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长经验视角的教学管理思维转向
2021-01-28李云峰
李云峰
(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中学)
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要求学校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以基本的课堂教学为“试验田”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并举,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在学校管理方面,校长除制度性的权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展基于育人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工作。笔者从自身多年担任中学校长的实践经验出发,依托于课堂教学本身,总结了教学管理实践探索中思维转变的过程与经验,重新思考“教学本位”作为教学管理的逻辑起点,重新审视教学规范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重新认识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角色,为当前中学教学管理提供启示和参考。
一、教学管理中要求“思维转向”的现实诉求
(一)校长“去行政化”任重道远
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是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学、行政管理一把抓管理体制,中学校长作为学校自身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学校管理的全部工作。学校管理由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部分组成,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境下具有主次之分,教学管理在某个时期受某些要素的影响势必会转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次要环节。因此,如果不能妥善对待和处理学校管理中的多种要素影响,教学管理便会游离于学校管理的主线之外,不利于教学这一学校核心工作的展开。此外,当前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趋势愈加明显,大多数校长处于“行政化”的“藩篱”之中,“去行政化”尚待时日,因而要求非专业的、缺少教学管理经验的校长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要实现中学教学管理中的“思维转向”,首先就要实现校长熟悉乃至擅长教学管理工作,了解基本的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方法,从而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二)传统教学管理思维的禁锢
中学校长的传统教学管理思维是从“校长领导力”视角出发,校长从整体上提出教学管理的框架构想,教务办拟定具体的教学管理规范标准,教师和学生在规章制度的指导下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最后通过考试的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自上而下”式的教学管理过程实际上只发挥了校长的高层设计作用,削弱了校长与具体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对接关系,也泛化了整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使之成为了程式化的惯性流程。开展这样的教学管理工作,可能不但不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反而会使教师和学生产生懈怠和厌烦心理。此外,缺乏监督和考核的教学工作,教师反应平淡,不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进而不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甚至影响学校的教学形象。即使存在校长深入课堂,也多是利用“走课”对课堂教学情况做“短平快式”的观察和诊断,一些校长仅仅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了什么,更没有关注学生的素养和习惯,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的亮点等。这种过于片面、督导性弱的走课方式无法准确完整地把握、分析、改善课堂教学状况,也不能从整体上合理制定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框架。
因此,校长应突破传统教学管理思维的禁锢,借助于适切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下而上”的教学管理体系,并且在走课的过程中不单单关注教师的做法,更要关注学生的状态以及整体的空间状态,以便从更广的视角审视教学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此外,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过分突出校长的核心地位,其实校长的综合能力再强,也并不意味着在教学管理方面一定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在教学工作方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等或许比校长更熟稔、更胜任教学管理工作,因而校长应信任、提携更加擅于教学管理的人才,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优质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教学管理中校长“思维转向”的策略
(一)由传统思维转向系统思维:以ADDIE 模式构建教学规范
教学管理首先依托于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传统的教学规范多是诸如“校长高层设计—师生教学实施(评价)”的单轨形式,教学实施简便,然而规范效果较差,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效果的反馈改进,不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20世纪60 年代,在系统化主流思维的影响下,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中心开发了一套ADDIE 培训模式。ADDIE 模式包括典型教学系统的主要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并非线性的,而是处于同一系统之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此外,五大环节贯穿于“管理”之中,具有很强的步骤化程序和可操作性。因而,合理地运用ADDIE 模式进行教学管理,有利于教学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从而形成完整且流畅的教学规范。笔者借助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融合ADDIE 模式,构建了学校的教学规范,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1.分析目标,确定基础
在进行教学管理前,先召开由学校领导班子及各年级主任参加的教学管理工作布置会议,通过整体上分析学校的资源环境状况、教师的人员构成与教学水平、学生的学情及身心发展状况,进而确定了教学管理的目标,即形成“以生为本,高校教学、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的教学管理希冀。然后利用访谈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对教学管理的建议。
2.设计策略,制定规则
首先,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相关教学策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咨询学生的看法。只要当课程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经验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容易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动力和活力,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长与学校领导班子一同拟定了《张戈庄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张戈庄中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张戈庄中学教师月、学期综合测评考核奖励办法》及《校长巡堂反馈调查表》等一系列保障教学管理顺利开展的教学规范制度。
3.开发课程,集体备课
教学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实现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需要立足于课程本位,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学校实行“立足教改、争优创新、集体备课”的课程开发手段,要求由校长或副校长带队,各年级各学科积极参与教育局教研室等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讨会,在认真领会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整合多方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力求提升教学质量。
4.以研促教,评议结合
在教学实施阶段,学校各年级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本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成果大家分享,有问题共同克服”的教研理念,积极推行“每人一节优质课,每周一次说议评”的教研活动,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议课,群策群力,交流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务处开展每月一次的师生交流会。在会上,教师作为倾听者,认真了解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行为、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师生共同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5.多元评估,考核质量
