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舞狮队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2021-01-29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
一、前言
舞狮是我国广受人民喜爱的一项民间体育运动。狮,既是图腾,又为异兽,舞狮自古以来便寓意求吉[1]。在烟台市舞狮队员的共同努力下,舞狮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条件允许的家庭或团体在开业、结婚、庆典等活动都会邀请舞狮团队上台表演,以图喜庆。舞狮运动中时常伴随着运动损伤的发生,一旦发生运动损伤,轻则影响训练进程,重则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断送运动生涯并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必须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本文旨在了解舞狮运动损伤的部位、类型、原因等信息,科学地帮助舞狮队员在训练和表演中减少损伤,损伤后懂得如何快速处理损伤,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据调查,33.7%的舞狮队员损伤部位是踝部。烟台舞狮以表演为主,动作以弹跳为主,这就造成了运动中损伤比例最大的是踝部,当肌肉疲劳或力量弱时,很容易造成关节不稳,踝关节不稳患者相比正常人在单腿落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可变化性更弱[2]。此外,舞狮运动要求狮头有弹跳和缓冲的能力,踝部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16.8%的队员腰部损伤,主要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的腰肌劳损和急性处理不当转化成慢性腰肌劳损。运动中,队员常需要急速扭腰,以表现狮子的活泼。另外,很多动作都需要队员腰部急速、持续发力,对腰的损伤极大。15.8%的队员大腿损伤,舞狮运动中最常见的动作便是弹跳,旋转、托举、急速跑动,所有托举动作都是依靠狮尾的双腿支撑,在承受巨大重量的情况下进行急速的旋转,大腿肌肉超负荷使用,从而造成运动损伤。13.7%的队员膝盖损伤,舞狮运动中跳跃动作要求起得高,落得稳,并且跳跃动作技术多变,旋转性动作居多,旋转时快速有力蹬地,此时膝关节稳定性较差,极易损伤半月板和十字交叉韧带。9.5%的队员手腕损伤,狮头大部分都是爆发性的动作,手腕急速旋转屈伸,极易超过手腕本身的活动范围。另外,狮头都是竹子编制的,这也是造成手腕擦伤的主要原因。6.3%的队员肩和臂损伤,狮尾的托举动作主要靠手臂和肩部爆发性的力量将狮头举过头顶,托举之后要用手臂保持狮头平衡,这一持续发力的过程也加大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二)运动损伤的类型(见表1)
表1 运动损伤的类型
据调查,舞狮队员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关节扭伤,舞狮运动中大部分动作属于爆发性且关节大幅度运动的动作,能轻易造成关节超出活动范围,韧带牵拉超出自身的耐受能力而造成关节扭伤。由于头尾配合不当造成动作失败、狮头高空摔下跌倒也是造成关节扭伤的原因之一,严重时发生韧带断裂、关节囊的损伤甚至是关节脱位。肌肉拉伤较为常见的有肌纤维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3],在本文调查中,主要是肌纤维部分撕裂。烟台舞狮运动多以参加结婚时接送新人的喜庆表演,表演的场地往往不受队员的控制,坑洼的地面、狭窄的巷弄、高低不平的斜坡都可能是舞狮队员的表演场地,在这种环境下肌肉猛烈收缩,更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此外,肌肉的过度拉长也是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狮尾托举时,肩关节的过度后拉极易造成肌肉拉伤。擦伤的主要原因是狮皮等障碍物的阻挡或者头尾配合不当导致动作的失误从而摔倒,造成膝盖、手掌等部位的擦伤。挫伤主要源于动作失误而摔倒和磕碰,造成对身体某部位钝性的撞击,导致淤青、红肿等现象。撕裂伤是由于急剧的牵拉或扭转外力将皮肤筋骨撕裂脱落的损伤性疾病。主要发生部位在狮尾的虎口,多是由于头尾配合不默契、突发状况的发生造成狮尾过分用力的拉扯腰带造成虎口撕裂伤。关节脱位和骨折的主要原因则多是高难度动作的失误造成摔倒。
(三)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见表2)
