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1-01-29韩伟伟孟宪平

社科纵横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韩伟伟 孟宪平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210046)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1]212。承认“历史的启示”,重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品质和重要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直是党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一方面,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事业的接续者,党从成立起,就为它的事业铺就了使命底色,及时研究和宣传党的伟大成就是赓续创业精神、砥砺奋斗意志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作为20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开拓者,中国共产党总能根据党的建设需要和历史方位的演变适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探求历史机理,持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最终锻造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先进政党。细致梳理百年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党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强烈使命感和初心意识的生成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根据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永葆

政治自觉的内在要求

政治自觉是从事政治活动的主体对政治活动的本质、目的和规律的自发观照和主动探求,是政治行为的思想前提。作为现代政治生活的重要主体之一,政党的政治自觉为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擘画和行动提供方向、动力乃至意义阐释和价值支撑。秉持何种政治自觉是判断一个政党的宗旨性质的主要标尺,直接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文明境界。无产阶级政党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对政治的本质、目的和规律有了科学的认识。因此,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政治自觉,以人民为中心、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政治自觉的最根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持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现自我警醒、提高自我要求,成为党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以及党史研究的开拓者,蔡和森最先对党史学习的意义问题进行了明确表述,指出“同志们都是要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所以第一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明白呢?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了”[2]786。中国共产党运用党史教育塑造党员个体的责任意识,进而强化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最终建构起使命型政党的制度优势。1941年,值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之际,毛泽东提出应该广泛宣传党20年来的历史,因为“它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3]22。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指出全党同志要通过学习党史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并强调“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3]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要学会“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4]272。党史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机制在持续演进的政党建设过程中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但牢记初心使命、永葆政治自觉是百年大党学史育人的核心线索。其中贯穿始终的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追求,使之对持续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内在而强烈的需求。

(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升理论自觉的重要凭借

理论自觉是理论主体基于对理性认识的反思而形成的自我发现意识和主动创新意识。理论自觉代表一种认知能力上的自我解放,意味着理论主体掌握了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三者之间整合和检验的能力。因此,拥有强大的理论自觉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贯要求,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理论上真正成熟的标志。

19世纪80年代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涨起来,但一些国家的工人群众在组织工人运动中出现了教条地、静止地应用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恩格斯对此提出了批评,并指出工人运动应该“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在对无产阶级运动进行充分总结的基础上,获取明确的理论知识,并“逐步把运动提到理论高度”[5]679-680。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在总结和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延安整风时期的党史集中教育活动为在全党纠正主观主义,初步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备了条件;1979—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通过对全党全社会也是一次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它不仅科学分析和评价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历史,也为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扫清了迷雾。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进程中,党不仅确认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反对僵化因循、提倡守正创新的方法论。毛泽东就曾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3]12正确倾听历史回声的同时能够精准提炼时代精神,是先进性政党能够从理论上说服人、从思想上引领人的重要凭借。培养主动的理论创新意识和发达的知行结合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理论自觉的基本目标。因此,发挥好党史学习教育明理增信的作用,在涉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阶段成果方面,有效结合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党史教育,尤其是在探索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主题、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形态等方面更加注重党的当代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升理论自觉的重要凭借。

(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培养历史自觉的战略路径

现代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政党政治。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构建政治体制、维持政治体制运行的同时,还承担着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功能。历史自觉是主体面对历史运行时返诸自身的感知、体认和理解。善于发现历史规律、及时感知历史机遇是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执政党理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哲学概念的自觉“带来的是一种具有内部生产力和创造性的自我形象”[6]。因此一个具有强烈历史自觉的执政党可以在深刻领悟历史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对历史演变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期许,主动营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愿景。

