,75578册,占40.74%。
辽地院图书馆入藏量居首的是T工业技术类图书,共19175种,50609册,册数占比为27.27%;其次F经济类12299册、G教育类11861册和P地质类10646册,三类图书入藏量均超过馆藏总数的5%。此外,K历史类和I文学类的入藏量也比较多,册数占比分别为7.81%和17.28%。以上这些大类总的占比为71.12%,是图书馆的主要馆藏构成。
由此可见,辽地院是以地质专业为中心、以机电和建筑为两翼的全国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图书馆也正在秉承着学院的办学理念,在馆藏保障上进行逐步完善,其馆藏图书学科比例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基本契合。但可能受到资金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与其他老牌高职院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免会对馆藏质量的继续提高产生一定影响。
文献借阅量排名第一的为文学类(I),其次是历史类(K)。借阅量最小的是生物科学(Q)、农业科学(S)、航空航天(V)、交通运输(U)。文献利用率最高的为工业技术类(T)和文学类(I),其次是地质类(P)、艺术类(J),最后为哲学类(B)。在借阅中发现,我馆在图书采购中具有多卷书、连续出版物不连续的情况;也存在由于事先对本校学生读者需求分析不全面而导致出现馆藏资源零流通现象,以至于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影响了馆藏质量。
3 构建指标体系
3.1 设置原则
3.1.1 科学性
这是指标体系构建的根本性原则,要求制定的各项指标都应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目标导向,应能准确反映馆藏的客观实际情况及其特征[2]。
3.1.2 导向性
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用来测定馆藏质量水平、馆藏利用情况, 其重点是测定的结果可以对馆藏资源建设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3]。
3.1.3 持续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全面、可持续反映馆藏资源的各方面。馆藏的质量构成是多方面的,所以对其评估的指标应该起到延伸的作用,能够注意在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的联系,形成一个延展性良好的完整体系。
3.2 设计内容
由上述统计分析,可从资源保障、资源更新、资源效用和资源匹配度四个维度建立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馆藏质量评价指标
3.2.1 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指标下应包含:一是经费。获得一切资源的基础是经费,所以经费问题一直都是图书馆工作所关注的重点。图书馆能否将经费用得恰到好处,直接关系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这是提高馆藏质量的保证;二是验收质量。验收环节是馆藏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验收过程中可以对文献的量与质进行审核,筛选文献质量,将馆藏质量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三是荐书渠道。大部分图书馆都有开通读者荐书的功能,这往往加大了馆藏质量控制的难度,毕竟读者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图书馆就要制定相应荐书规则,并辨析所荐之书重要与否,以此决定是否采购,从来源处掌控馆藏质量;四是馆配商的综合能力(和图书馆、出版社合作情况,品种数量上的规模等)、采访书目信息(重复率,覆盖率,专题类等)、图书供应能力(图书到馆率,到馆周期等)、特色服务能力[4](编目数据,馆藏分析等)。
3.2.2 资源更新
资源更新可以助力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建设,这就要求馆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馆员素质是资源更新的助推器,馆员要对专业设置的变动、馆藏结构的优化和借阅量的变化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把控馆藏质量。同时,还要把时间与速度作为制约馆藏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资源的采购、加工、上架、剔旧等环节的时间与速度尽量要与馆内实际情况同频进行,必须保证馆藏更新的时间与速度远超于读者意想,才可能不会因资源更新滞后等问题影响馆藏质量提高。
3.2.3 资源效用
效用评价是指馆藏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馆藏建设都是以读者需求为核心,效用价值体现在读者使用上,因此需要图书馆通过提升宣传力度来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例如我馆曾尝试在动画影视学院教学课程中加入为图书馆形象策划环节,既加强图书馆宣传力量又服务了教学;通过组织与图书借阅相关的系列活动来增加借阅率,大大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另外,读者的适应性应被加入资源效用指标中。所谓适应性是指馆藏资源是否适应读者的发展需求,即馆藏资源是否能够达到读者学习工作效用、知识效用、信息获取效用等方面,让馆藏资源充分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3.2.4 资源匹配度
读者需求、读者满意度和读者符合度是匹配度评价中的一系列考虑内容。这三者都是以读者为切入点,打造资源定制款,真正达到馆藏资源与读者精准吻合,以此来化解读者存在的问题,提升馆藏质量指标体系的落地效果。
4 结语
总之,馆藏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馆藏质量评价是检验馆藏质量、改进馆藏质量控制措施和完善馆藏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研究中不断摸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指标体系,利于发挥馆藏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馆藏建设的发展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