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台红色基因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21-01-29李晓英
李晓英 李 凡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730070)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经历长征,顺利到达陕北,为使红军在甘北和陕北地区有所保障且缓解红军财政、粮食困难等问题,中共中央制定了夺取宁夏地区的计划[1]164,即宁夏战役计划。为保证该计划顺利进行,红四方面军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率先到甘肃靖远县西渡黄河作战,准备执行该计划,因国民党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各部和马家军阀的阻挠①,作战计划被迫中断。故渡过黄河的红四方面三十军、九军、五军,以及总部直属部队共计21800余人[2]1,由徐向前、陈昌浩等人领导,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地区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3]387,在河西地区艰苦作战了四个多月。在此期间,西路军主力之一的红五军在马家军阀的围堵下兵殇高台,几乎全军覆没。“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4]。西路军的历史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有诸多的相关研究,都对西路军相关问题做出了有贡献性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以西路军红五军为切入点做高台红色基因内涵及其当代传承研究还缺少较为直接的表述,故本文将以西路军红五军为切入点,梳理高台红色基因形成的过程,且从长征精神出发,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发掘高台红色基因的内涵及其中蕴含着的价值。
一、高台红色基因的形成过程
1936年,国内形势因日本向华北大举入侵发生许多变化,中国革命发展到新阶段。红军②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使在西北地区控制力量薄弱的国民党坐立不安,在外患深重的情况下,蒋介石一意孤行想要消灭红军,随即调集军队,组织通渭会战,企图在西北地区将红军一举消灭。其中“红四方面军的五军、四军、九军、三十一军层层抵抗,死打硬顶,五军副军长罗南辉战死,五军800名壮士血染华家岭,其他各军损失惨重”[5]21。停止内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刻不容缓。红军试图在西北地区建立抗日大后方,打开西北地区合作抗日的新局面。从现实情况出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未形成,共产党物资匮乏,要想击败日军,千难万难,急需有战备物资和经济支持,与苏联建立联系,获得军备援助,迫在眉睫,而宁夏地区的主动权在其中举足轻重。“宁夏占领,则陕北与甘北苏区均有保障……目前陕北苏区已大为缩小,红军之财政、粮食已达十分困难的程度,只有占领宁夏,才能改变这一情况”[1],且“斯大林和共产国际一再表示同意中国红军从北方和西北方向接近苏联,并答应积极提供军事和经济物资援助”[6]32。换言之,苏联示意中共中央红军到达宁夏地区后,便可以获得共产国际战略物资的援助。从这个层面考虑,“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7]201。依据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夺取宁夏的战役计划,即宁夏战役计划。中央军委计划12月份黄河冰期一到,渡过黄河,举一、四方面军全力夺取宁夏,取得国际帮助[8]212。但形势不容乐观,蒋介石派出军队围剿红军,参与围剿的国民党军队多达几十万,有胡宗南第一军、王均第三军、关麟征第二十五师、毛炳文第三十七军、西北军,东北军于学忠部、王以哲部、董英斌部等。宁夏战役计划提前,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奉中央军委命令为渡河先锋,准备“从靖远以北至中卫段渡河”[9]277。“10月24日夜半,红四方面军之三十军由靖远城西南之河包口渡河成功”,突破了河西军阀马步青的黄河防线,28日,三十军、九军及方面军指挥部,渡河完毕”[10]9。四方面军中五军因担任后卫,在靖远东北牵制毛炳文和王均的部队,只有部分战士渡河[11]346。渡河计划未完成,军情突变,一方面国民党军队攻势猛烈,“王均、毛炳文、关麟征的部队占领了黄河东岸和中卫一带”[10]46,另一方面渡河部队正遭遇马家军阀马步芳骑兵的抗击[12]374。渡河计划受到影响,一方面军未能按原计划渡河,只有红五军余部于30日渡过黄河,与四方面军其他主力会合。渡过黄河的四方面军被称为河西部队。与此同时,由于国民党胡宗南、毛炳文、王均、关麟征各部的牵制[3]386及马步青、马步芳军队的阻挠,宁夏战役计划也被迫中止。11月8日,按中央指示,河西部队称为西路军[13]385。西路军总人数为21800余人,其中“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约占40%”[14]419,即在2万余人的队伍中,至少有8000多人不具备战斗力,“很多人手无寸铁,是徒手行军的,特别是数百名伤病员和数百名十二三岁的小战士”[15]。11日,“中央及军委正式批准组成西路军领导机构”[16],陈昌浩担任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17]395,自此西路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的带领下转战河西地区。
西路军众将士“为策应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28,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了4个月,期间歼灭国民党部队马家军阀2万余人,西路军损失亦惨重,据统计“有7000多人阵亡、9000多人被俘(其中,5600多人被虐杀)、4000多人流落西北,仅有470多人进抵新疆”[18]4。西路军在河西地区艰苦的奋斗征程,在党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而作为西路军主力之一的红五军也在河西地区作战过程中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在中共党史上添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红五军的前身为一方面军的红五团,长征伊始,红五团便担任一方面军的后卫,护卫长征。1936年1月上旬,红五团奉命同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合编,改称红五军,董振堂担任军长。经过长征的洗礼,红五军众战士锤炼了坚韧品格,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和坚定战斗精神,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决心,这些品质在高台作战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937年1月1日,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的带领下攻克临泽,随后三十九团、四十五团、总部特务团的四个连、骑兵团的两个连,共3000余人向高台进发[19]17,在1月2日占领高台县城。