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通视野解读“双循环”和交通服务双循环
2021-01-28许云飞
许云飞
(1.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31;2.青岛市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 青岛 266102)
引言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特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称“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分组讨论时,进一步阐释了“双循环”特别是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内容。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于是,继“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基建后,又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双循环”出现在国人面前。“双循环”是应对当前国内外风云变幻的重要国策和国家级战略,通过对双循环的理论进行探析,从交通视野解读“双循环”的内涵以及国家交通服务双循环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
1 “双循环”的理论探析
1.1 “双循环”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
“双循环”是指存在于物体内部物质交换的内循环和存在于物体与外部世界物质交换的外循环的简称。从理论上看,“双循环”问题可以用系统论来研究和诠释。
“双循环”是一种普遍现象。譬如人、动物、植物,都是通过新陈代谢的内循环和吸纳吞吐的外循环这个“双循环”来强身健体,延续生命目的。由此可见,正是“双循环”的存在和运作使得系统可持续发展。因此,“双循环”的实质是系统论中的可持续发展。
1.2 适时调整两种循环的比例是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事物发展是有序列规律的,即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序列内容才能适应环境达到健康发展。因此,要使“双循环”的发展能够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明晰其发展序列规律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内外循环的比例,以适应序列规律。
1.3 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是国家发达的标志
“双循环”中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格局是发达国家的标志。查验发达国家“双循环”比例,发现强国的内、外循环经济占GDP的比例,一般为80%和20%左右。因此,调整我国内、外循环比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既是必由之路,又是我国开始走向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1.4 可以采取内循环为主体格局的条件
提高内循环比例,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双循环格局,是需要审慎从事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有四个前提:(1)事物发展的结构功能已经就位。(2)系统内部存在超循环机制。即系统运行已经具备产生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而且这种超循环机制效率在不断提高。(3)系统凭着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已经成为能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4)系统已经生成强大的安全、免疫子系统,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5 推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英明决策
(1) 按照系统论的发展序列规律,已到应该采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时候。(2)我国国内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相对协调,产业门类齐全,供应链相对完整,超大规模市场已成雏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整个经济社会结构功能相对稳定,并初步就位。(3)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已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初步形成鼓励创新的风险资本投资等机制;同时,已经明晰提高循环效率的关键是减少耗散,降低分配、交易、流通、消费四大环节中的成本,并且已经找到通过畅通交通体系,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来提高超循环规模、效率的发展思路。(4)外向型经济已基本建成,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外向型经济安全性和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新格局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使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只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我国在国际经济低迷之际一定能逆势而上,欣欣向荣。
2 交通视野下的“双循环”
交通视野下“双循环”见图1。(1)外循环是支撑外向型经济的交通通道网络、交通装备、交通服务和相关的交通技术、交通产业。示意图中的外循环没有标明方向性。通过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巴、中-孟印缅、中国-东南亚等经济走廊以及从东部太平洋往东、南、西、北,向世界各地交互输送物质的交通通道网络、交通装备、交通服务和相互交流的交通技术、交通产业,都包含在外循环里。(2)内循环是支撑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网络、交通装备、交通服务和相关的交通技术、交通产业。与外循环的区别是,内循环还包括交通产业的转移和转型升级。按这个定义,内循环包括城市群内、城市群之间的循环,都市圈内、都市圈之间的循环,城乡之间的循环,东南沿海、东北、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区域循环。示意图中仅标出了区域循环和东南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循环(为示区别,图中标注“小内循环”)。(3)不管是外循环还是内循环,核心区域都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京津冀、黄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广西、海南)。示意图中通过交互通道的粗细来表征这个意思。因此,各区域对此必须达成共识。东南沿海地区不能有傲,要有担当;其余地区不能沮丧,应有积极协同的理念。因为在交通为“双循环”服务中,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必须充当主角。
图1 交通视野下的“双循环”
3 交通如何服务“双循环”
3.1 交通服务双循环的基本思路
3.1.1 通过交通促进内需提升内循环拉动经济发展
由于中美贸易战美国各种打压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仅国际经济下行,而且对我国来说,原料和配件进不来,产品和服务出不去,外循环的动能和流量急剧下降,外向经济出现萎缩。因此,只能依靠我国地大人多和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通过交通的大投资大建设扩大内需、完善备齐产业链,促进内循环并保持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才能解困。
3.1.2 交通服务双循环的主力军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