政党的历史自觉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对历史的长期主动学习中培养得来的。马克思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时就非常注重吸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他极力赞赏无产阶级革命的自我批判特性,强调它“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7]672。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勤于反思和总结历史,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不断克服弱点、汲取经验,从根本上避免资产阶级革命时而“狂欢”时而“消沉”的弊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特别提到学习历史对于执政党提高治国理政本领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只是根据明天或后天我们的政策需要什么这一点来回顾过去”[8]123。在列宁的党史研究理论里,唯物地、辩证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分析过去与明察现在、通晓未来联系起来,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规避执政风险、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方法。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大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将培养看待历史的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作为提高历史自觉的首要一步。1954年,毛泽东就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割断历史是不行的,好像什么都是我们白手起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9]359。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1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适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科学揭示,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化险应变的丰富经验,有助于党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与“势”,并对中国历史运行方向和社会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规划。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百年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发轫到创造性实践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创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寻找中国革命出路、确定党的发展方向就是处于幼年的党面临的首要课题。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敏锐地意识到除了研究和参考俄国革命和俄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总结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经验得失同样至关重要。由党的早期领导人亲自撰写党史著作,是这一时期党史研究与学习的主流。早在1926年,蔡和森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就应邀向中国共产党旅俄支部做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的报告。这篇报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社会背景、科学总结了五年来党的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它是第一部以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共党史的专著,后经向警予等人整理,在党内流行。之后的1927年到1930年间,蔡和森的《党的机会主义史》、瞿秋白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和李立三的《党史报告》等一批优秀的党史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开创了党史研究和学习的先河。

延安时期,相对稳定自主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伟大阵地。党在根据地创造性地以学习党的历史为抓手改进党的理论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不仅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熟准备了条件,而且为中国革命锻造了空前团结的领导力量。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卓著、影响深远,得益于许多特色鲜明的创造性实践。第一,建立了完善的学习制度。党中央领导人率先垂范,成立了以中央委员为范围的高级学习组,并由中共中央对各级、各类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安排做了分别指示[11]716-717。同时各中高级党校均开设了中共党史与党建课程,由中央与各中央局宣传部供给教材、制定教育计划[12]2。此外,还采取了学历史文献、做党史报告、开历史座谈会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第二,提出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论。毛泽东在此期间相继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等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研究党史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还强调学习党史不仅要以把握历史事件的实质为要,还应学会观照现实,对照当下党的工作,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第三,把学习党史同联系实际、推动工作相结合。延安时期,与党史集中学习教育配合进行的就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41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号召全党“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对于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13]261。张闻天等党的高级领导人主动示范,深入基层,在实践中验证历史学习和理论学习的成果。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延安时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标志性成果,也为学习党史提供了基本指南。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学习教育迈向规范化和大众化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建立了相当成熟规范的党校系统和干部培训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准备了工作制度和方式方法。面对政党角色转变和党员数量激增的现实,建设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干部队伍、吸纳思想过关的合格党员是执政之初的中国共产党保持战斗力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1956年,中共中央要求提高党校正规化水平,健全党校课程设置,在初级党校就建立起党史与党建教学研究室,还特别规定党史与党建的课程教学时间比例应在30%以上[14]109。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上做关于修改党章的说明时专门指出党的各级组织要切实组织和指导新党员加强对党史的学习,提高新党员对党的认识[15]156。

这一时期,除了党内的党史学习教育走向系统化、正规化,面向大众、高校等群体的党史普及与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51至1960年《毛泽东选集》一到四卷相继出版,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为党史宣传与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1959年,经过从“新民主主义论”到“中国革命史”再到“中共党史”几经曲折的课程名称变化,中共党史正式进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16]。1951年,借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的契机,党史研究与学习掀起一个新高潮。胡乔木撰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确立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基本结构体系和研究方法,其影响延续至今。中共党史的学科化和大众化不仅为党史研究提供了人才储备和学术阵地,也极大地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学习教育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稳定团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党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这一时期对党的历史进行必要总结和学习的目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仅扫除了长期以来笼罩在党史领域的迷雾,而且为后续开展研究与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党史领域重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党史研究学术成果辈出,大量的党史文献资料得到整理、公布[17]29。在对错误观点和理论进行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3]102,不仅号召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加深对党情、国情的了解,而且提出应该将传承革命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中之重。此后,党史学习逐步纳入各种形式的党风党性主题教育之中。江泽民将领导干部学习党史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的知识,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否则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职责[3]126。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总结和发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历史经验[3]155。中国共产党深度挖掘党史的精神资源,不断为党史添加新的价值注解,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具包容性和生命力的内容。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与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党史工作的基本要求、主要任务等做出了详细指示。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由党中央就党史工作专门颁布文件、召开会议,为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了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1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揭开新篇章

