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021-01-29徐国栋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24期
关键词:管片盾构管线

徐国栋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0 引言

地铁隧道是贯穿于地铁工程的重要建设形式,因其施工环境复杂,对施工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通常基于盾构法展开施工作业。

盾构法在应用中存在诸多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十分必要。

1 盾构施工法

1.1 基本原理

盾构机是主要施工设备,开挖过程中可维持周边土体的稳定性,以免出现坍塌现象,同时提供隧道掘进、出渣功能。施工过程中可在机内拼装管片,构成完整的衬砌结构,期间周边土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完成隧道的修筑作业。盾构法的工程理念中,以尽可能减少围岩扰动量为基本目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地铁隧道施工作业,在形成地铁隧道主体结构的同时维持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稳定性。图1 为盾构施工示意。

图1 盾构机井下施工示意

1.2 阶段划分

盾构施工包含3 个阶段:①始发作业阶段,例如设置盾构工作井,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适型号的盾构机并安装等;②掘进阶段,此时的工作量较大,如盾构连续掘进、设备转换等;③盾构到达阶段,主要指的是各项收尾工作,如针对接收井洞口土体的加固处理,有序组织盾构机的拆卸作业等。

2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技术

2.1 盾构始发、接收

盾构施工涉及到的各阶段中,盾构始发、接收是重要工作。破除洞门围护结构后,全方位检查掌子面的土体情况,以便给盾构机的运行提供便捷的条件,使其能够有效顶到掌子面[1]。若洞口出现渗漏现象,则要视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此外,检查仓内压力,并做好混凝土块等杂物的清理工作。

2.2 正式开始掘进

结束盾构始发后,即可进入到掘进环节,期间要注重对管片拼装的检查以及盾构姿态的调整。加强监测,例如掘进时的推力、扭矩等,各项指标都要稳定在合理范围内。为给掘进施工提供正确的引导,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段(长度以100 m 为宜),根据此段的盾构掘进施工效果修正设计参数,以便盾构施工作业可顺利推进[2-3]。此外,盾构姿态对施工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要加强监测,严格控制盾构轴线偏差,不可超出许可范围。

2.3 盾构接收

盾构接收为收尾环节,但依然会对盾构效果带来明显影响,因此要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实际工作中,需兼顾隧道轴线的复测、洞门止水帷幕的施工、盾构机导轨的安装等多个环节,在各项准备工作无误后才满足盾构接收的条件。此外,要在现场布设合适的控制点导线,使盾构机按照设计的姿态要求顺利进洞。

3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开挖土体和开挖面支护

伴随盾构施工作业的持续推进,铲除后的土层需要统一转移到土体存储仓内。开挖作业的难度较大,易出现土层的水土压力失衡现象,因此要加强对土仓内部压力的控制,通过此途径调整水土压力,使其处于均衡状态。而达到此效果的关键是控制螺旋输送机的工作状态,如转动速度,并视实际情况调整千斤顶的推进速度,使各项参数相协调,各套设备协同运行。通过对螺栓输送机运行速度的控制,可灵活调整输送机的工作状态,如输送土量、切削扭矩等,使开挖的土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2 加强管片质量控制

管片制作是重要环节,同时难度也相对较大,包含钢筋笼焊接、模具组装、浇筑、振捣以及养护等关键工序。管片的钢筋骨架应满足稳定、高精度的要求,可通过钢筋焊接靠模的方式实现;配备专业的吊装工具,避免吊装过程中出现扭曲变形等问题;清理钢模中的杂物,无误后方可浇筑作业,合拢前要做好模板的清理工作;挑选满足要求的原材料,按照特定的配比生产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期间加强振捣;在满足强度要求后即可出模,随后通过遮覆养护的方式保证管片质量,以免因失水等情况导致管片出现裂纹。

3.3 机器设备

盾构机运行中易发生姿态偏差,例如设备中心与管片中心不能完全达到同心。对此,需灵活调整盾构机设备,可通过调整铰链千斤顶行程的方式,使其维持同心关系。

3.4 施工管理

制作好的管片存放时应放置垫木,起到缓冲作用。按照操作方式的不同,吊装包含立吊和平吊两类,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吊具,全程遵循轻吊慢放的原则,严格控制堆放量,最多为3 层;在车辆运输过程中,要加强对行车速度的控制,做到慢速且匀速。可以用橡胶板粘贴在车厢上,避免管片与车厢直接碰撞,通过橡胶板的缓冲作用有效保护管片。对于管片的拼装作业,应逐块拼装到位,检查各个接缝处的防水条,不可出现破损现象;曲线段的施工难度更大,其对于管片的环向定位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作业,加强质量控制。

