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心”的思考

2021-01-28喻利福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

喻利福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常用词语切入思考,在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声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和完善中国声乐教学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相由心生;爱美之心;此心光明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声乐学习,应该考虑到学生自小的生活环境。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人们,长时间生活在一个环境,就形成明显的地域性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形成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儒释道传统文化,所以,声乐教学中,应该考虑到这种潜在隐藏的血脉传承,着眼于本土文化。

人的“心”是什么?人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是说的心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老,功能减弱;人们又说“我心永恒”,这说的是精神层面的了,简要阐述,精神层面的“心”是指一个人来到世上,经历不同环境的生活、学习、工作,形成当下独立的能动思维形态,既区别于其他生命体,又与其他生命体本质上相通,每个人的“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会随着人生过程的进行而变化。

声乐教学,是教给学生身心参与的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既需要生命体“心”的支持,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心”的参与。下面就声乐教学中“心”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点滴思考。

一、理解“相由心生”对声乐演唱的启示

“相由心生” 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一种说法是指外界现象取决于内心所想,即“境随心造”,世间的万事万物,会因为人的内心境界不同,而感觉不一样;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的外在相貌,受内在心地或心境的影响,就是说人的相貌,会随着人心境的不同而变化。有一种说法,人在四十岁之前容貌是爹妈给的,四十岁以后的容貌,是自己的生活磨砺中,逐步形成的,特别表现在气质上的不同。

理解这些说法后,对声乐教学的启示是什么呢?选择的声乐作品,要适合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选择正面教育的声乐作品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作为。只有选择充满正能量的声乐作品,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才能教给学生以善良、博爱、感恩的心看这个世界。生命是美好的,身处这个社会正经历着百年巨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怎么样把优秀的艺术作品教给学生,是必须考虑和探索实践的问题。

2)建议选择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作品。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八四零以来中国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局面。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踏踏实实地服务于社会,既要考虑声乐的艺术功能,提升生活品质,也要落实到时代的土壤,维护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声乐教学中,选择积极向上的、缅怀历史的、憧憬美好生活的声乐作品,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是对今后生活工作的正面引导,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品质,以及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

二、从孟子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思考聲乐教学。

人心都是相通的,人们总是喜爱美好的事物,人们喜爱风景美,赞扬春天柳绿桃红,夏天鸟语蝉鸣,秋天桂子飘香,冬天瑞雪纷飞;人们喜欢每一个人的内在美,并把本性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称为为心灵美;人们喜欢艺术美,婀娜多姿的舞蹈,行云流水的书法。

对声乐教学的启示是什么呢?从审美角度选择声乐教学曲目。

1)建议选择声乐作品符合学生的审美水准。每位学生的先天条件,再加上生活环境和学习经历,决定了这个学生审美方向,教师选择教学的声乐作品,应该考虑到这些基本因素。当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人生阅历的积累,声乐作品也应该有预见性地布置安排。

2)建议选择赞美家乡、祖国的声乐作品。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在声乐作品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对于初学声乐的同学,作品的选择可以考虑广泛流传朗朗上口的声乐作品,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验证,歌词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太阳月亮、父老乡亲,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每次演唱都有会新的触动,更耐唱。选择适合嗓音条件和演唱能力的声乐作品,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教师需要有广泛的教学曲目积累习惯,和长期敏感的教学反馈积累。

三、从王阳明的“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思考声乐教学

王阳明先生是明代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中国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者,“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的字面意思是:此生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没有什么遗憾了,需要什么言语呢?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一个人的内心明亮,这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对声乐教学的启示是什么呢?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

1)摒弃学习声乐的功利思想,循序渐进打好基础。现实社会之中,有的人为追求财色名利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并且无法摆脱,都是因为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修炼,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在声乐教学中,要警惕不要一味的贪图大作品。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每一节课实实在在的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个细节,避免做表面功夫走程序,没有针对性的办法,或者一股脑儿地陈列学生的不足,没有抓住主要问题,最终只是浪费了时间。

2)培养学生强大的光明内心,冥想作品的外延境界。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日常教学中,肯定学生的点滴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对舞台实践的积极心理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强大自信心,才有足够的能量在舞台上拥有足够的气场,同时通过对作品内涵的把握、想象,冥想构建一个艺术的空间,并且渲染扩大这个空间,而感染到现场的所有观众。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释道文化为主形成的,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上三点思考,是作者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时,联想到的一些点点滴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们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佛教经典《无常经》

[2]《孟子》美学思想探源 李胜超《青春岁月》2011

[3]《王阳明全集》2011年10月12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出版

成都大学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