十八大以来,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研究与宣传,中国共产党将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4]15-16。十八大以来的党史学习教育立意更为高远、推进更为深入,而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首先,系统地治理在党史领域内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党史领域,历史虚无主义体现为不加具体分析全面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企图颠覆党的精神和价值体系,进而达到反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意图。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严重玷污了党赖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党史学习方法论上的严重错乱。整治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是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前提。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历史虚无主义猖獗助攻苏共垮台的史实为镜鉴,要求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严正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4]4“两个不能”吹响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号角,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场清除歪风邪气的严肃斗争,综合运用法制规约、舆论引导、学术证伪等多种机制协同治理历史虚无主义,为全社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党史学习氛围。其次,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高新时代党员干部判断和把握党情、国情、世情能力的重要抓手。适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为提高全党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做出的战略举措,也是助力当前解局、破局的密钥之一。最后,随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完善,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迈出关键一步。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中,党史学习是其中一以贯之的必修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将党的初心和使命教育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思想建党传统的制度定型。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系列党性党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正式融入党的政治生活制度形态之中。2021年2月,中国共产党决定于建党百年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揭开了学习党史的新篇章。

三、中国共产党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百年历程表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有效利用党的组织覆盖力和社会号召力,是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务实高效、统一有序的根本保障。同时,党还需要坚守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取向,主动顺应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积极推动教育方式和学习内容创新,加快构建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聚合机制。

(一)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总揽全局就是各级党委从健全党的政治生活出发,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角度考虑问题,把主体责任落实在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加强组织支持、把握政治方向、提供方法指导、强化督导检查上,切实解决好直接影响学习教育成效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协调各方就是党和国家所有机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种组织全面动员、统一部署,推动各学习主体协调行动,调动党政军民学等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促进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开展的强大合力,营造起全党全社会学史、知史、思史、用史的总氛围。建党百年来尤其是延安时期以来,党通过思想动员、以上率下、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党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实质性领导体现在党始终坚持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先进的价值引领,明确学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根本政治方向。党通过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实现组织嵌入,具体指挥落实学习要求。此外,党还主导学习制度、培训制度、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编制工作,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步调一致、有据可循。有赖于党严密完善、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可以有效覆盖基层社会各群体各领域,也能真正做到一体贯彻学习要求,保证学习成效。同时,党的领导力还基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念、党的意志的自觉接受和信从,这是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党内外联动、多主体协调的心理基础。正是由于强大的组织覆盖力和社会号召力,党始终掌握着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权,确保对党的建设要求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做出主动的回应性调适。

(二)坚持正确党史观与科学学史统一

党史观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关系到对党百年奋斗史的解读和党执政使命的实现,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人民政治心理倾向。秉持正确的党史观是党史学习不脱轨、不变质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在学习党史过程中做到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党性原则规定了学习党史的立足点与党的政治立场具有同一性,规定了党史研究的价值取向应与党的政治方向保持一致。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始终严守与各种唯心史观的边界分野,还将学史资政、讲史育人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任务。历史同时是一门科学。对党史开展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追往钩沉,也能为党史学习教育赋予相应的学理支撑。全面、严谨地利用史料,依据客观历史事实得出科学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党史工作者和学习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实现党性和科学性一体兼顾的应然选择。

