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制腧穴周围组织解剖模型的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研究
2021-01-29黄康柏何新芳钟国新冯淑兰陆丽明
张 梁,黄康柏,何新芳,钟国新,冯淑兰,陈 劼,陆丽明,骆 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灸通过刺激腧穴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从而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有一部分临床常用腧穴虽然具有显著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腧穴附近的解剖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穴位的层次或毗邻组织中有重要器官或神经干、大血管等结构,对于刚接触临床的本科生来说,如果针刺深度、角度或方向掌握不当,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者会导致神经、脏器损伤。
针对针灸临床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50年代末中医界对腧穴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开始了探索,其中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严振国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腧穴解剖基础学研究,并编写了系列教材,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腧穴解剖学》课程的教学[1-2]。其他中医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也先后在针灸推拿专业本科或研究生班开设了《腧穴解剖学》限选或选修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3]。
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中医院校尚未具备开设《腧穴解剖学》相关课程的基础条件,但有必要在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经络腧穴学》课程中增加有关腧穴解剖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腧穴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以避免实践中针刺不当造成的各种意外。本研究即为一个有益的尝试,可为教师传授腧穴解剖相关知识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也为国内大部分中医院校今后筹备开设《腧穴解剖学》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可供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可视性腧穴解剖模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类尸体标本,标记穴位、分层解剖后对重要的神经、血管表面进行染色,以观察穴位断面解剖结构;二是利用数字化虚拟人体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穴位三维立体模型,以显示腧穴周围的相关组织结构[4]。前者需要在解剖实验室进行,且需占用校内极为紧张的尸体资源,学生使用时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后者则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并非双手可触及的实体模型。因此,我们考虑使用一种更加直观、立体的腧穴解剖实体模型,且能够让学生长期、反复使用。
本研究在现有的《经络腧穴学》课程中,利用部分实验课时,以腧穴解剖相关图谱、教材作为参考,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软陶制作腧穴周围组织解剖模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临床常用腧穴周围的解剖结构。此立体模型制作完成后可长期保存,今后作为实验课教具供学生反复学习和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腧穴解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其对经络腧穴乃至整个针灸体系应用的理解。
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指导及学生自学腧穴解剖相关图谱、教材,制作出临床常用腧穴的周围组织解剖模型,提高对腧穴的深层认识,提高针刺的安全性,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实践打好基础。
2 教学设计
2.1 研究对象
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2016级学生135人和2017级学生135人为实验组,2018级学生170人为对照组。对照组仍沿用传统方法完成《经络腧穴学》实验课的教学,即仅在人体体表点穴。实验组在《经络腧穴学》全部课程结束后增加6学时的实验课时进行本研究,即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本研究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组每5~6个学生分为1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2~4个部位腧穴模型的制作。其中2016级每个小组学生制作2个腧穴模型,2017级每个小组学生制作4个腧穴模型。
2.2 预习
教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自学本组负责的腧穴周围的解剖结构。学习参考资料清单:①学生自行用手机下载解剖应用软件;②《奈特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5];③十三五规划教材《腧穴解剖学》[6];④《人体腧穴全真解剖图谱》[7];⑤《常用穴位解剖图谱》[8]。
2.3 实验器材
教师提供:各色软陶、毫针、牙签、A4纸、塑料垫板。
学生自备:剪刀(每个小组1把)、裁纸刀(每个小组1~2把)、双面胶(每个小组1卷)。
2.4 模型制作
由教师提供示范模型“内关”,每小班1个,供制作时参考。由教师指定每组任务,每个穴位按照其解剖特点由教师指定暴露切面,如章门、翳风选择水平切面,长强、天突选择矢状切面,涌泉选择冠状切面等。
每个小组内自行分工,每位学生都需参与制作腧穴模型,先一起学习、研究该穴的各项图片、文字资料,筛选出腧穴进针层次可能触及,以及腧穴周围组织中包含的神经、动静脉、肌肉、肌腱、器官等重要组织,再用软陶制作腧穴解剖模型。原则上每穴一个模型,但距离较近的腧穴如通里、阴郄、神门等,可在同一个模型中分别标出。每个模型大小不超过10cm3,组内全部模型中各器官、组织的比例需保持一致,且不得小于人体实际比例。
由教师规定各组织选择不同颜色的软陶制作:皮肤——肉色,皮下组织及脂肪——黄色,筋膜——白色,肌腱及韧带——粉色,肌肉——橙色,骨骼——灰色,动脉——红色,静脉——蓝色,神经——白色,脏腑器官——铁红色。
