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的叙事艺术
2021-01-28蓝卫国
蓝卫国
摘要:苏童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南方,这里的南方,不仅仅指的是地理意义上的南方,也指的是人文精神、道德层面、风俗习惯意义上的南方,因此使得苏童的小说具有了非常特别的氛围和意蕴。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要充分认识到苏童小说中叙事中的南方想象,并从这里出发去探析苏童小说世界中的南方景象。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从具体层面来看,可以细分为丰富的想象力与虚构的激情以及细节的关注,从而给读者带来难以定位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苏童;叙事艺术;想象力;虚构
一、苏童叙事的内在根基
(一)颓败美学的提出及其三重内涵
苏童在短篇小说《木壳收音机》中描写莫医生死去以后周围环境的语言非常传神,在这里,苏童将叙事视角转向夏季的河水以及河水上的人们,在这里,苏童花费大量笔墨来描写河水上的人们,如孙瓦匠与船上女人的对答,这种叙事上的转移给读者一种突兀的感觉,但是又让读者有一种余音绕梁、意蕴不绝的感受。
苏童在其散文中也多次描写家乡的苏州河,在苏童的小说中,苏州河与香椿树街道均是主要的场地和背景,小说中的人物就活动在这个平台上。苏童对于河流的认识是怎样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城市内部的河流,在苏童看来,一座有河流的城市与没有河流的城市的区别在哪里?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苏童的小说中找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童的小说一方面依托于南方特有的地理环境,也就是多河流、多降雨的特点,另一方面,南方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也融入到其小说中,进而成为其小说最根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探讨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及其特点和发展方向。
南方的腐败在苏童的小说中被展示的淋漓尽致,以苏童的中篇小说《南方的堕落》为例,在这部小说中,苏童将南方描写为一个腐败堕落同时又不乏魅力的地方,导致其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其腐败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堕落,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腐败又是南方的根本所在,也是南方一切的根源。基于对南方的这一认识,苏童的小说得以展开,并形成其特有的叙事艺术。苏童的小说,通过一个虚拟的世界,向读者再现了一个腐败而又散发出一种幽香的南方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想象世界的方式。在苏童这里,南方的腐败堕落与人性的污秽紧密相关,也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根基,这种特点直接由人体肉身的弱点和欲望决定,因此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接受,并将其认为是生命的一种本真状态,将其作为生命的一种特殊认知。
(二)颓败美学的产生
苏童小说中的颓败美学,源自当地特有的历史氛围、城市自身的生态地理特点以及当地居民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在苏童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就是对南方景色的描写,在这些段落,常见的意象包括树木、河流、深宅、狭窄的街道和密集的房屋、从窗外晾衣杆下静静流逝的河水等,这些意象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一种相对阴柔、绵软,同时充满了人类生活的气息,好像随时可以迎面碰到一个出发去洗衣服的女人或者下班归来的男人。在苏童的文学场地香椿树街上,人们以一种慵懒散漫的姿态走过,读者可以从他们身上读出南方特有的气息和特征。
苏童小说中的南方城市与作者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存在紧密联系,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的南方城市基本上就是作者自身生活城市的模板。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南方世界一方面是腐败的根源,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生老病死的场地,这里的人们繁衍生息,代代不绝,因此可以说,南方世界也是适于人类生活的一个场地。在苏童小说中,对于南方世界的描绘形成了一副特有的南方生活图景,这里的人们按照祖祖辈辈走过的生活之路继续生存着,不试图改变,也不会有逃离的愿望。苏童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描写十分传神,同时将这种江南小城市特有的生活气息准确传递出来,比如苏童小说中经常出現的晾衣杆,这种物件表现出南方小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落后,也揭示出这种南方小城市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并表现出江南小城特有的娇弱与生活特征。
与作者家乡距离很近的上海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对照,在苏童短篇小说《红桃Q》中,小说中的主人公与父亲一起来到上海,作者借助他的视角描写出自己眼中的上海,那是一座“灰蒙蒙的死城”,这时是一九六九年,因此这里的描写也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作者将上海与香椿树街道的生活气息进行对比,就更加凸显出香椿树街道浓烈的生活气息,并与上海的死气沉沉形成对比。当然,在这里,两个城市的区别主要存在于作者的文学作品中,不能与现实直接划等号,但是这种文学演绎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受。
在研究苏童小说的叙事艺术时,我们自觉将作者自己出生成长的苏州作为其文学叙事的起点,这是基于其小说和散文等众多文学作品的特征看出来的。比如在其随笔《夏天的一条街道》中,苏童描写了夏天街道边各种人们的形态,在这种描绘中,作者不仅准确还原了那个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种生活和气息。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当地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并指出这就是真正的南方人。这里的南方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均处于一种休憩状态,还远远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催促,依然是当地延续了多年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进一步分析苏童小说中各个事件的发生地,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众多事件都发生在一些小地方,比如小城的公园、里弄和家里或者河面的船上,等等,另一方面,苏童小说中的事件,虽然不乏人性根本性的冲突及其由此而来的剧烈矛盾,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血腥场景,但是这种矛盾依然是简单的人性上的冲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压迫或者孤立,因此苏童笔下的南方世界,虽然腐败但是也不乏生活的魅力和美学特征。
