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2021-01-28李华明

考试周刊 2021年10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初中数学

摘 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开始受到诸多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需要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基本学情提前设计问题,并明确问题提出的时机,以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和学生需求。因此,文章从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及特点、应用优势以及应用措施三大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有效落实,能够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

问题导学法重在“问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导学的成果。教师作为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实施者,不仅需要充分挖掘数学课程内容,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究问题的设计内容、设计形式、提出时机,从而使问题真正发挥出导学的作用,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并有效获取相关知识。在这一基础上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优势。

一、 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问题导学法主要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来达到导学的目的,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够直接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改要求,同时也能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与能力。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起到引导性作用,使学生在自觉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相比,问题导学法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性,主要借助多样化的问题内容和问题形式来引发学生的自主性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性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性探索知识,这对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与能力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优势

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这一过程可以指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进而自主进入到问题探究中。可以说,问题导学法若能有效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必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驱动力,一举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得学生更快速、有效地理解问题,逐步掌握课程知识。除此之外,问题导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样的问题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异,教师若能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必然能够进一步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优势。

三、 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问题导学法:情境性问题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自身所存在的抽象性往往会使数学课堂缺少乐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且部分学生还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所以,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课程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性问题的提出落实导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若能从生活出发进行情境性问题的创设,必然能够将学生快速引入到熟悉的环境氛围中,并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与此同时,情境性问题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降低数学理解难度,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更快速、高效。

以《平行线的性质》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并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借助情境性问题来完成教学计划。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该课之前已经对平行线及其判定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我在教学之初先带学生进行了复习,同时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事物,并借助所学的判定知识进行解释,从而借此将学生带入到了关于“平行线”的情境中。之后,我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画两条平行线

AB与CD,再画出一条与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截线EF,并标出它们所形成的各个角。在学生完成这一操作后,我提出了一个情境性问题:如果这是你的同桌给你出的一个谜题,你能不能在测量各个角的度数后说出它们的关系?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也随之要求大家将自己所画的图交给自己的同桌。在提出这一情境性问题后,学生们纷纷进行了交换测量。在学生观察它们关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知识出发进行确定,并为大家留出了思考的时间。一段时间过后,我邀请了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得出的结论,从而初步得出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为了进一步驗证学生这一结论,我要求学生进行再次测量,并提出:大家能否根据测量的结果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呢?借助这一问题,学生在得出结论后开始尝试进行总结,最终明确了三条基本性质。显然,情境性问题的提出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具积极性地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索中,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二)问题导学法:激疑性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疑惑,继而主动展开探究。所以,激疑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只有发挥出问题本身的优势,才能使“导”发挥出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新旧知识的矛盾或者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来制作疑问,从而使学生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下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激疑性问题的设计要将重点放在“疑”上,要确保学生在看到问题后会产生疑惑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生凭借问题所指出的方向自主展开分析、对比、归纳,有效建构新知识。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掌握其解法。同时,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提前设计了一些激疑性问题,以引发学生的自主性思考与探究。在教学之初,我先让学生举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并将例子中的等号改成了不等号。在大家对这一行为产生疑惑后,我进一步提出:如果说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大家能否找到它们的特征?借助这一问题,学生迅速对改变后的方程进行了观察,并逐渐提出了“它们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次数是1”“两边不是等号”等诸多内容。在大家提出各自看法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归纳,使学生了解到了不等式的概念。之后,我让学生各自写出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大家知道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那么知道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吗?通过这一问题,学生开始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而我也鼓励大家对自己所写出的不等式展开解法上的探究。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尝试,从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给予大家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后,我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同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结合大家所提出的疑问,我进行了对比和示范性解答,如:

针对2+x2≥2x-13与2(1+x)=3

在对比中,学生先后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明确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认识到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样要经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过程,而我也强调了系数化为1时,需要注意未知数系数的符号,若其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方向改变。

(三)问题导学法:讨论性问题

问题导学法并不是单单指向对学生个体学习的引导,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群体力量的调动。讨论性问题主要用于小组形式的教学中,重在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同时可以对他人所提出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补充,这对于发挥出群体力量,并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与融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重视对讨论性问题的应用,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在互动交流中得出更多相关信息,并有效解决问题。通过讨论性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发挥出导学的作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的教学为例,考虑到该课所涉及的内容难度不大,所以我决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确保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对新知识的探索中,我在上课后将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向各个小组分发了一张问题卡,问题卡中主要包含以下讨论性问题:

1. 只给一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 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3. 给定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哪几种可能情况?

以上三个问题的提出,重在引发学生的讨论,并为大家提供学习与探究的方向,这对于各小组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探索,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将问题卡发放给学生之后,我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旁观,而是在观察中对一些无法进入小组讨论状态的学生进行了引导和点拨,使得他们跟随问题逐渐投入到了对新知识的学习中。

通过观察,我发现有一个小组在依次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大家都记录了各种想法,且后面标出了“×”“√”等符号,显然表明了其可行性与不可行性。尤其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更是给出了“三个角”“三条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的可能情况,并通过画图,舍弃了“三个角”这一情况。显然,在讨论中,学生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提出了不同的方向,最终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确保各个小组都讨论结束后,我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鼓励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过程和成果。这一期间,各小组内部互相进行补充,而其他小组却积极提出了质疑,从而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跃。显然,讨论性问题的提出不仅发挥出了导学的效果,更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问题导学法:拓展性问题

拓展性问题主要放在教学后期,重视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拓展性问题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已学知识进行延伸,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拓展性问题,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以拓展性问题进行导学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确保大家都能够对问题产生兴趣,且能够在能力之内完成,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除了重视课堂教学外,我还非常关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以真正实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有效内化。为此,我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設计了层次性的拓展性问题,借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后期,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三种有着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实例,其具体如下:

难度一:若一元二次方程x2-4x-5=0的根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多少?

难度二:学校计划在长8米,宽6米的草坪中划出面积为16平方米的矩形地块栽花,使矩形四周的草地宽度一样,求四周草地宽度应为多少米?

难度三:某水果商销售水果,若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将减少20千克。为了保证每天盈利6000元,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

在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后,我将这些问题分发给了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解答和练习。借助这些拓展性问题的提出,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性知识,更对如何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有了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方向,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朝着目标前进。为了进一步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教师要基于实践不断对问题导学法进行创新和优化,以借此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9(36).

[2]王春秀.运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

[3]王目桥.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9).

[4]任建冲.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

作者简介:李华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南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