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资产分类拨备机制改革的思考
2021-01-28马云飞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马云飞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一、引言
中央银行的职责要求其必须有稳健的综合实力,中央银行的资产是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综合物质基础,具有广泛的经济意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参与救助金融机构,使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大幅膨胀,资产质量普遍恶化,不仅损害了中央银行独立性和公信力,还会影响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有效性。在当前全球经济大格局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金融机构建立不良资产拨备机制,预先从当期损益中计提损失准备,用于弥补资产面值与预计可收回金额之间的缺口。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更应加强资产的风险管理,按不同资产类别计提拨备,真实反映资产实际状况,提高央行的稳健性。本文通过探析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特殊性与资产负债表资产端分类管理现状,总结国外中央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央行实际情况,提出针对不同风险类别资产进行拨备计提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分类管理现状分析
(一)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选择的特殊性
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因时代背景的原因,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与国际会计标准准则有一定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在既定会计标准的框架下,构建与人民银行职能与风险相匹配的资产分类拨备机制。
1.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具有明显的预算会计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具有明显的政府预算会计特征,会计信息多反映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但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往来,本质上属于特殊金融机构,单纯使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计量央行重要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能造成资产高估或低估。
2.以历史成本法为计量属性,偏离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
我国中央银行会计计量属性较为单一,各项资产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在存续期间不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美联储、欧洲央行引入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把金融资产为两分类——以公允价值和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而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法无法真实评估现有的金融资产市场价格,对建立央行不良资产分类拨备制度的困难度较大。
3.人民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够不完善
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按月度披露资产负债表、按年度披露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但相比其他国家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报表披露的范围少、渠道窄,公众无法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真实反映资产价值、风险状况等。
(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现状
从总体来看,我国中央银行资产风险管理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民银行历史转型的原因,累积资产风险较大。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经济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转型经济体制下,支持金融机构改革的最主要措施是发放大规模援助贷款,对部分非金融部门的救助面临贷款收回困难、坏账难以统计等难题,在货币工具的操作上行政色彩较重,因此累积的不良资产风险较大。二是因人民银行会计标准的特殊性,资产评估与重估困难较大。我国人民银行具有政府部门预算特征,在会计标准上与国际准则的区别较大,其资产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的有所偏离,对央行资产再评估时困难重重,因此掩盖了人民银行资产价值变动的金融风险。三是人民银行减值准备制度尚未建立。主要表现为:有价证券类资产按购买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不摊销溢价或折价,不按市场价格或摊余成本调整账面价值,变现或兑付时将价差计入当期损益;各类贷款项目按实际发放时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对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支持再贷款(支农、扶贫、支小)、金融稳定再贷款、专项政策性再贷款不进行减值测试,不计提损失准备;固定资产按照初始购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只按照直线法计算折旧计入表外科目,不影响当期损益,不进行价值变动测试。四是央行资产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准备金机制尚未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仍不够成熟,我国人行缺少现代资产风险管理理念相适应的风险准备金。例如外汇资产结构占比较高,同时具有较高的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但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手段与制度相对滞后,实践中我国外汇管理处于摸索前行阶段,直至2015年才执行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
三、我国中央银行建立资产分类拨备机制的设想
(一)适当的会计标准是建立资产分类拨备机制的前提
国际上绝大部分央行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使用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多种计量属性,资产分类拨备机制较为完备。而目前,我国央行会计标准改革相对滞后,会计核算仍采用历史成本法,既未以公允价值反映和计量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贵金属、公开市场操作资产等具有活跃市场的资产信息,也未对贷款和垫款、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损失,建立资产分类拨备机制的条件相对薄弱。因此,我国央行应加快会计标准改革步伐,引入权责发生制和多种计量属性,做到真实公允反映资产负债状况,为建立符合我过国情的央行资产分类拨备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置重估账户核算未实现损益