苏童的小说中充满了对南方这种小城的描写,尤其是对于其中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的描写,在苏童看来,他的小说从家乡的街道出发,并最终回归到原有的香椿树街道,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向读者揭示出一幅幅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南方生活图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基于人性的固有的缺陷导致的各种生活惨剧,尤其是人受到情欲的驱使做出的罪恶之行。作者对其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描摹,并将其与南方城市特有的生活气息结合起来,促使读者对南方生活图景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三)颓效美学的文本表征
要想深入了解苏童文学世界中颓败美学的特征,需要再次从其小说世界入手,发现其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需要掌握小说中人物的行为特征。以《南方的堕落》为例,在其中有一个人物,就是梅家茶馆的主人金文恺,在小说中基本上没有金文恺的存在,根据小说中的描写,金文恺很少出现在大街上,总是居住在一个黑暗内室中;关于金文恺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很少洗澡,身上长满了各种疥疮,这种描写让读者不免觉得难以接受,同时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幽暗、神秘、恐怖的氛围。作者借助金文恺这个人物再次向读者揭示了香椿树街道那隐秘的历史,并对梅家茶馆的历史进行追述,而梅家茶馆的历史充满了各种人性上的丑剧,包括各种奸情和谋杀,这是南方由来已久的堕落的源头,也是南方人已经熟悉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难以改变的历史发展,也是香椿树街上人们不得不接受的命运。但是作者显然不满意这种历史和现实情况,他再次通过小说意象表达自身对香椿树街道的观感,提出要从这种腐败的历史中逃离的愿望。
苏童小说中对于颓败美学的描述还关系到另一种形象,那就是妇女,以梅家茶馆的老板娘为代表,这种女性人物是苏童小说中色欲想象的对象,也是推动小说情节前进的一个关键人物。具体分析苏童小说中的这个人物,姚碧珍在年轻时,是一个美貌同时又比较轻佻的人物,她对另一个人物金文恺具有强烈吸引力;随着时间流逝,姚碧珍虽然变老了,但是依然风韵犹存,她身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肤色雪白,比少女还要细腻,这种描写直接与人性中的情欲相关,因此可以说,在苏童小说中,姚碧珍这类人物可以作为色欲想象的产物。这種女人对于自己的力量拥有充分认识,因此他们会利用自身优势,驱使男人为其所用,同时这类女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引诱并驾驭男人,他们往往无往不胜,将男性玩弄于鼓掌之上。对这类人物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香椿树街道的腐败感,也凸显出南方小城人们的生活精神状态,凸显了江南水乡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在苏童小说中,姚碧珍这类人物很多,还包括红菱、李昌等,苏童在大量小说中对这类女人进行描写,展示出香椿树街道上人们在不洁的情欲的推动下采取的各种行动,并由此揭示出香椿树街道上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在这里,南方人面临的最大的腐败源于情欲。这种描写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于南方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因此促使苏童的小说基于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感,并发展出一种特有的人物心理。此外,在苏童小说《1934年的逃亡》中,作者以一个奇特的故事来展示人们在自然原始动力的驱使下进行生殖活动与血统传承做出的努力,这种行为展示出南方人在生殖活动中强烈的动物性,同时也笼罩在一片强烈的腐败感中,带有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同时还具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同时也是人类得以繁衍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
在苏童的小说中,经常将矛盾进行酝酿,然后到了高潮时集中爆发,在小说中,作者将主要人物的行为集中到一个主线上来,并纠结其中的矛盾关系,最终促使人物的矛盾得到激烈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呈现的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和变化,同时也展示出香椿树街道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在苏童小说中,还会出现各种超现实形态的物体和人物,包括各种巫师、神密的老鼠等,这些形态在小说中出现,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增加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展示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促进人物行为得到深刻解释,具有促进小说整体推进的效果。
苏童小说的叙事艺术从整体上来说,无疑具有一种前后贯通的特点,这主要指的是他以故乡为原型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其中尤以香椿树街道的各种人物故事为主,在这些小说中,作家以对人物行为和内心世界的描摹为重点,关注人物内心世界及其与外部的冲突,以及由此而来的激烈冲突,并在这个过程中揭示南方人特有的生活精神状态。
二、叙事表现模式
(一)叙述视角: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
