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模拟体验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
2021-01-29许亚静孙志琴李小娜丁彩艳
许亚静,孙志琴,李小娜,丁彩艳,张 丽,庄 毅
2003年美国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1]提出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未经治疗、连续2次测量,收缩压(SBP)在120~139 mmHg 和/或舒张压在(DBP)80~89 mmHg之间的阶段。XU等[2]对我国6个省、不同民族、共47 495名受试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为36.4%,已高于高血压的患病率。生活方式的干预因具有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被认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病人(包括正常高值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3]。因此,高血压前期病人需要规范的自我管理来帮助其建立健康行为,达到延缓血压升高的目的。目前针对该人群的干预方式主要为健康宣教及个体咨询[4],如健康讲座、宣传卡片、专家咨询、技能培训等。这种单层面的干预模式缺乏持久作用,在干预结束后,病人便失去了改变不良行为的动力进而影响自我管理的效果[5]。并发症模拟体验作为一种全新的宣教模式,在多项有关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6-8],本研究拟探索并发症模拟体验对高血压前期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以期达到有效控制,加强病人自我管理的效果。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定期体检的高血压前期病人11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纳入标准:(1)18岁以上;(2)符合美国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的诊断标准;(3)意识清楚,能够理解调查内容并配合调查;(4)可定期访视 6 个月;(5)自愿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严重的躯体疾病(脑出血、脑卒中、心绞痛、心律失常);(2)已接受抗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治疗者;(3)参与其他项目研究;(4)严重视听障碍。本课题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每月1 次,连续3个月的常规健康讲座,时间定于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一下午,地点定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示教室 14:00-15:30 进行,每次授课后均安排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对病人在授课或日常生活中关于高血压防控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PPT讲座内容安排如下:首次讲座介绍高血压发病相关因素、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并对病人进行血压测量的实操培训;第二次讲座介绍生活方式的调节在预防高血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强调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并对如何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强度等进行指导;第三次讲座介绍高血压并发症的危害。
观察组采取每月1 次,连续3个月进行并发症模拟体验活动,时间定于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周三下午14:00-15:30,地点定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示教室。每次体验结束后,均安排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对病人在体验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关于高血压防控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所有参与本研究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掌握并发症体验教具的使用要点,能指导病人准确使用。体验教具参照2015年强生公司率先在全球推出的糖尿病并发症模拟教具3件+自制教具2件。具体实施方法:(1)冠心病症状体验。协助病人穿上背心并固定按扣,根据病人体型从身体前部系紧系带,在背心正面左右口袋各放置一个沙袋(每个沙袋2 kg),以模拟心绞痛发作时的胸部压迫沉重感。(2)高血压肾病体验。指导病人触摸并感受正常肾脏模型和衰竭后肾脏模型在大小、光滑度、质地、弹性上的差别。(3)视网膜病变症状体验。指导病人佩戴1、2、3号眼镜,分别体验视野缩小和视物颜色发生改变、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视网膜不同病变时期所引发的症状。(4)脑血管并发症体验。体验脑出血后肢体偏瘫导致的行动不便,协助病人坐在轮椅上,使用缠绕带将病人身体一侧的上、下肢绑在轮椅上,同时鼓励病人用另一侧肢体推动轮椅行走10 m。(5)双下肢水肿并发症模拟体验。自制沙袋2个,每个2 kg,分别绑在病人的双侧小腿上,要求病人在病室走廊快步行走100 m,体验双下肢沉重、乏力的症状。
1.3 评价方法 由4名护士收集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病人资料。
1.3.1 自我管理行为指标 包括日摄盐量、日摄油量、日运动步数、吸烟情况、饮酒达标情况。(1)由研究实施者统一采购食盐、色拉油,在干预前1个月开始持续至干预后6个月,每月对每位入组成员统一发放盐1袋(500 g),色拉油1瓶(900 mL),不足者可到研究者处领取,每次月底将剩余盐、油交还研究组指定人员,由研究人员计算出病人干预前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当月的日均摄盐量、日均摄油量。日均摄取量=总摄取量/(家庭人员总数×天数),数值四舍五入取整数。(2)在干预前1个月及干预后3、6个月分别统计吸烟人数及饮酒达标人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喝酒酒精量,男≤25 g,女≤15 g。超过推荐量者认定为饮酒超标。(3)研究对象手机统一下载计步APP,保证每次步行时手机正常佩戴,准确记录步行数。摘取干预前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数据,每次由研究人员查看APP收集登记平均每日步数。
1.3.2 血压 观察血压达标情况:将研究对象分成血压<130/85 mmHg和≥130/85 mmHg 2组,以血压<130/85 mmHg认定为血压达标。统计达标人数,进行干预前、干预后的比较。血压由指定的非项目组护士在病人安静状态下用医院统一配置和矫正后的电子血压计测量。测血压前30 min禁吸烟、饮茶、咖啡、酒,静坐休息5 min后取坐位常规方法手法测量。测量血压时,间隔1~2 min重复测量,取2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如果SBP或DBP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以上,再次测量,取3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1.3.3 体质量指数(BMI)及血脂 按照2016《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9]标准,中国成年人正常BMI为 18.5~23.9 kg/m2,认定BMI正常值为达标。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正常值参考我院检验科标准,认定胆固醇2.00~5.20 mmol/L正常值为达标,三酰甘油0.11~2.26 mmol/L正常值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55.21±10.86)岁,与对照组年龄(55.39±9.6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P>0.05),2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分布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2.2 干预前后2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与6个月,观察组日摄盐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日均运动步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干预后3个月时,2组日摄油量与饮酒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日摄油量低于对照组(P<0.01),饮酒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2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指标比较
