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

2021-01-29任保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低收入共同富裕差距

任保平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行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提出以后,成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一般论述上,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要么单纯从分配角度来探讨共同富裕,没有把政治经济学共同富裕的基本理论与新发展阶段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阐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的共同富裕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主要通过共同富裕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应该有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特征,在此基础上来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

一、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目标

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从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一般规律,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研究了共同富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共同富裕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生活资料的平等占有,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应用。”〔2〕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机制是按劳分配。〔3〕而且马克思认为共同富裕是有阶段性的,他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的物质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所有的只是生产的人身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就产生现在这样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如果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么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4〕这表明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共同富裕,也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存在着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只有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理想状态的共同富裕。

从实践上来看,共同富裕具有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不同,共同富裕的内涵、目标也是不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首倡共同富裕,在195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针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了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避免两极分化,引导全国走向共同富裕,提出农民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5〕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6〕,这一时期共同富裕是贫穷落后阶段的共同富裕,所面对的问题是让农民摆脱贫困状况。

改革开放时期共同富裕是处在低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面对的问题是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任务是通过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他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鼓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阶段邓小平为避免两极分化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的贡献在于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提出了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开辟了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江泽民时期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富裕,提出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防止两极分化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胡锦涛时期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共同富裕,扩展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新发展阶段是两个大局交织下的阶段,是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阶段,是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量的积累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现代化阶段和中等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面对的是地区差别、收入差别过大的不平衡问题和发展不普惠、不共享、质量不高的不充分问题,任务是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提出新时代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共享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把共同富裕推向新的阶段。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8〕。进入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判断。因此,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规范和调节高收入,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体包括:

1.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最根本的推动力量来自广大劳动者,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立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所强调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0〕。习近平也指出:“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以有效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统筹解决好,妥善处理生态和民生的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11〕

2.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难题,不平衡集中表现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阶层差距和收入差距,不充分表现为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共享性、发展质量以及由此导致的发展动力不充分。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发展阶段中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要着力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问题,综合消除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同时不充分问题表现为发展的共享性不够,发展成果的覆盖面小,发展动力的创新性弱、质量不高。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努力提高发展成果分享的覆盖面、普惠度和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好各种不充分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2〕

3.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以降低高收入群体收入为出发点,而是以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为着力点,开通低收入群体能进入富裕群体的通道。“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13〕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使低收入群体转变为富裕群体,需要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放在共同富裕的首位。首先,提高低收入人群增收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强保障政策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能力。其次,提高低收入人群增收机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完善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实现低收入群体的充分就业,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再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让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不断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并提高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增加城乡居民的各类财产性收入。最后,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方面,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在再分配方面,通过转移支付、第三次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4.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着力提高发展成果分享的覆盖面、分享性和普惠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把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发展成果的分享性与普惠度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共同富裕,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同时,这项工作也不能等,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14〕。

从新内涵上说,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而是绝大多数人都享有的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平均富裕,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差别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而是有先有后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式的共同富裕,而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为目标,先富带后富结构优化式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富裕,而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结合的共同富裕。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共同富裕,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依据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内涵,其新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因此,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同于新中国之初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具体标准包括:一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显著增加,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提高,三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缩小,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要求体现在:

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共同富裕的主体,实现共同富裕,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推动共同富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富裕,是支持全体人民在改革发展中通过勤劳致富、创新致富、发展致富、改革致富实现的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让先富起来的人继续保持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同时让更多低收入群体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甚至进入高收入群体。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强调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15〕。而是要保持高收入者的收入合法合理增长,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增大,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实现富裕和共享的结合。富裕是发展问题,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们实现了小康,但是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通过现代化发展不断地富裕起来。共享是分配问题,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重点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等不平衡发展问题。因此,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既要解决富裕的发展问题,也要针对各种不平衡问题解决分配中的共享问题,需要把富裕和共享结合起来。两者结合的关键是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以创新驱动促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完善要素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在发展质量能力提高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以共享为目标完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建立健全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努力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重。

3.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必须推动社会各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新发展阶段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核心是提高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在此基础上,提高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实现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各个方面的需要,使得人民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为实现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另一方面实现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治安等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社会保障。同时实现文化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通过生态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4.以提高发展的共享性与普惠性为重点。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16〕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共享属于生产成果分配领域的问题,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和理论逻辑,共享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表现和实践逻辑,可以说判断共同富裕是否实现的标准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为共同富裕确立了价值尺度和思想遵循。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才能不断激发人民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让人民共享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让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重要的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点要使低收入群体成为高收入群体,全社会要支持低收入群体提高发展能力,打通低收入群体转变为高收入群体的通道。

5.以共同富裕为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7〕,指明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蓝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进程中,要着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和发展普惠度、分享性、质量不高的不充分问题。因此,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高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与分享性,使全体人民在现代化发展中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

三、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特征

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高层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背景下共同富裕的新境界。其新特征表现在:

1.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共同富裕。马克思阐明了共产主义的阶段性,认为受共产主义不同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为不同特征,这表明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概念,在经济发展的低收入阶段和高收入阶段特征是不同的。〔18〕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是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向高层次共同富裕的飞跃,是从解决发展问题的共同富裕到解决现代化问题的共同富裕的提高,是从局部共同富裕到整体共同富裕的拓展。因而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一方面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上升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只有推进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另一方面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任务以后,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中的共同富裕,解决的是现代化问题。是高质量的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实践方向。

