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分析

2021-01-29朱海林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融合政治思想

朱海林,王 琦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济南 2500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即将到来,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全新命题,媒体融合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质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

疫情发生后,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居家学习的主流方式,网络课程建设资源成为高校教学的优势资源。教育部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教育作了明确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趁势而上,因事而新,借助媒体融合发挥强大传播力,注重发挥媒介引导力,扩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一、媒体融合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媒体融合起源于国外,目前业界普遍引用美国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对媒体融合的定义,第一次表述为“传播形态融合”[3]。国内学者周良宽认为:“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它不是单纯媒体形态的融合,更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5]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汇期,媒体融合趋势近年来一是体现为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新兴媒体占有率提升幅度大,内容资源的共享性越来越强;二是体现为从被动融合到主动融入的阶段性转化;三是媒体融合从内容的融合到技术融合转变,主动借助相互优势。网络媒介变化和技术的提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舞台,要把握住媒体融合的历史良机,因势而谋,让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一)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的前沿阵地,想要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就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党委手中,以党的建设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局,鼓励职能部门、教学院长坚持上党课,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6]的模式。

网络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管理和治理难度增大,要毫不松懈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委领导为核心,要牢牢把握住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是关键一环;二是要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场,加大多样化形式的宣传,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要做好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衔接工作,要让教育主动权平稳有序。

(二)主动迎合媒体融合变革的高校思政环境要求

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汇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工作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的占有率降低,以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网络介质传播占据主导。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的“自媒体”,随时随地传播新闻,更是出现了抖音、B站、微信、微博等app,大学生处于网络环境的时间攀升。

面对这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主动变革,努力适应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二是要坚守优良传统,大学生依然喜欢的模式不能摒弃,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适应时代要求。

(三)深刻推动媒体融合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载体性、互动的多向性、秩序的发展性,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指导、缺乏深入研究、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工作载体缺乏多元的扩张,工作体系缺乏严密的层次,缺乏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深刻变革、网络飞速发展、媒体大融合形势下,主动朝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工具、网络媒体、校内宣传等扩大影响力,要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工具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二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够吸引新时代大学生的结合点;三是要充分重视体系配备,要统筹处理好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着力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成为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跨越式发展的节奏走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也借助网络联系学生、教育学生,“云班会”“云服务”“云面试”应运而生。

在这种“碾压式”完全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结局下,一是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工作人才需求、工作体系构建、工作价值认同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提高;二是处理好高校大学生被动接受难题,找准大学生接受突破点,协调好网络教育短板。

二、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传播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强大传播力,以融合手段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阵地,以网络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让各方面形成合力,发挥网络传播力的优势,扩大影响力。

(一)以融合手段壮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阵地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基础,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广泛载体,高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培育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相对单一,网络兴起以后,手机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工具,低头族也越来越多。疫情发生以后,网课成为广大学生上课的主要形式。高校教师借助雨课堂、学习通、腾讯课堂、微信群、视频录制、泛雅平台、超星等多种平台教授课程知识,网络课程被动地成为主流课程。

借助媒体融合的东风,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如网站、公众号、app等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可以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制作通识卡通视频、发布红色教育鲜明的公众号、推送历史上的一天等。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变成学生喜爱的“金课”,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变得丰富多彩,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力,让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二)以网络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很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发展还不够全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校园易班的建设,打破了原有功能分散、数据纷乱的局面,将学生日常用到的图书馆借阅、校园卡消费、生活互助、选课、MOOC、校园新闻、红色教育、思政教育等集中在一个app或者网站上,能够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样既能将工作效果直达学生,也能提高工作效力。开发注重实用性的app,将价值利用最大化,建设智慧校园。

此举不是摒弃传统的面对面,也不是机械地采取“键对键”,网络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温情的面对面,而是将传统守正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寻找两者的结合点。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节约资源,在“键对键”和“面对面”的基础上优化方案,提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宣传效果最优化。

(三)以队伍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导力度

媒体融合,首先是工具的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网络科技发展的东风,运用网络媒介,构建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战队。互联网具有信息扩散速度快、信息量大、传播能力强等优势,但由此带来的管控难、高风险、知识碎片化、意识形态渗透多样化等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媒体时代面临诸多挑战。

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以网络传播平台和网络媒介为基础,建立专业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工作队,培养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队伍,科学选配专门的人才、构建成熟的运行机制、建设系统的工作体系,层层传导责任压力,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人才可用、有任务可做、有队伍可上、有体系可保障,以队伍建设推动思政教育的影响和传导力度,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强、做大。

三、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引导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强大引导力,侧重意识形态的塑造和引导,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要确保师生舆论正确导向,要培育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提出了“四个服务”的要求,社会主义大学就是坚守立德树人这条主线,注重引导广大师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这是高等教育的明确方向。

