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2021-01-28高得忠
摘 要: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学生考试成绩,未重视提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这对充分展现数学学科价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十分不利。数学教师需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文章基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重要性,探析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主动探究精神
一、 引言
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将影响其学习效果,因而教师需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数学概念,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与课改教学方向相符。在新课改要求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及能力。针对数学这一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等。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十分重要。其次,与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相符。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但是极具个性,且对自己的发展有一定要求。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可引导学生感受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掌握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及技巧。如此,学生可在课堂上、课后主动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最后,与建立高效化课堂要求相符。目前,数学教师都在探究如何建立高效化课堂,为实现建立高效化课堂的目标,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三、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初学习数学知识时,会对学习数学知识很感兴趣,兴趣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若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解题技巧,则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为避免出现此情况,教师需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比如,教师在进行“认识更大的数”这一小节的教学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引出教学内容,也可通过可展现数字的事物引出教学内容。如,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身高进行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之后帮助其他同学测量身高。在学生身高都测量之后,可鼓励学生讨论各自的身高差是多少。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好奇心较重,学生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测量身高并计算各自的身高差。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表述完毕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方式将学生提到的问题展现出来。采用此种方式,可在加强师生之间沟通的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优化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在黑板上用粉笔为学生写下例题,学生则学习、记录每一道例题的解题步骤、解题方法。此种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沟通及互动比较少,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部分教师并未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方式比较复杂,因而其在课堂教学中仍选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教师需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等图形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教学课件,学生可通过课件了解不同图形的演变过程、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观看教学课件,学生可直观地观测到图形的变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保证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設计探究活动
小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时间坚持。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过程中,需设计多元化的探究活动,基于这些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节教学过程中,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定理是否正确?这个定理是不是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利用小木棒摆出三角形,基于实践探析定理是否正确。学生可利用小木棒摆出自己能想到的三角形,并分析定理是否正确、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可提升学生主动实践探究意识,从而形成探究风气,实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目标。
(四)创造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需依据教材,营造生活情境。通过此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时需保证此情境与实际生活一致,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其深入思考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元、角、分”这一节教学过程中,可营造生活中购物的情境,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商家、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在游戏之前,教师需准备好1分、5分、1角、5角、1元、5元等面值的钱币,保证学生正确区分各种钱币。开始活动之前,教师可将不同面值的钱币发给扮演商家、顾客的学生,并制定好规则。如,学生需要使用不同面值的钱币购买不同商品;以自己手中的钱币购买最多的物品;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购买方案。鼓励学生讨论哪位同学的购买方案最合适。经由生活情境,学生可准确掌握货币之间的转换关系,了解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己视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将自己的意识作为学生的意识。在此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大多以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简单为学生讲解数学定理等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但是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这些学生可能出现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完毕后,教师为学生统一安排课后习题及学习任务,依据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成绩。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虽然可简化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教师未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未重视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能获得认同感且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感比较低,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需求,科学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例如,教师在“从结绳计数说起”这一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古人以结绳计数方式计算日子。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如何推演日子吗?你平时怎么计算日子?”等问题,以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完毕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绳子,以结绳计数方式计算日子。教师也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观看有关结绳计数的视频。通过这些方式,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结绳计数的知识。
(六)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同时,教师、学校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视度逐渐增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不闻不问。教师需要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需主动降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开展探究活动时,不能急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可在一旁适时地引导学生,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在“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节教学过程中,由于此章节的教学任务是保证学生充分认识数位、准确掌握数字比大小的方式。针对此教学任务,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组内探究及讨论,如“一本练习本有多少页?”“一斤花生有多少颗?”“一斤黄豆有多少颗?”等。在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进行指导,以免学生选择不能进行比较的课题。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可充分发挥探究价值,实现探究目的。采用此种探究方式,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数感,学生可掌握对比分析方法,以便其日后对比数字的大小。同时,学生可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要求下,数学教师需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其學习效果。因而,教师需依据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进行优化,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教师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活动、创造生活情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及数学运用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耀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9):621.
[2]张怀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J].考试周刊,2019(54):112.
[3]陈定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读天下:综合,2020(7):1.
[4]陆少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51.
[5]胡朝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0(1):134.
作者简介:高得忠,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康乐县附城学区小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