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肢骨折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1-01-29李鹏飞康小彪邢政伟黄宗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四肢经皮出血量

李鹏飞康小彪邢政伟黄宗强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 河南郑州450052;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53)

四肢骨折通常是由于受到重大冲击力而造成的骨质损伤、血供受创及软组织损伤等,而较为常见的致伤原因有高空坠落伤、交通意外伤等[1~2]。一旦发生四肢骨折,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将会导致创面感染,皮肤坏死,并影响关节功能。临床上一般采取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创伤较大,且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钢板松动等,继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3]。近年来,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92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参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5.9±3.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空坠落15例,体育运动11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6.7±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空坠落15例,体育运动1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确诊为四肢骨折;临床基本资料齐全;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有肿瘤疾病;精神异常。

1.3 手术方法

1.3.1 参照组 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予以麻醉,随后在骨折部位作一切口,并对肌肉组织及其皮肤进行逐层分离处理;借助C型臂引导,对骨折进行复位,插入钢板,并将螺钉拧紧;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且做好包扎和固定工作;为避免感染的发生,可予以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

1.3.2 观察组 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予以患者相应的麻醉,如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骨折部位定位,以确保骨折复位的效果;针对骨折端发生侧移位或重叠移位者,可在C型臂机下对移位的长度和角度进行测定,并矫正、复位;骨折复位后,以克氏针对骨折端予以临时固定处理;于骨折近端作一手术切口,长度约2~3 cm,在确保骨折部位闭合的状态下,采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折处深筋膜下的骨膜外软组织,构建软组织通道。结合患者骨折的实际状况,选取适合的钢板,随后通过软组织通道将钢板置于断骨表面,且在骨折两端各插入螺钉1枚。在C型臂X光机下,对钢板位置进行适度调整,同时将2枚螺钉分别插入钢板两端,以起到固定作用。最后,对切口进行止血,并逐层缝合,再予以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开展组间对比研究。疗效判定标准[4]:治疗后12个月随访,患者的骨折部位已完全愈合,患肢功能已恢复至正常状态,且日常生活未受到影响,为优;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状况良好,患肢功能显著好转,日常生活可自理,为良;患者的骨折部位并未愈合,患肢功能并未改善,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5%,高于参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骨折愈合时间(d)参照组观察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46 46 tP 119.4±10.6 90.5±5.9 5.614<0.05 210.6±22.7 89.8±15.4 5.007<0.05 18.9±4.2 12.7±3.4 5.198<0.05 125.7±16.8 97.6±10.7 4.997<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参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创口感染3例,钢板松动3例,愈合畸形2例,其发生率为17.4%(8/46)。观察组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创口感染1例,钢板松动1例,其发生率为4.3%(2/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四肢骨折的治疗,通常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借助钢板与螺钉起到固定的目的[4~5]。该术式虽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但在手术期间需对骨膜予以剥离,继而对血运造成不小的影响,同时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并发生关节僵硬,不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最终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6]。因此,临床上一直在探究四肢骨折治疗的新方法,以期提升疾病治疗的整体效果。近些年来伴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创手术被逐步运用到骨折疾病的治疗上,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就是一种新型的四肢骨折疾病治疗手段,该术式微创,切口小,只需于骨折部位处作一小切口,经由皮下组织通道,对钢板进行间接固定,所以,对骨膜所带来的伤害较小,可避免骨折处血运受到损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中出血量[7]。术中出血量的降低有助于手术医生开展相应操作,不但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且能加快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有助于术后骨折的快速愈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8]。

有研究发现,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疗效明显[9]。在李世锋[10]的研究中,采用该种术式对24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术后骨折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采取常规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另外24例患者。该研究结果与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相类似。在本研究中,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明显比参照组高,这表明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参照组,说明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加快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四肢经皮出血量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跟踪导练(四)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跟踪导练(四)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