各国中央银行对公允价值的变动均不同程度采用不对称的处理方法,即按照取得成本对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在持有期间,对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按照不对称原则进行计量,将公允价值与取得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重估账户”,待资产处置时,再将“重估账户”余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对未实现损益确认的谨慎态度。采用这种方法不会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
(三)注重资本保全或充足储备金来弥补财务损失风险
资本或储备金是体现中央银行财务实力和公信力的重要象征。各国中央银行不断充足资本,或建立动态增加的资本水平。央行目标资本水平受到经济金融变化和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动态调整,以保障中央银行正常运转和履职。通常来说,中央银行职能、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等都是中央银行储备金调整的影响因素。
四、我国中央银行资产分类拨备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标准
首先,建立适应现代央行履职需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可借鉴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做法,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对人民银行系统自身管理运营的收支归类为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金融市场交易的收支归类为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其次,对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资产采取多种计量属性。分步骤,有序引入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现阶段人民银行可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修改过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对央行持有的大量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和计量,建立资产减值准备机制。
最后,完善人民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人民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既要坚持有明确的披露依据、又要考虑中央银行的业务特色,要强化央行会计信息披露的体制机制建设,明确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频率和程序,在全面真实反映我国央行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基础上,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求。
(二)科学评估央行资产并分类设置重估账户处理损益
合理的中央银行资产风险分类评估是建立资产拨备制度的前提条件。运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通过可量化的数值分类衡量中央银行各类资产风险的程度。在资产风险识别和风险计量的基础上,将不同资产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类别,设定不同的权重,黄金储备风险权重<对政府债权风险权重<对金融机构债权设置。具体到某项资产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引入更为科学合理的VaR模型、久期等计量工具进行优化决策。
充分考虑金融市场价值波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设置“重估账户”,对未实现损益采用不对称的确认原则。如上文所述,在资产持有期间,将公允价值变动与取得成本之间的差额按照不对称原则进行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低于取得成本的损失计入损益表,对公允价值高于取得成本的收益计入负债。可借鉴西班牙银行的做法,每季度对黄金、特别提款权、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证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央行资产的未实现利得计入重估账户。每年对不动产的价值进行专业的重估,重估增值部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储备账户,重估减值部分计入损益,重估盈余在资产最终处置时转入留存收益。
(三)探索创建人民银行资产分类减值准备制度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中,央行只从利润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总准备金作为资本,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没有进行费用化的折旧和摊销,也没有对持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对于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长期挂账,没有建立专项风险准备机制,一旦发生损失,对人民银行经营状况会造成较大影响。
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将央行资产区分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分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非有价证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不活跃交易市场的央行资产,已经发生减值的通过估值技术,来获取内在价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再贷款包括流动性贷款、专项政策性贷款、金融稳定贷款等各类风险较大的央行资产加以分类细化研究,根据不同的权重、分类计提减值准备金,真实反映资产实际状况,避免高估央行资产收益;对外汇资产这类价值变动不定的央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金时,根据各类外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不同风险要素,划分设立外汇投资等级限制,根据等级赋予权重计提减值准备。
(四)计提与央行风险资产相挂钩的各类风险准备金
调整风险准备金是中央银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措施。为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维护汇率市场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曾几度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国外央行风险准备设立有以下三种:一是一般风险准备。用于应对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总体风险损失,准备金规模通常根据VaR模型对风险敞口的评估结果来确定。二是货币政策操作风险准备。用于弥补交易对手方的违约风险。三是其他准备。部分国家中央银行设立“特殊津贴准备基金”、“临时准备金”和“其他准备”等项目,用于核算为弥补其他类别风险敞口计提的风险准备。
为进一步提升中央银行抵御资产损失风险的能力,我国中央银行应借鉴国外央行经验计提各类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发生的央行风险损失。在会计处理上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分类计提各类资产风险准备,借记损益类账户“XX资产风险准备损益”,贷记负债类账户“XX资产风险准备”。可以根据不同风险资产的期末余额确定计提的基数,对外汇资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政府债权等央行资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进行专业评估并确定风险权重,根据计算的风险权重确定计提风险准备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