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乡悠悠黄埔情
—— 记五分校十九期同学王士祥

2021-01-29高林王世平黄埔后代

黄埔 2020年6期
关键词:天柱侗乡黄埔军校

高林 王世平(黄埔后代)

王士祥,现名王正吉。贵州天柱人,侗族,1920年农历三月初三出生。1942年,在贵阳防空炮校当防空兵。后来,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19期步科,毕业后到第93军任职。1946年起,任该军18师补训13团少尉排长、中尉排长,辽西师管区分队长等职。1948年离开部队返乡。1957年,在贵州省铜仁市铜仁汞矿工作。1985年退养。现定居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凤城镇。

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的天柱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苗侗民族风情区。生活在天柱县城关镇的百岁黄埔老人王士祥,日常除了看看书报和电视,还能从7楼的家中走到城中散散步,与街坊邻居拉拉家常,看看城市建设与发展。目睹家乡巨变,回望百年人生,当年毅然离家投笔从戎、远赴昆明就读黄埔的经历又浮现在眼前。

投笔从戎当上防空兵

“我出生在天柱县坌处镇的一户侗族人家,家有兄弟6人。四哥王正田于1940年4月被抓去当兵,1942年在长沙会战中牺牲。当时我在天柱中学读初中,全国抗战激情高涨,学校各种宣传活动也此起彼伏,我从军报国的愿望就越发强烈了。”

1942年初,适逢贵阳防空学校营长杨汉剑(天柱人)回家乡招兵。“当时我就想,按照征兵政策,家中必须还得有一人被抽去当兵,与其被抓壮丁去,不如自愿去。加上受抗战宣传的影响,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毅然决定报名当兵,这样,既圆了自己从军报国的理想,又可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虽然不能继续读书心里未免有些遗憾,但王士祥自愿从军的热情和后来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部队特别是营长杨汉剑的肯定,也因此取得杨汉剑的特别信任和关心。

/ 王士祥的军校学员照。

五分校的军校生活

在贵阳防空学校当兵期间,王士祥积极表现争取进步,随着对抗战信息的了解越来越多,思想上也有了更大的变化,“当时我就想,如果只安心当一个小兵,对国家贡献小,不如考军校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于是,报考军校的念头日益强烈。不久,恰好黄埔军校第五分校来贵阳招生,我毅然决定报名,并如愿考入黄埔军校五分校19期步科。”进一步圆了自己的梦想,王士祥特别珍惜学习机会,愈加刻苦训练,在军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优异。

/ 王士祥的军礼照。

“由于正值抗战时期,昆明又处在抗战的第二道防线,周围驻扎的抗日部队和机构很多,物资运输困难。因此,军校生活十分艰苦,物资缺乏,粮食和蔬菜有时都供应不上,吃不上饱饭和没有菜吃是常事。尽管条件艰苦,但军校的各种训练和课程一样没落下,我认真学习军事理论等文化课,熟练掌握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此外,军校还经常进行夜间演习训练和长途行军演习。军校毕业后,我得到了上级的器重,被分配到93军军部任参谋。”

/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机关干部采访王士祥。

抗战结束后,93军远赴越南参加日军受降,王士祥与战友一起感受了艰苦抗战后的胜利喜悦。

毅然离队返乡

抗战胜利后,看到国民党部队对待抗战老兵的政策和态度,王士祥心里慢慢发生了变化。他说:“抗战中,很多抗战老兵多次负伤,还有很多抗战将士壮烈牺牲。战后很多轻重伤员、因伤致残人员都需要妥善安置。但是,很多抗战老兵不但没有安置费、抚恤费,甚至连回家路费都没有。看见这种现象,我的心凉到极点。大家心里都犯嘀咕,部队这样的做法谁还愿意当兵打仗呢?大家私下还悄悄议论:‘此处无人要,延安去报到。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

父亲担心王士祥像四哥王正田一样战死在外面,不断写信给他,先后发来催促他回家的信有近10封。“1948年,锦州战役开始,军部派我从锦州到上海留守处出差,完成任务后本应立即返回部队,但回想起国民党部队对待抗战老兵的态度,加上时机难得,我心一横就决定不再回部队了。于是,我直接从上海坐船到达武汉,后经湖南等地回了贵州天柱县老家。”

听说王士祥回到天柱,知道他曾经就读黄埔军校并在国民党军队任过职,当地土匪就打主意找王士祥加入。“他们多次拉我入伙,我都没有同意。我厌倦了内战,不愿意自己人打自己人,就坚持在家务农。也正是这一决定,在后来的运动中为自己保住了性命。”1950年12月,王士祥被劳改,1957年刑满就业,1985年在铜仁汞矿退养,不久回到家乡天柱生活。

侗乡安享晚年

如今,当年从侗乡走出的那位意气风发的黄埔生,已是年届百岁的老人,感叹世事变迁,喜看家乡变化。

2020年3月3日,被誉为“黄金高原”的苗乡侗寨天柱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获此消息的王士祥满怀喜悦。4月,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到天柱,王士祥十分高兴,坚持要带大家一起见识他家乡的变化和发展,领略即将建成、具有浓郁苗侗风情的城市休闲公园。王士祥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就读黄埔和参加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看到祖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百姓日子太平祥和,生活幸福富裕,我由衷地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我一定好好保养身体,好好享受今天的太平盛世和幸福生活!”

侗乡公园独有的风雨长廊里,王士祥老人恬淡祥和、静静端坐,当年他出走侗乡、报国从军、就读黄埔的人生经历,一如苗乡侗寨吹响的芦笙,声音跌宕起伏、曲调悠远绵长。

猜你喜欢

天柱侗乡黄埔军校
侗乡娃娃的游戏乐园
侗乡情
走进侗乡校园
情满侗乡呀啰耶
喻天柱作品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浅谈黄埔军校卫生与营养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