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1-01-28侯延芮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仁政孟子价值

摘要:孟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生活在战国中期,在当时已经有许多国家成为封建制国家,因此,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在治理国家的层面上,他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仁政”学说,将孔子对个人的要求提升至治理国家、社会之中。虽然他游说各国国君未果,但他的仁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之后数千年我国各朝代的主流政治思想。

关键词:孟子;仁政;价值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性善论”为前提的,因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一个掌权者才会施行“不忍人之政”。他把仁义道德推行到社会、国家的治理之中。

1、他继承了孔子的“忠恕”思想,提出“推恩”原则

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的道德修养,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推恩原则”,把自己对父母亲人的爱推及至四海,他认为“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尽心下》)在此也看出了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有“等级”的爱人原则。孔子认为“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可见,孔子认为对人的“爱”应当从身边人爱起。他对“推恩”这一思想的看重体现在他在《梁惠王》篇中对“推恩”的描述:“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2、解决民生问题—为民置产

孟子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首要的便是为民置产。他认为人民只有在丰衣足食的情况下才不会去胡作非为,并接受教化。他在《梁惠王》篇中说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生产力低下,百姓都从事劳动种植粮食,并且百姓只有在丰衣足食的条件下才会安稳下来,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改朝换代都是因为百姓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无法存活下去,所以才会揭竿而起,改朝换代。孟子认为人民有土地、宅园、有桑麻、家禽、家畜、有丝衣、有肉食,是仁政的结果,并且他还主张轻徭薄赋。他说:“易(治)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尽心上》)只有给百姓土地,并且轻徭薄赋,百姓才会富有。

3、重视教育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富而后教”的思想,他提出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

孟子认为好的教育比好的政治手段更加得民心。他强调了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说“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离娄上》)孟子认为若是不施行教育,百姓便会不明人伦,造成盗贼四起的局面,那么这个国家便离灭亡之日不远了。

4、民本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离娄上》)他认为桀、纣失去天下的原因是失了民心,一个统治者得到民心才会得到天下,因此,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一直认为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百姓富足强大了国家才会强大,百姓衰颓了,国家就衰颓,并且这一民本思想也影响了我国封建社会君主的目标以及评价统治者是否为明君的标准之一。

二、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评价及其当代价值

对一种思想的继承需要结合这个思想形成的环境以及时代背景,才能对它产生正确的认识,孟子的仁政思想需要我们客观的对它进行评价。

(一)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评价

1、积极影响

(1)重视百姓的作用,提升了百姓的地位孟子提出这一思想从实际层面来讲无论是提倡王道,为民置产,还是重视教育,都是对百姓有利的,他提出的“民贵君轻”能够激励君主重视百姓,他认为百姓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孟子的思想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2)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长期的发展。在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他提出的王道、重民、富民、教民等思想能够缓解百姓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并成为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统治者的学习内容,为维持社会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1)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孟子的这一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他将百姓视为统治的对象,并没有将其视为国家的主人,而是想通过这些“仁政”留住百姓,得到民心,以便更好的统治他们。

(2)有明显的封建等级观念。孟子仍旧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拥护者,他认为自觉地遵守等级划分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这一观点贯穿着他整个仁政思想的始终。

(二)孟子仁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从今天来看,孟子提出的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巩固君主的统治地位,但是這些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吸取以民为本的思想,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在我党看来,便是坚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人民二字重若千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一切,正是中国制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最深层的政治伦理”。

2、吸取为民置产的思想,维护好劳动人民的利益。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对农业发展十分重视,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十九大之后对土地承包年限延伸三十年等都是为了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国家还继续出台政策如:设置低保户,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政策等,为百姓吃一颗“定心丸”。

3、重视教育。“少年强则国强”,人类是以代际传承来进行发展的,孩子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我国为其发展也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都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利于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仅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有更多的进步,也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体现,所以就要求我们在继承时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方勇. 孟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15.

[2]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康汉卿,李嘉.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现代交际,2019(12):220-222.

作者简介:侯延芮(1995-)女,汉族,籍贯:陕西富县,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与政治文明建设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61)

猜你喜欢

仁政孟子价值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孟子说仁德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