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方向,一是要注重引导师生抓住媒体融合这个机遇,运用多种形式媒介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二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近期以香港年轻学生为主的暴力事件,充分证明了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警惕“颜色革命”在中国出现,让新时代大学生既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又要做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者。

(二)确保师生舆论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5G时代即将来临,信息将传播得更快,范围更广。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的自媒体,都能迅速地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传播到网上,好处是人们能快速知道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发生了什么,但信息真实度与可信度有待商榷。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极易造成社会舆情,不明真相的网友对于事实不清楚的指责排山倒海扑面而来,非常容易“登上”热搜,极其容易形成网络舆情事件,所以舆论的导向性不容忽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师生的言论真实性,倡导师生不传播谣言,更不造谣生事,这是底线也是红线;二是要形成网络舆情反应应急机制,要从解决问题到预防问题转变,从被动解决到主动防御,不至于被动处理网络舆情;三是教师确保课堂无杂音,明确立德树人第一任务,要让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广泛传播者,传递正能量。

(三)培育正确价值取向

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大学生辅助学习的主要工具,高校也要求学生选择网络课程,高水平的MOOC也吸引很多学生去选择,高校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更广。虽然传统的说教式和面对面授课依然重要,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遇到重大挑战,信息获取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聚集地,需要主动为青年大学生的发展培育好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要主动求变,顺应形势,以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诸如与高水平大学教授、学生开展线上讨论,观看互联网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变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活起来。二要培育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有些大学生价值扭曲,愤世嫉俗,沉浸于B站、D站、知乎、微博、微信等网络的虚拟世界,要呼吁国家网信部门加大对于网络媒体的监督和审核,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要“对网民施加一系列的影响”[7],特别是疫情以来展现的家国情怀,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受影响。三要助力学生职业规划,解决好大学生迷茫的问题,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目标性不强,缺乏人生规划等问题,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很有必要,有了良好的目标和规划,就能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脚踏实地,稳步前行,逐步实现价值。

四、媒体融合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扩大影响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人才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科研是后盾、创新是驱动力,只有抓好关键的几个方面,让专门人才发挥作用,建立坚固有序的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在新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竞争力。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作用力

如果说媒体融合,它的关键在于媒介工具的融合的话,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难以形成专业的团队。高校要从多出政策、追加资金、引进人才、建立团队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某个教师或者某个部门的工作,更不是专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而是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教师的一言一行,在网络上发表的任何一个观点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所以高校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覆盖面,力争全员育人。

要构建集专业化队伍、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旁观者,早日打造一批素质高、技术全、业务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挥人才团队作用力迫在眉睫,只要有专门的团队攻坚克难,就会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应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体系构建,把握创造力

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负责,二级学院主抓,各年级教师队伍负责,各班级主要学生干部联动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形成校院上下联动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思政格局,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重视、多层次,畅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渠道,真正实现信息能上能下,应变能快能通。

把握创造力,就是要借助网络发展的东风,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些政府官员都开启直播,成为“网红县长”,高校的宣传方式也可以创新,抖音、美篇、直播都可以把握住关键节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创新宣传方法。要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键抓手可靠,有严密制度可依循,有层次体系可保障。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打造一个整体,形成教育合力。

(三)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型主流媒体,体现亲和力

马克思曾指出,“同他人交往时,表现纯粹人类感情”。[8]当代大学生更多地通过社交软件与他人交流,时刻手机不离手。电子产品占据学生主流生活空间的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完全依靠传统的传播媒介,要内容创新,将最前沿的政治知识传播到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这个便利条件;还要注重形式创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不能仅依靠传统的面授与报纸,要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还要注重手段创新,就是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能生硬的传播,要运用视频、卡通动画、历史影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网络当做主流媒体的有力工具、坚强载体。

亲和力,一是要突出“亲”,就是要和学生有感情,有联系的方式;二是要突出“和”,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要与学生和在一起,让学生融入进去;三是要突出“力”,即方式方法有效果、有力度,避免做法和效果两张皮,做无用功。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环节衔接要跟上,工作反馈要畅通,方法调整要及时,最终体现亲和力。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研究力度,突出表现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迅猛,但无论是全媒体还是融合媒体,都会推翻原有的认知,都会更新换代。充分研究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组建思想政治工作团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科学研究,就是要形成转化成果,我们要加强过程性研究和方法性研究,要让研究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宝贵的经验和可广泛推行的模式,让好的做法、好的研究成果落地开花。

在媒体技术、手段、媒介等全方位融合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难题,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变革凸显,高校要顺势而动、借势而上,要着重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强大传播力、注重公众引导力、扩大思政工作影响力三个着力点,加快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形成全媒体传播教育体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猜你喜欢

融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思想与“剑”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