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与社交诉求的关系研究
2021-01-28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自我呈现是指个体试图通过管理他人对自我印象形成的有关内容或形式的呈现,以便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国内关于自我呈现的相关研究表明,微博中自我呈现旨在于塑造并展现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微博中的表演是以现实生活中的表演行为为立足点,为呈现更加良好的自我形象奠定基础”。社交诉求指体参与网络社交时存在的内在驱力,以来满足一定的内在需求。Ellison认为通过社交媒体,人们能够维系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他人沟通交往,同时能够分享信息,获取一定的社会资本等。戈尔曼认为个体期望获取社会的赞扬并对交流互动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自我呈现的诉求。不同的社交平台采取的自我呈现策略与其使用的诉求也不同。
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等20个省市共470名微信用户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编问卷《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策略的调查问卷》,探讨不同群体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策略和社交诉求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当下的社交平台发展。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半数以上的被试认为自己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属于正面为主,他们倾向于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观点、旅游或美食照片,分享的内容也更积极、健康。而倾向不明显也有36.6%,负面为主却仅占2.2%,这可能与被试积极展示良好的自我形象有关。Tedeschi研究认为人们为了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通常以自我美化、自我提高等方式给他人呈现正面形象,而社会赞许效应也影响着用户在自我呈现时的表达形式。
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各维度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积极理想策略、消极泛化策略、隐瞒掩饰策略。同时研究发现,在隐瞒掩饰的自我呈现上,男性的得分要高于女性,并存在显著差异;而积极理想自我呈现,女性得分要高于男性得分,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女生情感细腻,比较在意自我形象,因而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呈现策略。同时研究还发现,青年相较于青少年及中年更倾向于选择隐瞒掩饰的自我呈现策略,但中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消极泛化的自我呈现策略。究其原因,青年群体中大部分为大学生,没有经历社会上的磨炼,中年群体经受的压力更多,因此中年人使用消极泛化的自我呈现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研究发现,在娱乐放松和主观规范两种社交诉求上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男生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显著高于女性,说明男性较容易受周围好友的影响。叶凤云研究发现,在娱乐放松诉求下,男性通过错失焦虑可能出现沉迷;而在信息共享诉求上,青少年不论性别皆可因为错失焦虑的调节作用出现社交媒体沉迷[1]。从年龄上看,青少年正处于学习关键期,家长对青少年上网的时间进行了限制或沉迷于大型网络游戏,因而较少选择将朋友圈作为消遣的平台。而中年人则由于识字及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娱乐放松的诉求也不强。
关于朋友圈积极自我呈现策略与社交诉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隐瞒掩饰策略与社交诉求的五个维度皆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积极理想的自我呈现策略与自我展现的社交诉求间的相关性最高,和信息共享、人际互动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同时在回归模型中,自我展现的诉求对积极理想策略的预测β值为0.306,表明自我展现对积极理想的自我呈现策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有研究者认为,自我信息的分享能够让他人更好的认识自己,促进双方的情感。用户出于自我展现的诉求,他们希望通过朋友圈向他人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并获得赞赏,并塑造良好的形象,会在发布朋友圈时对图片、文字进行精心的修饰,这便是一种积极理想的自我呈现策略。积极理想的自我呈现策略促使群体采取更积极的行为,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获取重要社会信息,朋友圈也成为他们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渠道。但在申笑的研究中发现,积极的自我呈现极端化之后使用户在发布朋友圈时重心偏向于炫耀、虚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理性的消费,攀比现象盛行,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亦容易因从众心理也陷入攀比阵营,与此同时过多商业信息涌入朋友圈,导致无用信息剧增,使部分用户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减少朋友圈的观看次数。有数据发现,2017年开始,有很多用户开始不发朋友圈甚至逃离朋友圈,这也是他们选择消极泛华呈现策略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进行自我呈现时必须加强自我认识,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在采取积极行为以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要把握恰当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