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永葆青春的基石
2021-01-28第一财经评论员李攻
□ 第一财经评论员、本刊特约专家 李攻
11月初,张瑞敏辞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职务,将接力棒交给了周云杰和梁海山。周云杰当选新一届董事局主席,受聘为首席执行官;梁海山受聘为总裁。
可以说,无论是在中国商业史,还是世界商业史上,张瑞敏均享有盛誉。他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张瑞敏辞任之际,海尔集团对张瑞敏给出了“四个一”的高度评价:打造了一个全球化企业;创立了一个世界级品牌;首创了一个引领的商业模式;缔造了一种创客文化。
张瑞敏不但是海尔集团的“教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缩影,他获得这一评价恰如其分。更为重要的是,赓续张瑞敏代表的企业家精神是海尔集团继续前进的基石。这一点,不单对海尔集团适用,对所有企业都适用。
张瑞敏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
张瑞敏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首先表现在果敢。
直到今天,他最具标志性的“动作”——砸冰箱,仍然让人记忆犹新。1985年,张瑞敏在众目睽睽下将76台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砸掉。在那个年代,冰箱是极其稀缺的东西,一般家庭只是听说过,没见过。张瑞敏当时怒砸冰箱其实砸掉了许多“钱”。但正是这一砸,砸出了张瑞敏的果敢,也砸出了海尔的声誉,更砸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
当时,海尔集团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已经连续换了三届厂长,但都无法将其拉出亏损的泥潭。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没有一点果敢精神是不行的。回顾40多年来成长起来的知名企业,包括华为,也包括联想等,果敢是企业创始人的重要精神品质。这一点,正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某些品质。
但果敢不是蛮干,而是要指明努力方向。在张瑞敏怒砸冰箱之后的1988年,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1990年,海尔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海尔又获得全国十大驰名商标。当时,“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经验”已经广为人知,而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张瑞敏是重要的开创者。
张瑞敏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表现之二是持之以恒。
40多年来,中国家电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张瑞敏带领的海尔集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引领着中国家电行业发展方向,为中国家电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对张瑞敏的评价。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持之以恒是一个重要因素。
张瑞敏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表现之三是勇于创新。
这里仅举一个例子。2005年的时候,海尔集团的年营收已经超过千亿,也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品牌,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此时,正处在“高光时刻”的张瑞敏敏锐地觉察到“变”的重要性,也就是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年,张瑞敏在海尔全球经理人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人单合一”的理念,就是把每一个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从“人单合一”理念出发,张瑞敏又延伸出了“生态链小微群”“人单合一计分卡”“共赢增值表”等管理理念。
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在2005年召开全球经理人大会,是因为彼时的海尔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企业。2001年,中国加入WTO,张瑞敏在这个阶段抓住了机遇,带领海尔集团开始去海外建厂和并购,开启了全球化战略。因时而变,也是创新的一部分。
张瑞敏说,一切都是用户说了算,一切都在变化。通过“人单合一”理念,海尔内部已经“创客化”了。所有“单位”都要找“单”,也就是用户需求。找不到“单”,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与当前互联网大势下的定制思维是一致的。
今年9月,张瑞敏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主席埃里克·科尼埃尔联合签署首张人单合一管理创新体系国际认证证书,开创了中国企业从接受国际标准认证到输出国际标准认证的新时代。这是对张瑞敏创新思维的充分肯定。
新发展时期的企业家精神
作为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第一批杰出企业家,张瑞敏退休了,王石、柳传志、宋志平等也退休了,还有更多的知名民营企业也完成了新老交替,而老一辈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应该得到赓续。同时,在新的发展时期,又对这些企业新的掌舵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就是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
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如上一代企业家一样,首先是必须具有爱国情怀。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有较大的篇幅是讲弘扬企业家精神,其中强调的第一点是爱国情怀。他讲道,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第二点还是创新。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创新要有更加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对企业家来说,有多大的视野,才能有多大的胸怀。在过去10年中,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现在的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的能力,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要向处于头部企业行列的华为等学习。
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第三点就是要遵纪守法。没有规矩,没有严厉的执法,没有相应的处罚,就无以成方圆。在法治不健全的时期,有的企业可以钻政策的空子,但现在法律的“网眼”越来越密,再想钻空子是不行了。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
新时期企业家精神与国企改革
企业家精神是融会贯通的:对民营企业来说,其具备基本的变革“自觉性”,好的东西要继承,不好的东西要摒弃,不因时而变就会大大缩小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国有企业来讲,企业家的精神还是要专注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为国企注入活力,提供发展动力。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中央企业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改革任务。同时,国资委要求,各中央企业、各地要将改革考核评估的结果与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挂钩,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挂钩,并纳入各级党委巡视巡察范围,积极鼓励各单位探索建立将改革考核评估与其他综合考评结果挂钩的机制。
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关键时候,没有企业家精神是很难达成目标的。国资委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加快形成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建立健全能定责、可追责的考核和评估机制。坚决杜绝“纸面”改革、“数字”改革。“一把手”,其实就是企业家。
考核是硬指标,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这个“软指标”的激励作用。张瑞敏等企业家留下的精神“遗产”,也就是企业家精神,永远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