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2021-01-29林美峥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年培养目标面料

林美峥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海丰 5164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学校必须有完善、先进的与行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相关概念

课程体系,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由包含某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课程相互组合构成的有机系统[1]。课程体系的要素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课程、培养手段、培养对象等。

二、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现状分析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怎样的人。它对培养人才的规格层次和质量提出要求,既体现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表现出一下问题:

(1)培养目标层次不清晰。多数学校照搬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如:“培养具备服装设计与研发、CAD设计、企业跟单、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能力的技术能力型人才。”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起点比大专和本科院校低,主设计师及主管类工作对于刚毕业的中职学生未必能胜任。目标太高,反而会造成学生毕业后在面试或日后的工作中产生失望心理。

(2)培养目标定位泛化。服装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如服装设计是属于艺术类学科,服装结构制图是技术型学科,服装销售是营销类学科,而服装工艺生产既是技术学科,又是管理学科。而有些学校基于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考虑,拟定了“高、大、尚”培养目标。如:“培养能从事服装定制、服装生产、服装管理、服装跟单等工作,能胜任设计、生产、服务、管理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样的集“经济、艺术、技术、管理、营销”于一起的“高、大、尚”的目标对于要在2-3年内完成学习的中职学生来说显然是空泛而脱离实际的。学生最后学到的只能是“泛”而不“精”,甚至因为学科属性差异太大,学习难度增加,而产生挫败感,或“厌学”情绪。

(二)课程现状分析

(1)专业课学习时间太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模式一般为2.5+0.5模式,即2.5个学年为课程学习期,0.5个学年为实习期。而有些地区的则实行2+1模式。按照课程性质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公共课程,即: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等),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占据了1/3的课程数和学时,如果是2+1模式,则基础课程所占比例更多。

(2)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课程顺序安排一般为第一学年以公共课为主,专业课只有两三门,专业课则集中压缩在第二学年,造成学生第一学年对专业了解不多,兴趣不浓,而第二学年对各门新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无法适应而身心疲惫。同时,无法做到根据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质、联系、难易程度等而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

(3)课程设置缺乏整合性。从内容上看,各门学科孤立存在,各老师按照该学科的学习任务和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出现知识的重复或缺失。比如设计课中会涉及到造型设计,颜色设计,图案设计等。多数学校的课程设计中既有服装设计课程,又有图案设计课程。又如工艺制作课程中,涉及到结构知识,材料知识等。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若只讲工艺制作,学生则会不明白结构制图的作用,或忽略面料对工艺的影响。老师若所有知识点都讲授,则涉及到其他老师的课程,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上也将受影响。因此,这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往往造成学科的封闭,学科相互独立,导致知识碎片化,学生欠缺知识整合能力,多角度思维和全面性看待问题的意识[2]。

(4)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服装专业的课程性质比较多样化,既有理论课程,又有实操课程,有技能型课程,也有综合运用课程。从课程时间安排上课,由于学校出于方便管理考虑,忽略了课程的性质而编排上课课时,使课程缺乏连续性,导致效果不佳。如每门课程统一安排2个或4个课时,对于专业理论课程4个课时,学习时间过长,学生会产生疲惫感。而对于专业实操课程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弱,往往准备工作还没做完,就已下课。而由于中职学生不善总结归纳,不勤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一个星期一次课更使学生经常出现下周操作时已忘光上周的操作步骤和要领。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随着信息时代产业科技迅猛发展,服装行业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不断涌现出新成果、新理论、新思想。这些新的知识迅速运用于服装企业生产中。而课程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受学校的封闭性、老师个人教学理念的固化,教学内容,机器设备,工艺方法等都将落后于企业,不适应于企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于企业岗位。

(2)目前,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由于设备等教学条件的限制,实操课程比理论课程难易管理的原因,多数老师实际上更愿意把实训课程上成理论课程。比如工艺课程,步骤讲解的效果远远差于亲自示范的效果。材料课程上的面料特性的讲解效果远远差于学生亲自去寻找面料,体验面料,感受面料,使用面料的意义深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存在着许多客观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的成效。课程体系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根据,创新教育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媒介,增加企业的参与度。在课程改革中如何细化问题,采取对应措施,深入改革,真正实现服装专业的教育目标将是本人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年培养目标面料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第二届星火学年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