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21-01-29魏海滨张然李伟领王俊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魏海滨 张然 李伟领 王俊领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北京101300)

带状疱疹因带状疱疹-水痘病毒的再次激活而发病,以带状分布的红斑伴有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疼痛、感觉障碍,为皮肤科常见病之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疹痊愈后仍存在的疼痛,因年龄、患者免疫状态、发病部位、皮疹面积等因素的影响,20%左右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后遗神经痛,且病程多在1个月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3]。本研究以我院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脉冲射频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0~68岁,平均(58.77±3.2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14±0.86)个月;疼痛部位:胸部疼痛16例,腰背部疼痛10例,颈部疼痛4例。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1~69岁,平均(58.82±3.14)岁;病程1~4个月,平均(2.17±0.95)个月;疼痛部位:胸部疼痛14例,腰背部疼痛11例,颈部疼痛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明确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均为单侧神经受累;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伴有明显的焦躁、抑郁等心理负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感染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国药准字J20160022)口服,起始剂量75 mg/次,2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于1周内增至150 mg/次,2次/d,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肾功能,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脉冲射频治疗,根据疼痛部位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于CT引导下进行穿刺定位,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使用射频穿刺针进行椎间孔穿刺,穿刺针至椎间孔上1/3后方时给予回抽,无回血回液后注入造影剂,显影可见神经根,同时确认穿刺准确,未损伤胸膜、血管,开启电刺激,设定频率为20 Hz,脉宽2 ms,温度42℃,各个节段各180 s,进行两个周期的治疗,随后每个靶点分别注入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1020558)2 ml+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2 ml+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4917)1 mg,询问患者主诉,观察生命体征,无不适后拔除穿刺针,按压15 min后无菌包扎,指导患者24 h内卧床休息。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治疗1周、4周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治疗1周、4周后)及生活质量(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心理状态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生活质量评估采用EORTCQLQ-C30量表进行,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的疼痛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疼痛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s)

疼痛程度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HAMA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4周后HAMD治疗前 治疗1周后 治疗4周后30 30 tP 32.27±7.25 32.31±7.36 0.027>0.05 28.69±6.15 27.94±6.30 0.803>0.05 10.11±2.61 18.79±2.83 15.942<0.05 34.54±8.08 34.49±8.76 0.029>0.05 26.11±5.76 25.82±5.35 0.260>0.05 11.54±2.33 17.49±3.45 10.106<0.05 6.88 1.69 6.94 1.56 0.184>0.05 4.86±2.76 5.27±2.35 0.799>0.05 2.54±0.84 4.10±1.32 7.040<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身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身体功能治疗前 治疗4周后情感功能治疗前 治疗4周后角色功能治疗前 治疗4周后认知功能治疗前 治疗4周后30 30 tP 61.42±14.72 61.53±13.68 0.038>0.05 87.53±10.22 73.69±10.57 6.656<0.05 58.38±11.22 58.42±11.68 0.017>0.05 86.24±10.34 72.15±9.45 7.112<0.05 48.52±9.47 48.50±9.72 0.010>0.05 75.17±9.26 61.48±9.37 7.348<0.05 51.47±14.26 51.61±14.05 0.109>0.05 77.39±12.58 64.30±11.64 5.400<0.05 50.58±12.59 50.70±12.44 0.047>0.05 76.26±10.37 59.83±11.69 7.434<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有研究认为与急性发作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复制、移行导致的神经元免疫炎症反应有关[4]。带状疱疹病毒为嗜神经病毒,患者多在幼儿期初次感染,多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颅脑感觉神经元或肠道神经元,当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他诱发因素刺激下,潜伏的疱疹病毒可再次被激活复制,沿神经纤维移行至支配的皮节,使局部神经支配区域出现带状成簇水疱,相应神经元并发炎症、坏死,出现功能紊乱、异位放电,继而引起剧烈的神经痛,疱疹消散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的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严重者甚至数年,疼痛性质也呈多样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6]。因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多提倡“早期、足疗程、规范化综合治疗”,以尽快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普瑞巴林等抗癫痫药物(以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奥施康定等止痛药物、营养神经,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但多需长期用药,相对的副作用较多,且患者疼痛较为容易反复发作,使患者不堪重负。

脉冲射频通过脉冲式电流形成高电压环境,持续可逆性地抑制交感神经C类纤维兴奋性,影响感觉神经ATP代谢,抑制神经元电生理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疼痛递质,同时可塑性改良痛觉信号的传递通路,阻断痛觉传导,且对神经纤维结构无损伤,风险小,操作可重复进行,起效较快,患者耐受性及接受性相对较好[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周,观察组疼痛及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价值显著。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就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远期随访,今后将对此展开进一步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