2.3 干预前后2组病人血压达标情况的比较 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2组血压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2组病人血压达标率的比较[n;百分率(%)]
2.4 干预前后2组病人BMI、血脂达标人数的比较 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2组BMI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BMI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6个月2组的胆固醇、三酰甘油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6)。
表4 干预前后2组病人BMI达标率的比较[n;百分率(%)]
表5 干预前后2组病人胆固醇达标率比较[n;百分率(%)]
3 讨论
3.1 有效改善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前日盐摄入量、日摄油量均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不超过6 g和不超过25~30 g。在接受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日摄盐量、日均运动步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摄油量在干预后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数据均有下降趋势,考虑常规宣教与并发症模拟体验均可以引起病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从而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但在干预后6个月,2组摄油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研究结果看,对照组在干预后6个月出现了反弹,病人的摄油量接近于干预前的水平,但观察组仍保持稳定的下降。说明并发症模拟体验作为一种多重行为干预模式,与常规宣教相比,具有更长远的影响效果。模拟体验通过让病人提前经历对高血压并发症的感知、理解、感悟和产生行动等阶段,使其更深刻地体会到疾病后果的严重性和危机感,直观了解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可以增加病人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另外,2组饮酒达标率在干预后3个月无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得出,生活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与杨碧萍等[10]对80例高血压病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次研究,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吸烟率,干预后3个月、6个月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只增加3人戒烟,说明戒烟是自我行为管理的重点及难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戒烟的宣教。
表6 干预前后2组病人三酰甘油达标率比较[n;百分率(%)]
3.2 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血压值 观察组干预前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接受并发症模拟体验后,血压达标人数呈持续缓慢增多趋势,最终在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达标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1)。提示并发症模拟体验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血压值。国内多项研究[11-12]也显示,实施并发症模拟体验能有效促进病人的血压控制,并发症模拟体验作为一种全新的健康宣教模式,对比传统的宣教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中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血压达标人数增加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结论与马丽嫦等[11]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血压便出现了明显下降研究结论不一致,考虑可能与开展研究的对象不同有关。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血压还没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介于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大部分病人无明显不适,由于生活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个月甚至3个月,病人的行为改善还未达到最佳,故导致其血压控制不够显著。今后可延长干预时间,并持续观察其在行为改变和血压控制上的效果。
3.3 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前期病人体质量 高血压前期病人常常存在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的疾病,这些不仅加剧了高血压的进展,也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3-14]。本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病人中BMI超过正常者达28%,血脂异常者达36%,与其他研究具有一致性。MENG等[14]研究得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超重者达29.3%,肥胖者达4.1%。LIU等[15]对中国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三酰甘油高于正常的有25.1%,胆固醇高于正常的有43.6%。本研究在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增加BMI达标人员6例,观察组BMI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高血压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增强病人对并发症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可以促使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及时预警各类危险问题,从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胆固醇、三酰甘油达标率干预后6个月,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婷等[1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本次研究对饮食宣教未加强和干预时间较短有关,虽然摄油量经干预后有明显的下降,但血脂与喜食肉类、动物内脏、自身代谢率均有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针对如何控制血脂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综上所述,并发症模拟体验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降低病人的血压值及改善病人的生理代谢指标,增加了护士在高血压管理中角色与功能。而本研究干预时间仅为半年,未能显现出管理的远期效果,建议今后的研究应延长干预时间,并重点关注早期干预在高血压前期病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