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方法与知识结构之关系

2021-01-28李锐

锦绣·上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跨学科理念

李锐

摘要:这篇短文用以探讨方法论与知识积累的相互作用。一篇成熟的音乐学论文既要扭住相关元理论(宏观把握),也要落实到有效的材料、案例分析(微观研究)。跨学科研究是当下的治学潮流,这需要学者对扑面而来的诸多理念和方法进行筛选,来指导自身的知识架构。对艺术规律的有价值的的阐释势必要回归源流之考径,而对于源头的认知与不懈探索,离不开理念、方法与知识结构的相互修缮与催生。

关键词:理念;方法;知识结构;民众视野;跨学科

一、理念、方法修缮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催生理念、方法

1、概念梳理

理念,即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方法,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理念和方法都是人的主观能动,而它们的产生则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结构基础之上的。知识对于个体而言是客观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需要我们去接受新的信息,并将它们内化。而“内化”则是将看、听、想等思维过程经过内证实践,所领悟出的具有客观价值的认知体系。这里的“认知”便是“理念、方法”和“知识结构”之间互相转化的关键过程。

2、“理念、方法”和“知识结构”的桥梁——“认知”

我们原有的理念、方法会引领我们去选择、接受新的知识,当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记忆它们的时候,便是认知。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是人们加工信息的过程:一方面,通过理念、方法的引领和主体认知,使得相对客观的信息系统内化为个体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所认同的新的知识和自己原有的理念、方法,结合在一起,就会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个态度体系里就包含着新一层面的理念、方法。如此,便是一个“理念、方法修缮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催生理念、方法”的过程。

二、“宏观把握,微观研究”的理念、方法

在修习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课程期间,老师用一个学期的时间从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研究现状、代表人物以及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向我们作了详细介绍,起到了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其中,对颇具启发意义的便是其“宏观把握,微观研究”的治学理念。

笔者前面从理论角度概括、介绍了理念、方法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据此,“宏观把握,微观研究”的理念方法则是建立在前人几十年治学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的。这八个字的背后是对中国音乐史学、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细致、深入研究,是通过多年的踏实治学,使理念、方法与知识结构相互修缮、催生及其认知体系不断重构的结果。

那么,对于中国音乐史学、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宏观把握的层面包括哪些,微观研究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宏观把握,微观研究”是具备高度囊括性的理念、方法。例如,在音乐学研究中,将横向与纵向的哲学、政治、制度、人文、音乐传播等规律作为宏观把握方面,以它们为引领再去研究相对微观的文献、音乐形态、考古材料(遗址、乐器、文字、图像等)等,这样的治学才是全面、严谨、新颖、有说服力的。例如,以音乐发展是从地方到中央和从中央到地方的收集与散播过程为总领,去研究一个曲牌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联系与差异。因为有这样的宏观把握理念作为引导,就会去翻阅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政治经济学以及不同种类的史学文献等。如果仅仅以一个单纯的音乐分析为研究导向去做音樂学研究,难免会忽略诸多影响音乐发展的规律。因此,宏观把握的内容之界定,是做好一样研究的先决条件。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理念和方法,那就是跨学科研究。在我国史学研究领域,华南学派作为一个研究共同体,凭借长期治学经验,针对史学、人类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理念与方法,其中就涉及到注重民史民俗研究、中外合作、跨学科治学等。

三、“全民众”研究视野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华南学派史学理论溯源》一文提到了“眼光向下”1的治学理念,其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西方史学思想、方法的传入,语史所同仁在从事历史研究的过程中,认为单纯地依靠从故纸堆中寻找材料的纯文献研究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学术发展的需求,他们重新估定文献的价值,开始走出书斋,眼光向下,实地搜罗材料,各种民间文献、实物、语言、图像和口述资料进入了史料的搜索范围。二是在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浪潮中,自新史学家们严厉批判旧史学为“君史”,大力倡导“民史”以来,语史所同仁积极响应学界的号召,以“打破以贵族为中心的历史”,“揭发全民众的历史”为己任,开始眼光向下,关注、发掘底层民众的生产、生活、风俗、文化等领域。2

以上是史学界同仁主张的治学理念,当然对于音乐学特别是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上述材料中一方面主张搜集具体的民间实物资料,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可具体为音乐文献、曲谱、乐器、图像等;另一方面,则是相对抽象的民俗、人文的规律性研究,应用到音乐学研究中便是仪式音乐研究、民间乐团访谈、记谱分析、局内人口述史记录及其生产、生活、礼俗等研究。这些方面作为宏观把握的理念、方法均对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之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多个方面充实我们的知识结构,如此治学才会趋于客观、尽善尽美。当然,“眼光向下”的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建设全民众历史非但不是“向下”,而是一项难度更大、实践性、综合性更强、对人文探索的进一步展开工作,这样的“眼光”是向下还是向上、是短浅还是长远呢?

学界一直以来对于音乐学分析有两个方面的界定,一是音乐文化研究,二是音乐形态分析。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音乐形态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其研究成果作为具体、形象的精神规律用以补充文化研究;而文化研究则指导着音乐形态分析的最终方向。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文献、实物(乐器)、图像、语言(曲谱)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要用到微观研究的方法,而对局内人的仪式、生产生活、礼俗习惯等方面的研究则需要宏观掌握多种方法论,例如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语言学、文化传播学等等。因此,我们从中认识到诸多边缘性学科,形成跨学科治学的良好习惯,从而全面的对某一文化现象进行认知、阐述,这也是现代治学理念的趋势,也正是由于这种理念和方法同知识结构的相互促成,使得华南学派成为中国历史学和人类学界不多见的能够和世界学术前沿对话的群体。3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跨学科理念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用心处事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