评估环节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学校的教学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部分。形成性评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某个时段,如每隔两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评价。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多主体评价”相结合,即通过教务处对教师教学的课堂行为评价打分及学生的学习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多主体评价则是由校长牵头组成的教学管理小组、学科教研组及学生三位一体、统一评价构成。终结性评估是指在学期末由教学管理小组统一对本学期各个阶段的评价分数取平均值。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考试+面谈”方式,通过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短板和思维误区,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出改进意见。最后,通过对照《张戈庄中学教师月、学期综合测评考核奖励办法》及学生的表现、学习成绩,对表现优异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统一奖励(见图1)。
图1 基于ADDIE模式的教学管理示意图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以ADDIE 模式系统化思维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5年来,教师稳定率高达90%以上,优秀教师零流失,实行教师级部循环制,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成绩在全市范围内的排名显著提高。
(二)由内部探索转向内外互动思维:以专家咨询实现教改创优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时代素养教育的发展对中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紧跟新课改步伐,号召全体教师实现从“教知识”到“教学习”“教思考”“提素养”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扎根课堂实现有效学习,以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现教改创优的过程中,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主持建设了“他山之石”教改论坛,通过以往学校领导班子的内部教改探索转变为向专家学者寻求帮助,通过以往现实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转变为向互联网资源探索教改案例。
在教改理念和方法的学习方面,笔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寻求学科专家学者的帮助。首先是定期举办“他山之石”教改论坛,通过联系省、市一级教科院的专家,知名大学教育管理领域的教授学者以及兄弟学校拥有丰富教改经验的名校长、名师,为学校领导层和全体教师带来的关于教改基本内涵和实施策略的前沿理论,至今已举办近十期。论坛后笔者会组织座谈会,让各部门和各级部的负责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倡一线教师将领会到的前沿智慧渗透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助力学校教改创优。
此外,为了给予教改源源不断的动能,笔者与教育管理小组其他成员起草了《张戈庄中学教改指导规则》,该规则的形成与完善不但是对学校内部全体师生实践成果的总结,也寻求了专家学者的专业意见,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得益于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综合意见和预测问题再次反馈回专家,再次征询意见,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该方法的核心环节是多次反复征询专家意见以取得一致的预测结果。《张戈庄中学教改指导规则》就是通过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经过三轮的意见反馈最终汇总而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联系了省属高校及市级教科院的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研究相关方向的专家共8 位,组成了条例制定专家咨询小组。
第二,向所有专家寄送了预测学校教改策略的有关指标构成的调查问卷(见表1),并附上当前学校的教改成果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状况等背景资料。同时要求专家根据个人理解对评价指标按重要程度进行百分制赋分,征求对评价指标的建议,询问是否需要增补。
表1 第一轮教改评价指标专家调查问卷
第三,各个专家根据基本资料提出了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解释了提出意见的理由。
第四,将各位专家针对如何进行教改创优的意见汇总为图表,再分发给专家,让各位专家通过意见之间的比较,再次修改自己的预测观点。
第五,将各位专家对于学校如何进行教改的预测意见再次收集汇总起来,第二次、第三次还发给专家进行修订,最终形成规则终稿。
在教改案例的整合和探索方面,笔者与教育管理小组主要依托于网络资源,集中学习其他省市中学的教改经验,汲取优秀的教学成果,进而在教改规则的指导下,借助于本地的乡土资源和互联网+教育资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精品课程,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改之路。经过多年来教学工作的扎实推进,学校和领导班子成员基本完成了由固守校内“一家之言”到内外互动以形成教改合力的思维转变。在后疫情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方式,应继续集中精力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特色形成教改课程新模式,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立项中创优争先。
(三)由关注课堂本身转向关注空间状态的整体思维:以走课落实管理细节
“走课”一词,也称为“课堂巡视”或“教室走察”,主要表现在由校长、教导主任或其他行政人员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短暂的、非正式的课堂观察活动,并在观察后对教师进行结果反馈,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活动。为避免校长不直接介入教学管理、疏离教学工作而出现“走而不评”“视角单一”等伪走课现象,笔者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号召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教务处人员形成走课制度,拟制《走课评价反馈表》和《校长巡堂反馈调查表》,并以身作则,每周坚持3~4 次课堂巡视,针对巡查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务处或年级部,再反馈给任课教师,以改进课堂教学,形成教学规范。
在实行走课制度的过程中,校长和教学管理小组成员还完成了从关注部分到关注整体的思维转变。以往的走课过于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什么,教学评估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反馈,从而忽略了课堂主体——学生的表现,这似乎违背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建设要求。此外,在走课的过程中只注重显性的教学现象,没有关注班风学风、学生风貌、文明习惯等隐性的班级文化,是无法做到从新时代素养教育的要求看待学生的发展。因而,笔者在走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务处等行政人员采用整体思维去看待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关注教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校长等行政人员在走课的过程中承担着调研者、发现者、指导者、援助者的角色。对优质课表扬激励,对存在问题的课堂教学应通过评价表及时反馈,对教师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并且在走课的过程中时时寻找“学生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教育”这一核心问题的答案,进而了解、分析、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最后,校长走课应关注空间状态,琢磨管理细节。例如,通过观察班级卫生状况,可以了解学生对行为规范的遵守程度,进而了解班级的文明习惯;通过观察课桌的整洁情况和班级的文化布置,可以了解班级品味、班级建设等。在走课中发现班级建设的亮点供全校学习借鉴,或者指出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改正,最终形成积极文明的校园风貌。
我校通过不断落实坚持走课制度,开展譬如年级式走课、专项式走课等多种走课形式,使学校管理团队真正地深入课堂,了解教学动态,摸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获取真实的、有价值的一手材料,从而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精准的依据。
校长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担有重要的职责,要想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提升教学效果,营造优异的校园风貌,应紧紧把握住三种“思维转向”,在教学规范建设、教学改革工作、管理细节落实方面创新改革理念,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形成内外一体、家校融合的教学管理“合力”,保障教学管理工作行稳致远、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