3.5 盾构设备始发、接收施工要点

首要工作是确定盾构施工线路,严格控制轴线位置,使其偏差在许可范围内,避免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或是出现资金浪费等现象。盾构的始发和接收施工难度较大,对设计方案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前期准备充分,并采取动态化控制措施,以地质条件为依据,准确判断盾构施工条件,灵活调整工艺方法,使盾构始发和接收顺利完成。

3.6 盾构推进和衬彻管片拼接

千斤顶在盾构施工中的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推力,以便盾构可持续向前推进,期间将受到地层的阻碍,例如土体的压力以及盾体自身在运行中所形成的摩擦阻力。要考虑总阻力情况,经过科学的计算后确定盾构推力,要给予机械设备推力适当的富余量,以便增强在施工中的适应性。

3.7 盾尾脱空和衬砌壁后注浆

通过千斤顶的推动作用,盾构机能够持续向前运行,安装在盾壳内部的管片易出现脱离盾壳的现象,导致衬砌外围形成不同程度的建筑空隙,并伴有明显的地层损失,若缺乏合理的处理措施,将导致地面发生大范围沉降。对此,在盾构推进时必须持续向盾尾空隙内注浆,此举具有多重作用:①缓解地表沉降甚至完全消除,避免出现土层损失;②确保结构稳定性,避免发生衬砌管片位移现象;③强化隧道整体功能,使其具有更强的防水能力。为满足注浆需求,准备4 根注浆管并将其置于盾尾内侧,分别向各注浆孔同步注浆。施工中及时检查孔内的静水压力,确定各孔的实际值后计算并得到总和,要求所得结果需略小于注浆压力,期间浆液要沿着特定的轨迹流动,不可出现土舱内渗入浆液的现象。

3.8 预防隧道轴线偏差的措施

(1)加强对平衡压力的控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出土量,缩小与理论值的差距,控制好开挖进尺,不可出现超挖或欠挖现象,施工中盾构机的姿态要维持合理的状态。

(2)盾构施工中要做好关键控制指标的监测工作,同时要复核测量基站。

(3)若存在盾构姿态偏差,则要及时调整,保证盾构过程中设备均按照既定的隧道轴线安全推进,纠偏作业不可盲目,要做到“少量多次”,纠偏过急将直接影响管片的施工效果,出现管片错台等问题。

4 施工监测方法

(1)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可以反映盾构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的全过程,特别是在下穿既有建筑物或在其附近有建筑物时,必须对地表沉降情况进行严格监控: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监测基点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内,以基点为标准水准点进行沉降监测,并绘制沉降随时间变化曲线、沉降随距掌子面距离的变化曲线,据此可以判断围岩的稳定状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监测基点进行联测、复核,确保起算点的准确。

(2)地下管线变形监测。地铁施工所经处管线一般较多,荷载的改变会引起土层的位移,不均匀位移可造成地下管线的变形,管线变形过大会导致管线的破坏,要严格控制,按照地下管线位置图,探明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每隔一定距离或在管线重点接头处埋设抱箍式标志。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测点,在不宜开挖的地方,用钢筋直接打入地下,其深度与管底平齐,用水准仪直接量测测点标高,计算管线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

(3)收敛变形。隧道开挖后,周边点的收敛是围岩和支护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反映,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管片拼装完成后,将收敛预埋件埋设于拱腰位置,应使预埋件位于同一轴线上,测线同管片拱顶沉降布设在同一断面,根据量测数据作出时间-沉降及距离-沉降曲线,以此判断隧道的稳定性。如果数值变化过大,应采取措施改善周围岩体或土体的稳定性;改变开挖方法,以减小开挖对周围土体的扰动;调整施工参数,加强支护等措施,以确保收敛值在允许范围内。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盾构施工是地铁隧道工程的重要环节,盾构机作为施工关键设备,盾构机钢壳具有较强的支护能力,通过千斤顶提供推力,使盾构机向前移动,有序完成切削土体、输送土渣、设置衬砌等环节的相关工作。目前,盾构法已经成为地铁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作为施工单位,在积极引入该方法的同时,还要实现创新与发展,保证盾构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管片盾构管线
管片拼装技术研究
盾构管片封顶块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地铁盾构管片受力分析及管片破损的控制措施研究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低锰管线钢的相变行为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