内需提升内循环拉动经济,主要是投资和消费两个方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过这些年的大规模快速建设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消费需求不可能猛增,所以拉动内需的着力点主要不在东南沿海地区,而是国内欠发达的东北、中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差,反而成了内循环发展的最大潜力区。但这些地区的交通建设能力和水平都比较弱,而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建设能力和水平不仅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而且随着外循环的弱化,交通建设的人财物能力都会出现过剩和冗余。因此,让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作为交通服务双循环的主力军进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服务双循环中,本身就是构建新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内容。
3. 2 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举措
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是交通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的主力军、先行官、排头兵、引领者。因此,对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行业来说,主要思路不是大搞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通过以下举措担当起服务国家双循环的重任。
3.2.1 修路举措
这里的“路”有两种:(1)区域快速大通道。舒适才能吸引人流,快捷才能提升内循环的效率和效益。对于我国东北、中部、尤其是西部地区而言,区域大通道就是高铁、超高铁和航空。这些大通道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内循环的循环速度、效率、效益,而且其本身就是可以拉动内需的大投资。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的资金、人力和技术,一定会介入。(2)这些地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包括城市道路和县乡路)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需要,也是扩大内循环规模的需要。这些路常规都是由地区本身的力量投资和建设。但是,一方面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看,这是国家统一、和谐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本身经济基础和技术、施工力量都比较薄弱,单靠自身力量无法高质高效完成,需要中央统筹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支持。
3.2.2 布局交通产业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产业链条中的关键产业在外,且缺乏替代,一旦受阻,会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因此,从产业安全考虑必须改变完全依赖境外市场的情况,使产业链在国内也基本可以循环起来。另外,从国家的安全考虑,有一些重要的、敏感的企业,需要部分转移到大三线。总之,内循环既要在中部、西部布局一些产业链缺乏的产业以保持工业全产业链体系,还要承接一些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因此,从交通视野看,就需要把一些重大的、重要的交通产业、企业布局到中部、西部的内循环中。
3.2.3 投资交通+旅游
交通便捷产业增多,人流物流自然会增加。但是还不够,还需要把原来每年大批到国外旅游消费的交通流拉到内循环中。这就需要挖掘和建设吸引人流的亮点。按照交通+旅游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交通行业不仅投资建设交通通道,还同步投资建设旅游景点、宾馆、饭店、休闲娱乐设施,真正自主实现完完全全的一票到底,管行、管住、管吃、管玩,使之成为内循环中一道靓丽的新风景线,开拓出交通服务双循环的新途径。
3.2.4 投资运输组织和运输服务
区域内快速、方便、舒适的交通还依赖高质量的运输组织和运输服务,一般由所在地区自己建设。但是,一方面这些地区本身力量有限,另一方面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力量有大量的冗余。因此,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中,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发展野战军,有必要、有义务投入到这些地区内部的交通运输组织和运输服务的建设中。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他们建立起完善、先进、生态环保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为建成繁荣富强的中国东北和中、西部,实现中国梦而建功立业。
3.2.5 建成更加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交通
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来说,除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服务国家双循环中以外,自身的建设也不可缺少,目标就是建成更加发达的东部沿海交通,完全跻身世界前列,成为交通强国的示范区。主要建设和发展内容:(1) 积极推进区域交通运输的一体化发展。当交通发展到客运追求舒适、快捷、愉悦,货运期望一单制和集装箱运输占比极大、交通运输成本被极度挤压的时候,就必须依靠区域交通一体化来降本增效。(2)自身交通的完善和强化,与其他地区的差不多。
3. 3 东北和中部西部交通服务双循环新格局的举措
对于这些地区的交通来说,服务双循环重在强化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交通支撑和服务双循环的能力。同时,积极配合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在本地的大投资、大建设。应做好:(1)打通断头路,完善交通网络;发挥后发优势,建设多元、立体、无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弯道超车。(2)做好本地交通网络与国家大通道、大网络的衔接;提高本地综合交通枢纽能级。(3)培育规模化、现代化物流主体,发展全程物流和多式联运,提高物流效率。(4)发展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城乡交通季节性拥堵现象;提高出行便捷舒适度,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5)发展国际民航、国内民航和通用航空,竭力发展中欧班列、国际快递等交通手段和模式,为本地区发展内贸、外贸提供交通便利条件。(6)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通过狠抓“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以大数据、信息化、5G、云计算、量子通讯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打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交通、智慧交通、生态交通。(7)建立完善、长效、智能、智慧的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体系。(8)逐步实现交通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4 结语
(1)从交通视野看,外循环是支撑外向型经济的交通通道网络、交通装备、交通服务和相关的交通技术、交通产业;内循环是支撑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网络、交通装备、交通服务和相关的交通技术、交通产业。(2)交通服务双循环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交通促进内需提升内循环拉动经济发展;主力军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3)对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行业来说,通过修路、布局交通产业、投资交通+旅游等举措担当起服务国家双循环的重任;对东北和中部西部的交通来说,服务双循环重在强化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交通支撑和服务双循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