当时西路军各军分散据守,红五军作为先锋占领高台县城,这给了马家军阀围攻的机会,马家军阀随即纠集部队,“元月六日到十二日,在六天的时间内调集马彪、马林、马禄三个骑兵旅,还有马步康、韩起功的部分士兵及大批民团,由马元海亲自指挥包围高台城”[20]73。而红五军在高台县的兵力不足3000人,兵力对比极其悬殊。红五军将士高垒深壁,依托城垣工事抗击马家军阀的连续进攻[15]。20日,马家军阀“集中全部兵力,不惜一切,用人海战术四面硬拼攻城”[21]35,面对围困,战士们与马家军阀厮杀,弹药不足时就“用大刀、梭镖、铁棒、石头、砖头,甚至于冰块也成了战斗的武器”[22]73,在枪林弹雨中与马家军阀纠缠血战九天八夜后,最终因实力对比悬殊,没有等到援军到达,高台县城被敌攻破,“近3000名将士包括军长董振堂、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等壮烈牺牲”[23]191,兵殇高台。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实践中,以及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24]。西路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和极其艰难的处境下在河西地区作战,守卫高台县城,以鲜血铸造和生成了高台红色文化,其中的红色基因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信仰及强大的力量。
二、高台红色基因的内涵
高台红色基因是红军长征精神高度发扬的历史印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同时属于红军在西北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其本色为艰苦奋斗;实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灵魂为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精髓为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仰。
(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西路军在河西地区作战过程中,身体力行地诠释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战斗本色,赓续中国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优良传统。西路军众将士在河西地区作战,处境维艰。一是河西地区地形狭长,堡寨稀疏,走上几十里都见不到一户人家,且每个堡寨一般只能够容纳一个营的兵力,堡寨周围,尽是荒凉的戈壁滩[14]450。戈壁滩平地开阔,全无隐蔽的地形,最利飞机和骑兵活动[23]396,而西路军是徒步行军。受河西地形限制,为了防止马家军阀的袭击,西路军只能被迫夜行晓宿,兼程西进。白天打仗,晚上行军,前攻后卫,边打边进[26]358。二是河西地区气候严寒,到最苦寒凄冷的季节,白天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而夜间则到零下二三十度[5]66。在作战过程中,许多战士冻病了,甚至“有的伤病员冻掉了手指、脚趾和耳朵”[23]189。三是西路军一直处在严寒结冰而缺衣环境中。早在西路军进入河西地区时,该地已然入冬,直至红五军进入高台县城时,“进城的干部将士还穿着单衣和短裤”[27]231,御寒衣物短缺,两个多月未曾有大的改善。四是西路军物资枯窘。河西地区大多是荒凉的戈壁滩,除缺少必要的粮食,西路军“所过地区人、房、柴、水均极稀缺”[25]396。五是缺乏武器装备和马匹,在与马家军阀作战时处于劣势。马家军阀多为骑兵,西路军走一晚,马家军阀的骑兵一两个小时就跟上了[28]140。除此以外,武器装备薄弱的西路军,所持战略之一就是在作战过程中以战养战,但补给十分有限,多是有耗无补。如红五军进入高台县城后,由于连续作战武器弹药均未得到补充,从战斗中缴获敌人的弹药也十分有限,为解决战士们缺少武器的问题,只能让该城内所有的铁匠、木匠,赶制双刀、梭镖、铁叉、铁棒以及木棒等武器[27]231。战斗到最后,“战士弹药光了,石头完了,刀矛砍断了,但仍拼死守城,有的拳打、口咬,有的和敌人滚抱在一起,跳城同归于尽”[21]35。虽然西路军作战环境恶劣,过程充满艰难与困苦,但西路军凭借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为革命事业拼搏,直至献出生命。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西路军始终紧紧地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红五军进入高台后,在环境恶劣、气温更低时,仍坚持“夜宿街头,不入民宅”[27]231,不扰民。短暂休整后,红五军战士们立即积极联合民众,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号召民众起来闹革命,斗争恶霸,给人民群众开仓分粮,还帮助人民群众组织抗日人民政府。闹革命、斗恶霸、分粮食,建政府,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正是因为红五军一心向民,用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所以人民群众会坚定不移地跟红五军众将士站在一起,并肩作战。马家军阀攻破高台县城后,立即对红五军众战士赶尽杀绝,“进城三天时间前后捕获、残害红军伤病员和群众二千四百余人,城东北角和城南沙滩处,活埋红军数百人”[21]35。但城内部分群众排除万难,尽力地帮助幸存的红军战士们逃脱追捕。如:“五军战士夏德伟,在高台战斗中被敌人炮弹打断了双腿,臀部数处受伤,在爬行中,被高台贫苦群众杨庭贞救护,精心护理三月之余。”[29]11营长李中荣在遭马家军阀追捕无法脱身的时候,与一位穷苦的盲人妇女相约,她自愿承担掩护李中荣出城脱险的任务,最后李中荣在这位妇女的掩护下顺利出城[21]35。还有“五军四十五团政委张力雄,高台失陷后,被城西街商人柴维仁营救,藏屋内夹墙中一夜。第二天拉一车草,将人隐藏在草里,安全送出城外”[29]7。这些事迹均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军队,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亦是党和军队的坚实后盾,在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凡此种种,皆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宗旨,即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革命合作精神
红五军的干部和战斗骨干大部分来自中央苏区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严明纪律的部队,虽然部队物质条件很差,进城的干部战士还穿着单衣和单裤,但是红五军仍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丝一毫未曾松懈,将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锤炼党性,身体力行地向人民群众宣传党风。当时红军穿得很破烂,衣服青的、蓝的、绿的、红的都有,即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红五军对老百姓却很和气,公买公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0]238。生死存亡关头,红五军众将士团结互助,严守纪律,不怕牺牲,无畏马家军阀,保护城内人民,“每个指战员都抱着与高台共存亡的坚定意志,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31]228,坚守了20余天后,高台县城失守,守城战士们大部分牺牲,有一小部分被俘虏,只有少部分突出重围。这一悲壮的事迹,给历史和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也充分证明红五军是严守纪律和规矩、思想与行动一致的真正的人民军队。