模型中重要的神经、动静脉、肌肉、肌腱、器官等组织名称用自制标签加以标注。学生用牙签、白纸和双面胶制作小旗形状的标签,写上相应名称后插在模型中的重要组织上。每个腧穴准确定位后,用长短合适的毫针放置在腧穴切面上,以示进针层次。毫针刺入的深度以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为准,选择毫针的长短应与该穴刺入深度相匹配,见图1。
图1 学生作品
每小组的腧穴模型完成后仍有2学时左右的空余时间,要求学生去其他小组参观,或组间交换模型学习。
2.5 验收
由教师指导整个实验过程,发现腧穴定位不准确或解剖结构错误的一律要求学生重做,合格后方可验收。软陶不会自然风干,模型可反复做修改,直至改到满意为止。
2.6 测试及调查
课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按要求完成腧穴解剖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论测试题,考试形式为闭卷。试题的设置难易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分析、综合、应用等各方面能力。测试后由教师统计两组的实际成绩。教师设计、发放反馈调查问卷,两组学生完成后由教师统计数据。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三个年级学生小测成绩对比
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2016级、2017级)的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2018级)(P<0.01);在实验组中,2017级的测验成绩显著高于2016级(P<0.01),见表1。
表1 三个年级学生测验成绩的比较
2016级 vs.2018级,P<0.01;
2017级 vs.2018级,P<0.01。
3.2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实验组两个年级共270名学生,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主要对自制腧穴解剖模型的实验课授课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见表2),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表2 问卷调查结果[n(%)]
在问卷中,学生写出了对本次研究的改进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希望腧穴解剖内容的实验课时设置更多一些,如再增加8~12学时;②希望教师对重点穴位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讲解;③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希望在实验课上增加更多穴位练习;④参考资料特别是解剖图谱的种类仍不能满足需求,希望增加更多种类的图谱以供学习;⑤大部分学生对软陶比较陌生,希望在实验课前先用视频教学的形式简单介绍一下软陶塑形技巧。
4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制作模型的原材料为软陶。软陶的正式名称是polymer clay(聚合体黏土),是一种专业手工塑形材料,环保、无毒,具有以下特性:延展性佳,可塑性强,可自由揉捏、随意创作;色彩多样,可以用基本颜色按比例调配各种颜色,混色容易;在常温下不会干燥定型,作品可反复修改,不需急于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经烘烤定型,可长期保存,不变质不发霉,因此是手工制作腧穴解剖模型的理想材料。此外,软陶在国内外品牌众多,销售渠道广泛,在国内市场可顺利购买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制作模型的原材料还可以使用超轻黏土。与软陶相比,超轻黏土材料成本更低,作品不需烘烤,自然风干即可,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纹;但风干速度较快(3小时左右),不适合对作品做反复修改。因此,我们建议学生自制穴位解剖模型的材料以软陶为最佳。
目前国内尚未有学生自制腧穴周围组织立体解剖模型的实验课教学研究成果发表,本研究填补了该项空白,并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①模型以矢状面显示腧穴周围组织结构的层次、肌肉的厚度;以水平面或冠状面显示腧穴周围临近血管和神经组织。②可以将解剖结构删繁就简,在模型中只留下较大的神经、血管和重要组织器官,便于学生重点掌握和学习。③分部完成模型,邻近腧穴周围的组织结构在同一模型中清晰显示,可揭示多个腧穴解剖结构的异同关系,为腧穴组群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④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软陶制做模型,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腧穴周围组织结构形象、逼真、立体地展现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经络腧穴学和腧穴解剖学理论知识,并有利于学生克服针刺操作时的畏惧心理,能有效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对指导针灸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测验成绩远远高于只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说明经过自制腧穴解剖模型实验课的学习,学生对常用腧穴的周围组织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组的两个年级中,2017级学生的测验成绩显著高于2016级,说明每小组制作4个穴位模型的2017级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高于每小组制作2个穴位模型的2016级学生,也同时验证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5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做出的模型因受到学生手工制作水平的限制,每个模型仅能显示其中一个切面(矢状切面、水平切面或冠状切面),未来制作的成品模型应至少包含两个切面甚至兼具三个切面,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腧穴周围结构,同时方便教师讲解及演示教学。
腧穴立体模型制作完成后可长期保存,今后作为实验课教具供学生反复学习、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批模型不仅面向针灸推拿学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开放,全校范围内的康复治疗学、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护理等专业的学生均可观摩学习。今后我们还将与有意愿共同开发此模型的厂家合作,统一全身各部模型比例,制成硅胶或塑料材质的分部腧穴解剖模型,并开发出可自由拆卸组合的腧穴模型,以及可模拟实际针刺过程的腧穴模型,用于期末实操考试及各种实践技能考核,向全国中医院校及社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