2.在更广的覆盖面上推进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阶段的时代特征,是全体人民普遍达到生活富裕、精神自信、利益和谐的状态,是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社会的状态。其覆盖面大:一是覆盖全体人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要覆盖全体人民,要让低收入群体也实现富裕,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共同富裕。二是覆盖所有地区。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覆盖全国所有地区,不仅要让发达地区先富裕起来,还要让落后地区不断富裕起来,为此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消除地区差距,要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三是覆盖城乡。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城市富裕,广大农村也要实现富裕,是涵盖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构建城乡互补、工农互促、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3.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分工的出现,人类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新特征。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内涵丰富,不是简单的物质生活富裕,而是兼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仅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建立在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基础上。在实现物质生活富裕以后,就需要把精神富裕作为决定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要实现物质富裕,也要实现精神富裕,既包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包括生活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文明的繁荣富裕。其中,物质富裕是基础,但物质富裕并不是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全部内容,精神富裕才是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的追求。要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各方面富裕程度的全面提高。

4.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结合。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性的主要表现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式共同富裕,而是鼓励每个人勤劳创新致富,能够公平享有发展的机会,畅通进入富裕群体的通道。共同富裕坚持效率导向,强调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平衡性。一是要树立新的效率观。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创新效率的提高为动力,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强调通过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构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共进协调机制,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的高质量供给体系。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以提高收入为抓手,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要树立新的公平观。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公平观强调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优化收入和财富分配,让发展结果更普惠,让发展的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更加共享,形成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的全面共同富裕。三是把新效率性与公平性相结合,实施益贫式增长,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新平衡,在效率提升中解决公平,在实现公平中不损害效率。

5.系统性推进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一部分,是基于中国实际的发展状况而提出的中长期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在动态发展的渐进过程中实现的。要系统推进:一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涉及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的系统性变革。二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环境领域内的系统性工程。三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单方面的制度变革问题,而是涉及现代化发展、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系统性问题。四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在实现路径与政策上,需要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相互联系中系统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四、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实现的新路径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则需要在现代化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实现。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循序渐进分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在低收入全面小康阶段,为了消灭绝对贫困,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要解决相对贫困,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就不能只重效率,而是要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包容性中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1.以新共同富裕观为导向。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观是关于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以新发展阶段新的共同富裕观为导向,才能保证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发展阶段的新共同富裕观体现在:一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与中等收入阶段,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和消除相对贫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三是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共同富裕。物质富裕是基础,精神富裕是物质富裕基础上更高的追求。四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为核心来缩小收入差距的共同富裕。五是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同富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要分阶段循序渐进。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渐进过程。六是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可持续的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不是“均等富裕”,也不是“过大差距”,更不是“劫富济贫”,是“提低、扩中、限高”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

2.提高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能力。马克思认为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只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共同富裕。〔19〕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以发展能力的提升为基础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能削弱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要靠发展动力与能力的提升。在实现手段上不能过于倚重分配和税收这些限制性手段,而是要着力提升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的激励性手段,把发展能力和动力提升作为实现手段,这种发展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国家发展能力。致力于构建强大的国家创新系统,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形成强大的国家发展能力,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以强大的国家能力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就业能力、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通过国家发展能力的提升为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经济基础。二是要提升区域发展能力。重视激发落后地区内源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以消除区域发展差异为目标推动发达地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欠发达地区推广,提升落后地区发展能力,通过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治理能力的提升,使欠发达地区富裕起来,实现区域间的共同富裕。三是要提高个人的发展能力。重点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能力,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关键是缩小个人发展能力的差距。个人发展能力是分配的起点,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就是要实现个人发展能力的共同提高,要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的发展能力,为增强低收入群体个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促进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富裕群体。四是要促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在农村,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

3.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依赖于制度的完善”〔20〕。这些制度保障包括: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初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第三次分配解决共享问题。三次分配相结合既有效维护公平,又提升效率,同时又实现共享,在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完善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资源创造的效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政府的战略规划、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职能来维护社会公平,把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相结合,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4.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等,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低收入阶段的共同富裕坚持效率优先。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准确理解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上,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新平衡:一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机制,重点解决效率问题;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发挥作用,调节收入差距,重点解决公平问题;第三次分配则鼓励社会力量自愿捐赠、慈善事业等,重点解决共享问题。三次分配相结合,形成公平公正和合理合法的分配结构。二是着力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问题。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积极主动地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行业差距等不平衡问题,而且要着力解决成果分享性与普惠性等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成果。特别是通过加快化解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以解决全国发展的不平衡。通过欠发达地区富起来,推动全国的共同富裕。三是逐步缩小行业和领域间过大的分配差距。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着力解决由体制机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行业和领域收入差距,体现劳动者价值,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在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实现中,把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作为主攻方向,拓展低收入群体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的空间,打通低收入群体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的通道。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低收入者进入中高等收入群体的能力。

5.构建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要以解决好分蛋糕问题为牵引建立科学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一是建立科学的分配政策体系。以效率为导向,调整初次分配政策,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以体现劳动的价值为导向,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共富、共有和共享的合理分配格局。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加大消费环节税收调节力度。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完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二是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面向低收入群体,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三是建立科学创新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劳动者收入水平稳定增加。坚持稳就业、保就业,把就业摆在宏观经济政策优先位置。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和发展素质,提升低收入群体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促进充分就业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四是完善区域政策。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低收入共同富裕差距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娶低收入老婆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