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浴血金华保卫战的百岁黄埔生
—— 记七分校军官班三期同学蒋鹏志

2021-01-29高林

黄埔 2020年6期
关键词:织金县保卫战金华

高林

蒋鹏志,又名蒋光德,壮族,1917年7月17日出生于贵州贵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军训 班3期 生。1940年 至1941年,在85师特务连补充连任少、中尉排长,上尉连长等职。1942年夏,调入105师315团任中校代理团长,参加浙江金华保卫战并受伤。1943至1945年,在安徽32集团军第1团1纵队任中校营长、副团长等职。1946年,到武汉蒋介石行营兵役督导处任上校兵役督导官。同年9月,任清剿第1纵队上校团长。1979年3月,在织金县第一建筑公司任建筑工程统计员。1981年,织金县政协成立,历任织金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常委,织金县政协祖国统一、侨务工作组组长。退休后定居贵州省织金县。

青年从军征战抗日疆场

1917年,蒋鹏志出生在山城贵阳。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东北三省,无辜老幼饱受欺凌,万千同胞流离失所。深重国难刺痛了四兄弟中排行最小的蒋鹏志,他立志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1934年,蒋鹏志从贵州省立一中毕业。因其长兄蒋玉冰与陈铁(黄埔1期生,历任国民党85师师长、14军军长等职)是故交,因此,他被陈铁安排到85师特务连。抗战全面爆发后,蒋鹏志随部队在山西闻喜、临汾等地与日军开展游击战。1938年,年仅21岁的蒋鹏志因表现突出升任85师特务连连长。随后,在陈铁的推荐下,蒋鹏志进入西安王曲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军训班3期学习。

1940年,蒋鹏志军校毕业,被分派到52师任少校副团长,与日军周旋于苏、浙、皖地区,在安徽泾县、宣城、樊昌、太平县等地对日作战。

1941年,蒋鹏志参加了山西中条山战役。战役中,所在部队被日军长期围困,没有粮食吃,“当时飞机给我们投放物资,由于飞机在高空经常瞄不准,物资常丢到日军那边去。我们只有靠共产党游击队送的苞谷(玉米棒子)过日子,他们送我们每人一天三个苞谷”。蒋鹏志对当时得到游击队帮助的情形记忆犹新。

之后,蒋鹏志继续转战在抗日疆场,“当时主要以游击战为主,大大小小经历百战”,蒋鹏志在回忆录中写道。

亲历金华保卫战负重伤

1941年11月5日,日军登陆杭州湾北岸,杭州告急。11月中旬,省政府各机关陆续迁至金华。

1942年,蒋鹏志调入105师315团。同年夏天,蒋鹏志被调去参加金华(浙江临时省会)保卫战。回想起自己参加金华保卫战的7个昼夜,蒋鹏志十分激动:“我们本来是3个团和日本人打的,但是另外两个团为保存实力不支援我们,最后就只有我们团和日本人硬打。”后来的战斗进行得十分残酷,部队伤亡惨重,蒋鹏志也在战斗中受重伤。“当时日本人太多了,在与日本人鏖战的7天7夜里,3个步兵连长相继阵亡,重机枪连长负伤,其他伤亡也十分惨重。战斗到第7天拂晓时,日军再次增兵向我阵地猛攻。突然,我前面一个机枪手被击中,我急忙命令右边的重机枪手过来。我当时是站着的,一个日军冲上来一枪正好打在我胸膛上,还好当时我是向右侧着身子,子弹贯穿我右肺从腋下飞出(伤票后来交织金县公安局)。”由于失血过多,蒋鹏志倒地不省人事,被送往医院抢救。他后来得知,接替他作战的指挥官在这场残酷的保卫战中牺牲。不久,金华沦陷。

/ 蒋鹏志的军礼照。

/ 蒋鹏志致台湾同学书信。

虽然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但是蒋鹏志还是感到自责:“在金华保卫战中失去指挥能力,以致阵地失守,金华沦陷,我之罪也。”

1943年,蒋鹏志经过一年多治疗,终于出院,被调至安徽32集团军第1团1纵队任中校营长、副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蒋鹏志先后被调到武汉蒋介石行营兵役督导处任上校兵役督导官、湖北原国民党清剿第1纵队任上校团长等职。1948年,被调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防二厅反情报班任班副,同年6月,调任重庆市反情报队任少校学员。1949年5月,蒋鹏志从重庆回到贵阳,任89军司令部参谋处第2科中校情报参谋。

/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机关干部为蒋鹏志祝寿。

投身桑梓祖统工作

1950年,织金解放,蒋鹏志便在此从事贩盐生意。1952年,蒋鹏志开始接受劳动改造。劳改期间,蒋鹏志发挥特长,为织金县公安局绘制地图近千张。同时,他还学会了统计工作。通过劳动改造,蒋鹏志的思想发生了积极变化。他后来写道:“在此期间,我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真理,我心悦诚服倒向共产党。”

197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宽大释放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的决定,蒋鹏志获特赦。1979年,他被安排在织金县建筑第一公司从事建筑工程统计工作。

1981年,织金县政协成立,蒋鹏志先后担任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常委,并任祖国统一工作、侨务工作组组长,后来又担任织金县黄埔联络组组长。此后,蒋鹏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与去台人员中的原上级、同事和同学联系,多次致信侯腾、黄杰等,论过往、叙友情、谈变化、讲政策。他在信中写道:“俗语云:水是家乡的甜,月是故乡的圆。台湾孤岛形单物薄,依赖外资,仰人鼻息,栖人篱下,绝非良策。希吾公当机立断,速作归计,与家人团聚,同亲友合欢,于己有利,于国有益,未尽欲言,专此敬叩”。理之所至、情之所动,既介绍家乡的发展变化,又宣传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为黔台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如今,走过百年岁月的蒋鹏志沧桑而又坚定的眼神里,有亲历抗战的自豪,几经曲折的感慨,亦有重获新生、为促进黔台交流而倾力奉献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对怡然自得晚年生活的满足。正如他自传中所言:“如今,全家老幼喜笑颜开,儿孙绕膝纵情嬉戏,天伦之乐慰我晚年。每逢闲庭信步,我就联想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共产党使得我全家团聚、安度晚年!”蒋鹏志还说:“我将用我的余生感恩共产党,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光热。我虽年届百岁,但精力充沛!我处在风烛残年,但残烛尚燃!我深知光热甚微,但微热未灭!我坚决在光热未灭之前,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余光余热!”百岁黄埔同学蒋鹏志,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猜你喜欢

织金县保卫战金华
退而不休 “武”出精彩
金华特色小吃
织金县召开“一评三管好”活动协调推进会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打赢蓝天保卫战
织金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SWOT分析
香香树保卫战
地球保卫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