表2 舞狮队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据调查,舞狮队员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由于运动的形式,几乎没有固定的表演时间,准备活动欠缺,因此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是队员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此外,技术动作错误也是造成损伤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社团培训一般在晚上,地点多是灯光不是很亮的室外运动场等空旷地,在昏暗的环境里极易发生动作的失误从而造成损伤。教练员通常采用“新旧搭配”的方法进行培训。新的队员在学习新动作时,由于不能及时掌握动作要领而发生动作失误,即使在其他队员的保护下,也会发生损伤。由于队员都是临时搭档,所以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配合不当而产生技术动作错误,导致摔倒等突发情况发生,从而造成运动损伤。场地器材不合规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狮头在多次使用过后会破损,尖锐的竹条便会刺伤手背及手腕,这也是造成腕及手部损伤的主要原因。表演中途不能停止和换队员,在大强度的负荷下容易造成肌肉、韧带等的损伤。运动负荷过大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有些队员体能较差,而组合动作又极耗费体力,在大强度的负荷下,有的队员身体承受不了这么大负荷造成损伤。
(四)运动损伤的恢复
据调查,49.5%的舞狮队员损伤之后选择诊所拿药,去诊所拿药是最便捷的选择,甚至大多数人都会自备一些常用药物,以备不时之需。32.6%的队员选择医院就医,很多队员损伤后发生剧烈疼痛,自己不清楚损伤的严重程度或者害怕损伤越来越重影响学习和生活,选择医院就医。还有14.7%的队员拖着不医,其中部分人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将原本的急性损伤拖成了慢性损伤甚至越拖越严重,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恢复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并不提倡此种方法,尽早就医才是治疗损伤的最佳处理方法。3.2%的队员选择民间古方,此种方法并不科学,很多都经不起科学的考证,建议损伤后第一时间选择科学的方法。
据调查,85.3%的队员选择物理疗法,舞狮最常见的损伤是拉伤和扭伤,在发生时首先要在队友的帮助下采用制动、冷敷、抬高伤肢、加压包扎和按压阿是穴等方法来进行紧急处理,急性期过后还可以采用热敷、按摩、超声波等恢复手段。82.1%的队员选择药物疗法,运动队需常备擦伤药、创可贴等,以备不时之需[4],闭合性损伤发生后,通常会第一时间喷云南白药保险剂;一段时间后,会使用一些消炎和舒筋活络的药物;对于擦伤和撕裂伤这种开放性损伤,最好的治疗方法便是抗炎药物疗法。运动损伤的后期,恢复阶段为了促进损伤部位机能的恢复,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通常采用运动疗法。另外,队员们要注意自己平时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变换训练内容,维持机体各机能平衡、促进身体均衡发展。当发生骨折或是严重关节脱位造成韧带等组织的断裂时,则必须采用手术治疗。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受调查的队员中,87.4%的人都是在训练或是表演时发生的急性运动损伤。舞狮队员损伤比例最大的部位是踝,其次是腰,大腿和膝关节紧随其后。
(2)队员们发生最多的损伤类型是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最普遍的恢复手段是物理疗法,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诊所拿药,当损伤时剧烈疼痛或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时选择医院就医。
(3)被调查队员中88.4%都是轻度的损伤,49.5%的队员损伤发生在冬季。
(4)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技术动作错误、身体机能和运动状态不良、场地器材不合规等。
(二)建议
(1)加强队员们对预防运动损伤意义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训练和表演的始终。
(2)队员们在训练或表演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冬季,通过准备活动充分调动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使体温升高,降低肌肉黏滞性,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提高代谢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在运动前,注意观察场地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一旦发现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解决。在选择器材和道具时注意检查,避免因为道具的老旧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训练和表演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4)舞狮队员应尽量找到自己的固定搭档,长期配合,以减少配合时的技术动作错误。
(5)避免在身体不适时运动。在生病、过度劳累时身体的各个机能系统能力下降,诸如协调性下降、反应能力下降、爆发力不足等,会加大损伤发生的比例。
(6)身体全面训练与易伤部位训练相结合。重视身体全面训练,提高身体各方面素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