叙事视角指的是小说叙事过程中采取的角度,叙事视角对于小说作品的结构与形式具有关键影响。小说采用何种叙事视角,直接决定了其故事的讲述方式。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选择哪种叙事视角,关系到作家对叙事对象的控制,同时也是作家个人小说认识、生活认识以及认知方式的体现。一般来讲,最常见的叙事视角是第三人称以及第一人称。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小说,很容易取得读者对作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这是因为小说中的“我”成了作家的代言人。不仅如此,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小说,叙述者不仅仅讲述故事,同时也是小说事件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是小说中的一个具体角色。苏童经常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但是其第一人称小说的叙事自我与隐含作家的关系与其他作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其叙事功能却与其他作家不一样。具体来讲,苏童的小说受到西方特别是法国作家的影响较深,具体表现为小说叙事自我的非角色化。
先简单分析一下小说中叙事自我与隐含作家的关系。在小说发展早期,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中,作为叙事人的“我”,在具体的事件中往往担任相应角色,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夹杂一定的议论或者抒情内容,这个叙述者的声音与隐含作家的声音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具有一定差异。这是因为,第一人称小说背后还有一个隐含作家,这个作家超出小说中的“我”,不仅能够主导小说故事进展,还可以以更高的高度注视小说的整体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叙事自我与隐含作家在思想认识、情感状态等方面出现差异甚至形成对立都是经常出现的情形,尤其是在现代小说中。这促使很多作家进行创新和实验,其中苏童就是一个反传统的作家,具体来讲,在苏童的第一人称小说中,其叙事主体的思想价值取向往往与隐含作者不一样。这个特点见于苏童早期以及后期的各种作品中。
以苏童的小说《1934年的逃亡》为例,这是一个叙事方法非常奇特的小说,具体来讲,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但是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在小说事件发展过程中并不具有实体性存在,也就是说,在《1934年的逃亡》这部小说中,进行叙事的第一人称来自故事之外。有的研究者认为,小说中进行讲述的主体并非作家苏童,这种认识不需要特别说明。因为在小说叙事过程中,叙述者独立于小说作家,与作家本人不能等同。基于此,针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这部小说反映了作家试图通过语言来理解建构历史的努力,同时也是作家对自己家族情感的反思与再现。
苏童的小说中,注重对人性深处幽微的动态进行描摹,尤其是注重描写在情欲推动下人们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变异,这种描写贯穿于苏童小说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其众多以香椿树街道作为主要场景的众多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大量人物及其行为,尤其以梅家茶馆的老板娘为代表,这种女性人物是苏童小说中色欲想象的对象,也是推动小说情节前进的一个关键人物。具体分析苏童小说中的这个人物,姚碧珍在年轻时,是一个美貌同时又比较轻佻的人物,她对另一个人物金文恺具有强烈吸引力;随着时间流逝,姚碧珍虽然变老了,但是依然风韵犹存,她身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肤色雪白,比少女还要细腻,这种描写直接与人性中的情欲相关,因此可以说,在苏童小说中,姚碧珍这类人物可以作为色欲想象的产物。这种女人对于自己的力量拥有充分认识,因此他们会利用自身优势,驱使男人为其所用,同时这类女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引诱并驾驭男人,他们往往无往不胜,将男性玩弄于鼓掌之上。对这类人物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香椿树街道的腐败感,也凸显出南方小城人们的生活精神状态,凸显了江南水乡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苏童小说叙事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经常将矛盾进行酝酿,然后到了高潮时集中爆发,在小说中,作者将主要人物的行为集中到一个主线上来,并纠结其中的矛盾关系,最终促使人物的矛盾得到激烈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呈现的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和变化,同時也展示出香椿树街道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在苏童小说中,还会出现各种超现实形态的物体和人物,包括各种巫师、神密的老鼠等,这些形态在小说中出现,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增加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展示小说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促进人物行为得到深刻解释,具有促进小说整体推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海. “纸上的南方”——论苏童小说的空间叙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147-155,209.
[2]储阿敏. 论苏童小说戏仿叙事原型研究[D].安徽大学,2017.
[3]付丹. 神性与颓废:苏童小说的生命叙事形态[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4]刘馨丹, 宋剑华. “阳光下的血迹”——论苏童小说《西瓜船》对立叙事中的复杂性[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2): 10-16.
[5]王文彤. 论苏童小说“杂色化”叙事特征[J]. 北方文学:中, 2017(8):27-28.
[6]兰红玉. 苏童长篇小说《黄雀记》的叙事学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20).
[7]张冉, 沈宁. 论苏童小说的影视改编[J]. 电影文学, 2017(22):87-89.
[8]李壮飞. 论苏童小说的“世情”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7.
[9]张子晴.试论苏童小说里的逃亡主题——以《米》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01):34-37.
[10]郝帅. 论苏童小说中的苦难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8.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厂圩小学 5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