(四)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仰
在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仰的支撑下,西路军在河西地区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厚重且深刻的印记。西路军将士在河西地区夜行作战,寒冷衣单,粮缺水少,精神与士气未有丝毫减弱[5]38。红五军驻守高台县城时,遭国民党马家军阀大量人马包围,“正在这危机的时刻,大约是1937年元月7日凌晨4点钟,军政委黄超派便衣通讯员给军长送来了一封信”[31]227,让战士们“信赖本身力量,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带消灭敌人,来完成创造根据地的任务”[32]527,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驻守在高台县城的红五军众将士在军长董振堂的带领下,向党宣誓,下定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弹药殆尽之时,战士们就用木椽捣马家军阀的云梯头;用滚烫的面糊糊朝马家军阀头上泼;用大刀、梭镖、石块、大冰坨,把爬上城墙的马家军阀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2]20。还与之“从城郊拼杀到街巷肉搏”[23]191,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红五军众将士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武装身心,故甘之若饴、无惧牺牲、历经苦难而初心不换。
三、高台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被牢记和践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33]。中国共产党人“越是发展越要奋斗,主动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传承勤俭节约、白手起家的传统美德,坚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34],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以往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与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高台,红五军严守纪律,夜不扰民,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誓死守护县城,捍卫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与信任。正是因为如此,高台人民才始终和红五军站在一起,共同守卫高台县城。而后红五军兵殇高台,高台人民又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幸存的战士,为共产党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些事迹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35]。
(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严守纪律、团结互助
红五军严守党的纪律和命令,用生命保卫高台县人民,将党的纪律视作铁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历史和人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和纪律。“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36]131党风正、党律严,才能不失党的本色。中国共产党只有和人民团结互助,才能不惧未来,续写华章,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作为执政党,要延续党的优良作风,严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团结互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与信仰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7]15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动摇,才能在诱惑面前不迷失,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矢志不渝地为国家事业奉献、奋斗。红五军在与马家军阀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无所畏惧、前仆后继,抱着为革命献身的信念与之作战,这与红五军坚定的理想信念密不可分。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与信仰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纵观西路军革命征程,艰苦奋斗是西路军的政治本色,革命年代,正是这一份本色的支撑,其爆发出来的力量才振聋发聩;人民是西路军最深的眷念,正是西路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与党建立了深厚的血肉联系;严守纪律、团结互助是西路军的灵魂,故西路军在河西地区百折不挠、同仇敌忾;革命理想与信仰是西路军真正的精髓,滋养着西路军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完成党交付的重任。西路军在河西地区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与马家军阀斗争半年多,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抗日救亡伟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亦从战略上策应了河东部队,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精神血脉。战火硝烟虽已远去,但西路军用血泪凝结的高台红色基因历久弥新。站在新时代长征路的起点上,要讲好西路军的故事,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深入研究高台红色基因,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西路军革命征程中汲取力量与营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注释:
①胡宗南,即国民党第一军军长,第一军下辖第一师、第四十三师、第七十八师和孔令恂第九十七师;毛炳文,即国民党第三十七军军长,该军下辖第八师和第二十四师;王均,即第三军军长,该军下辖第七师和第十二师;关麟征,即国民党西北“剿总”第十一纵队司令兼二十五师师长。
②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