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导向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环境心理学教学模式探索

2021-01-28

河南建材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调研教学内容

陈 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50065)

0 前言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周围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行为模式及对于空间环境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和探索。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下的环境心理学更加关注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建筑、景观、城市综合环境与人的活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当前的环境心理学教学中,探讨环境心理学教学模式,如何做到环境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并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课题项目进行一定的实践应用,具有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双重意义。

1 环境心理学教学模式

城乡规划的环境心理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环境认知、环境评价及环境与人的行为这三大部分内容进行讲授,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环境心理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进行紧密结合,通过任务设置,运用调研实践的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对不同空间中人们的环境行为及空间问题进行调研总结,训练学生正确把握环境认知、环境评价及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进行人们环境行为的验证与探索,尝试提出问题及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中调研与课堂讨论贯穿整个教学时段,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1]。

2 环境心理学的“践行”教学内容组织

2.1 环境认知教学模块的践行

环境认知教学模块的内容主要为环境知觉、环境认知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我校校园内部空间场所设置两个任务:一是课程任务要求同学们对于校园进行认知地图的绘制;二是运用知觉认知理论对我校空间环境进行解析,并对我校东西餐厅进行环境体验。学校餐厅进行了航空文化主题的改造,装修风格、环境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同学们对我校餐厅的空间环境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进行了体验,从色彩、嗅觉、空间高度触觉及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如拥挤感、烦躁等环境影响分析,对人类知觉感知环境的差异有了深刻认识。在调研中同学们对我校的空间布局运用生态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进行解读,并进行了认知地图的表达[2]。

2.2 空间行为教学模块的践行

空间行为教学模块关注个人空间、私密性与领域性,调研了空间行为环境需求。同学们对在不同空间环境中活动交往时的个人空间尺度、私密性、领域性需求,学校图书馆、餐厅、宿舍、教室、操场中的人群行为,图书馆中占座行为与人的领域性的关联及相关背景应激元素拥挤性进行了深入讨论。图1 是对学校图书馆中学习场所偏爱行为的分析。

图1 对学校图书馆中学习场所偏爱行为的分析

3 场所评价教学模块的进行

场所空间环境的评价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城市环境的体验与认知、场所的空间活动研究与评价意向、城市环境的应激影响因素。本教学模块的课程任务设置以城市社区空间环境的更新改造为研究目标,是环境心理学所学理论的综合应用。课题任务选址为郑州市祭城街道办事处下属10 个社区,各社区均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的农村社区,建成使用时间为2006 年左右,均经过统一规划。社区占地面积15~25 hm2,社区的区域范围合适。社区人口主要为原住村民及租住人口,整体人员构成复杂,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课程考核表

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社区环境的特点分为两大主题: 社区物质空间及社区的人文环境的变迁。在快速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下,教学任务探讨了村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居民的身份变化、职业变化、行为习惯的变化对于社区空间环境的要求及影响,社会影响因素如外来租客与居民的相互影响,社区不断增加的交通停车压力、信息技术对于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影响。传统聚落文化与社区生活更新及社区文化与环境的传承也是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对不同社区进行了总体规划的认知,对总体空间环境进行了评价,对于村民的生活习性及社区内的空间活动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社区的更新改造的探索,物质环境的更新从社区建筑、道路、景观等基础设施级公共设施的展开进行,社区文化环境从社区村民传统的村规民俗、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即贴合教学大纲,又与城市设计、社会学等课程紧密联系。

4 环境心理学课堂“践行”教学的完成

4.1 课堂教学与实例教学相辅相成

在实践任务调研前,先进行理论的学习,或预习,在实践调研中体会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在调研完成后完成调研报告,并制作完成PPT。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了汇报讲解,反复印证强化了理论的认知。通过此种方式,同学们对空间环境中人们交往所需求的个人空间的尺度,环境设计中私密性、领域性、社会背景应激源对于空间环境的影响有了深刻的理解[3]。

4.2 开展教学讨论

教学内容的展开与城市的发展热点问题进行紧密结合,同学们从城市广场舞的噪声扰民问题拓展到社区广场选址布局、和谐社区环境设计、人们不同层次需求进行了讨论。组织同学们在课下观看视频资料,城市发展系列纪录片《城市的远见》,进行不同城市体验及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更新问题的讨论,与城市规划相关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充满实践案例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对课堂学习兴趣浓厚,讨论激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鼓励同学们参与竞赛

鼓励学生自愿组合参加相关城市设计、规划设计课程的比赛,以便促进同学们深层次地学习。同学们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绿色校园概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城乡社会调查作业评优竞赛,谷雨杯建筑设计大赛等,在竞赛中环境心理学理论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同学们的综合设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4]。

5 教学考核改革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课程过程的评价。本课程考试评价由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及践行任务完成成绩,每个教学任务分值比例不同,既注重同学们的实践调研,也强调同学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演说能力的提高[5]。空间行为及环境评价践行作业,同学们需要把自己调研成果结合教学理论完成课堂教学。每组同学有15 min 的课堂汇报,进行同学互评,并且将考试成绩计入成绩评定中(见表1),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的学习过程。

6 教学反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反馈,同学们还是比较认可与接受“践行”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灵活,同学们普遍反映专业素养能力在以下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们对于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研究理解深度,了解到社会因素、空间因素、文化因素对于环境问题都有很大的影响,更加重视相关课程的学习,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够统筹完成各项调研工作在课堂讨论、汇报讲解时也能谈吐大方、有条不紊地完成。

经过践行,同学们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有了很大的认识,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状态,关注城市环境生态建设,为人们创造优美、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是我们的基本责任。

7 结语

同学们在实践调研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空间环境营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从环境心理的视角对空间环境进行分析与解读,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规划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城乡环境规划实践中,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城乡宜居环境。

猜你喜欢

心理学调研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