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中国田径短跨跳项目海外集训效果分析

2021-01-29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家队田径教练员

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近年来,以男子短跑为代表的中国田径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男子60m6.42s、100m9.91s、200m19.88s 的亚洲纪录均在中国选手名下,男子跳远、女子短跑等非传统优势项目也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田径从“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的局面过渡。进步归因于“走出去、请进来”政策的引导与支持[1,2],“走出去”指加强与田径强国的合作,建立训练基地,在团队及外教带领下安排运动员海外集训(以下简称:外训),短跨跳项目外训基地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IMG 学院,IMG 学院历史久远、执教水平雄厚、气候适宜、条件卓越。外训过程中方便就近参赛、以赛代练、赛练结合,与国外运动员一同训练参赛,彼此加强技术交流,熟悉技术风格,取长补短。“请进来”是聘请知名外教来中国执教,如:跳远、短跑主教练兰迪,曾带出过跳远前世界纪录鲍威尔;短跑、短跨雷诺教练,现指导谢震业训练,曾是男子110 米栏世界纪录梅里特的教练;撑杆跳是法国教练达米耶;100m 栏/400m 栏是美国教练Toddhenson 等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田径队短跨跳项目近年来赴海外参加集训的效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借阅《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等相关书籍,以中美田径、田径训练等关键词为字眼,通过国际田径联合会官网、中国田径协会官网、中国知网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本文所需资料,以提供理论支撑。

2.专家访谈法

收集并整理新闻媒体以往对国家田径队教练员的比赛现场采访、赛后采访及中国田协管理人员、外训管理负责人的专题报道等,为本文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近年来国家田径队参加世界大赛奖牌数的变化,近年来破纪录项目及次数,国家队短跨跳项目运动员个人成绩变化,满员参赛项目等,再进行纵向对比,并制作相关图表进行分析。

二、短跨跳项目外训成果

(一)奖牌数的变化

国家队自2014年冬季开始到美国参加外训,可以认为2014年的外训是一个临界点,从15 赛季开始相当于是新的开端,从国际性大赛排名上看,各参赛代表队所获奖牌数直接决定队伍排名,在文献研究中,剖析奖牌数量意义由此体现。在此对15年之前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所获奖牌数与15年及之后中国队在国际大赛中所获奖牌数进行分析。

结合数据来分析,2015年之前我国田径参与世界大赛金牌数量或有或无,只有个别传统优势项目可以冲一冲金牌榜,因此也直接影响国家队在大赛上的排名。并且奖牌数也相对较少,体现出我国田径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储备不足,综合实力不够强大,优势项目难以在世界大赛中发挥出来。2015 北京世锦赛及之后,金牌数量明显增加一到两枚,奖牌总数增加三到五枚,且金银铜数量分布均匀,呈现出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态势,中国田径在赛会奖牌榜排名大幅度提升,甚至有望冲击奖牌榜前三名的位置,充分体现出近年来国家田径项目提高迅猛,竞技实力日渐提升。

(二)多项纪录被打破

2015—2019 赛季各个项目成绩提升显著,本文主要引用打破全国纪录、亚洲纪录的部分项目进行参考。其中,2018赛季初的欧洲赛场苏炳添三破亚洲室内记录,巴黎钻石联赛打破100m 黄种人亚洲纪录,书写了中国“苏”度的神话;2019赛季,首先葛曼棋跑出7.10s 的好成绩打破女子60m 全国纪录,接着200m 谢震业在伦敦跑出19.88s,成为第一个跑进200m 项目20s 以内的黄种人。上述项目,均是近年来参加外训的项目,成绩普遍有所提高,究其原因,除了运动员苦中作乐的坚持,主要还是受到外教与外训相结合的综合影响,更新训练理念,创新训练方法,根据运动员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表1 短跨跳项目部分运动员成绩横向对比