学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学习的目的、途径、经验等的见解与观点,直接制约着历史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著史、读史传统,古代学人为避免溺于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主张“读史须见其大”。同样地,马克思主义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时,也不以社会生活的某一单独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作为研究对象,而是着眼于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的总体体系和历史演变的宏观进程。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坚持了“读史读其大”的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求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史观,以大历史观实现对百年党史的纵深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观也脱胎于善于把握历史主流、注重探察历史事件本质的思维传统。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研究党史应该“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3]24。中国共产党既不拘泥于党史上细枝末节的无谓争论,也不以评论党史人物的个人功过为最终目的,而是注重从以往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撷取历史的内在逻辑,并对照党在当下的实践,进而对党的未来事业走向做出合理预测和判断。从毛泽东提倡的“古今中外法”,到邓小平主张的“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再到习近平强调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将大历史观作为观察历史脉动、探求演变机理的主要认识方法。掌握大历史观,就是要将百年党史置于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时段背景,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出场的深层历史关联和民族文化基因。同时,大历史观还主张将百年党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演进史联系起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成轨迹和比较优势。坚守党史学习的政治边界,培养宏观比较的历史视野,实现正确党史观与科学学史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是建党百年来党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经验。

(三)坚持学习方法创新与学习内容更新统一

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是典型的运动式学习,表现为集中学习对象、统一规定学习动作、一体实行学习方案等,具有明显的组织动员性和权威约束性。与学习运动相配套,毛泽东主编《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三部历史文献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强运动型的党史学习紧密围绕革命战争形势,学习内容服务路线斗争需要,契合了统一全党思想、团结革命力量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客观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运动式学习仍然对党的学习思维保持了强大的势能,包括党史学习教育在内的诸多学习安排均以疾风骤雨式的学习运动为始终。改革开放以来的党史学习教育往往与重大纪念日、重大会议相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学习内容与学重大政策、学会议精神、学英雄人物等高度重合。这种应时而起、踩点推进的教育方式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立竿见影,有助于在党内外快速兴起学习风尚,形成聚焦效应,但由于学习内容疏离、教育手段陈旧、偏离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原因,开展过程中存在流于景观化、痕迹化、格式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作用。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对宣传思想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不断把握工作规律、增强整体功能[20]52。为重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聚合机制,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范式应时而变,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机制和丰富完整的内容体系,真正做到了谋新路、写新篇、说新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吉林、山东等地进行考察时,多次提及要学会将红色资源作为学习党史的“生动教科书”。各种自主学习和自选动作随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主流。此外,利用“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平台,优化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表达机制,对学习教育的效果可以做出及时追踪与反馈,日常化的学思说行逐渐成为学习主体自我提升的主动选择。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4]158。“四史”虽由四段交错连贯的历史组成,但究其本质,党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也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所以党史不仅是“四史”的关键和核心所在,还与其他“三史”构成了完整的历史学习内容体系。超越孤立、单薄的路线学习、政策学习,强化学习的稳定性、连贯性,是新时代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支撑。坚持学习方法创新与学习内容更新,是帮助党员干部将他律性的学习任务转化为自律性的学习习惯的基本途径。

(四)坚持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统一

党史学习教育之所以成为党的政治生活的传统,就在于它将全部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作用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延安时期,集中学习党史与大兴调查研究相得益彰,在思维省察与实践证成之间,在理论坚持与现实体认之间,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通过主动比对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自觉地接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史学习教育同样从不止步于学,而往往以解决党内的特定问题为明确目的指向,针对性和现实性是一系列学习运动的基本要求。在当下开展的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党还要求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将党史学习的理论成果和价值旨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锐意进取的魄力和求真务实的行动力。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发展,而实践则是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传递的中间环节。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尊重思想主体和行动主体之间的整体性,将学思说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体内容来实施,成为打通知行之间意义传递链接的关键所在。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7]11党史学习教育的明理增信功能不是通过教条式说教和感性表达来实现的,而是源于其在解答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向反对沉湎于死记硬背和碎片化知识的堆积,而是主张党员干部将这种知识与思想同对现实工作的观照和理想信念的涵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建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上。提倡带着问题学党史、带着目标学党史,注重培养党员干部在思想话语与实践应用之间整合贯通的能力,只有这样,党史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坚持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统一,努力构建学习主体、学习客体和学习环境的一体性及意义的完整性是建党百年来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