(三)短跨跳项目运动员个人成绩提升及多项目满员参赛

如表1所示,近年来短跨跳项目部分运动员成绩横向对比,个人成绩不断提高。都知道我国选手苏炳添的起跑、加速能力是世界顶尖水平,曾在伦敦世锦赛百米半决赛带乱过博尔特,室内赛60m 前50m、室外100m 前60~70m 都保持领先优势,唯独后程被反超,外教兰迪给出的方案是:延长了前后抵足板至起跑线距离;采取针对技术训练手段,增强力量提高平均步长;协调全程呼吸节奏,优化全程技术;延缓终点跑“撞线”时机,保持终点跑身体姿态,减小着地制动……,事实证明:外教、国外训练理念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促进了运动员个人成绩的提升[3]。男子110 米栏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刘翔退役后,谢文俊作为110 米栏的接班人,2014年跑出过个人最好成绩13.23s,此后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难以保持现有水平,在国际性大赛中每每止步半决赛,近年来一直跟队在美国训练,2019 赛季也再次状态爆发,将个人成绩提高到13.17s,夺得多哈世锦赛决赛第五名,创造了2011年大邱世锦赛后男子110 米栏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回顾以往中国田径在世界性大赛的参赛历程,多数项目只有一到两人参赛,更存在无人问津的热门项目。“热”是指这些项目是国际运动员参与性最高的,如跨栏、100m…….,“无人问津”是对中国田径当时发展状况的形容。如今,多个项目实现满员参赛,男子跳远、100m、女子标枪、竞走、马拉松等项目达标人数均在3 人以上。北京世锦赛男子跳远有四名中国选手达到参赛标准,三名参赛运动员全部进入决赛,其中两名进入前五;2019年世锦赛男女100m 双双满额参赛及竞走、女子标枪、链球等传统优势项目……诸多项目达到满员参赛已不再是奢望,但仍有女子跨栏、跳高、跳远、三级跳、男女400m 及400 米栏、中长跑等项目存在达标人数极少甚至没有的状况,这些是否可向短跨跳项目学习经验呢!

三、海外集训人员构成分析

海外集训人员构成主要是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运动员是外训的主体,担负着:“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职责,为训练服务的团队同样举足轻重,由职责明确的各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包括:教练员、医务人员、技术科研人员、体能康复人员及外训负责人等。尽管团队涉及人员较多,但最终目的是为保障到位,提高质量,最终促进成绩提高。

分析运动员人数规模,2016年冬训仅为国家队短跑组及接力的八人。八人均为国家接力队核心成员,2017--2019年尽管涉及的运动员人数明显增多,但占主体的仍是国家队队员。那么,从运动员构成上看,人数近两年有所增加的同时应更注重国家队后备人才的培养,在外训队员中增加青运会、二青会的优秀运动员作为受训对象,如短跑:李泽洋、隋高飞等。

从2014年中国田径走出国门,开启外训的阶段起,教练员团队人数、规模几乎没有变化,不变的优势在于:教练员清楚运动员的培养计划和身体状态,了解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熟悉并适应在IMG 学院及周围环境,方便处理训练及生活中的情况;运动员也可以及时跟自己教练交流训练中的困惑。弊端表现为:更多国内优秀教练员不能随队到美国,不能与国际高水平优秀教练员交换学习,限制了训练方法、理念、内容等的交流。

四、结论

1.近年来国家队加大海外集训的支持力度,使运动员个人成绩有提高,男子4×100m 亚洲纪录多次被打破,多项国家纪录刷新,奥运会、世锦赛奖牌创新高。可见,海外集训对田径短跨跳项目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外训不光光是运动员的训练,更是培训教练员,转变在训练中传统思维模式,创新训练理念;外训不能只停留在国家队队员身上,还应更多地培养青运会上的优秀运动员,他们是国家队的后备力量。

3.让更多项目走向海外训练,400m、400m 栏、100m 栏、中长跑、女子跳高、跳远、三级跳等项目均是我国田径弱项,应向短跨跳项目借鉴成功经验;同时注重项目现状发展,选择适合我们的项目,类似长距离(竞走、马拉松)、女子投掷(铅球、铁饼、标枪)项目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避免全盘外化。

猜你喜欢

国家队田径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2016美国国家队选拔考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