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贸易区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2021-01-28孙淑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消费导刊 2020年49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经济总量自由贸易区

孙淑利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引言: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各国不断削减关税壁垒,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协定成员国贸易区的贸易条件、贸易余额,展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此,对于自由贸易区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经济总量增长

通过研究相关数据,可以发现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将会显著正向驱动协定各成员的区域经济总量。为进一步探究自由贸易区地区经济总量的变化,首先将各条件下自由贸易协定成员与协定非成员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可见若仅有中韩签订自贸协定,则只有自由贸易区内的中韩两国在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三方面出现增长,其余非协定成员为负增长;,由于中国、新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的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由负转正;剩余条件依次类推。通过分析上述贸易条件的变化可以发现,非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的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都为负增长。这表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会出现经济总量扩大效应;但是自由贸易协定非成员不会出现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对不同贸易条件的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数的增长,各成员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的呈现上升趋势。例如,中国的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的增长率分别为从1.5%上涨至4.5%,从0.36%上涨至0.65%、由1.78%上涨至3.65%,而非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的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均在不断下滑。

通过纵向比较不同的贸易条件,可以发现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壁垒越低,那么协定成员会出现越来越强的经济扩大效应。例如,中国在各类贸易条件下的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均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且数值持续增大,分别由4.75%上涨至 8.5%、由0.5%增至 0.97%、由3.2%增至5.68%;而非协定成员会出现愈来愈强的外部不经济效应。例如,EU在同样的贸易条件下,其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始终处于负增长趋势;其生产资料产出、资本存量、GDP的增长率,分别从-3.5%减少到-5.5%,从-0.2%减少到-0.43%,从-2.30%减少到-5.4%。这表明,基于自由贸易协定,持续增强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将会将从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三方面更强力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1]。

通过对比不同贸易条件下各协定成员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发现中国的生产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三项指标的增长率几乎处于协定成员国中的最低水平,与印度的相关指标相同;同样,新西兰、日本、韩国、日本成为了协定的最惠国;这表明自由贸易协定仍然有强大的动力推动国内经济总量的增长。

二、对外贸易增长

通过横向各贸易条件,可以发现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推动各成员国的外贸规模。首先对各成员国的进、出口总量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若仅有中韩签订自贸协定,则只有中、韩两国出现了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的情况;随着中国与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的对外贸易逐渐出现顺差。这表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扩大成员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而非成员国会产生外部不经济现象。通过比对分析各成员对外贸易的变动率,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条件下,进口总量变动率要大于出口总量变动。

通过对各国的贸易条件、贸易余额的变动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协定成员国的贸易余额变动情况并不稳定。在协定达成后,各成员国的对外贸易条件出现了显著改善;而非协定成员的对外贸易条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但在大部分贸易条件下,非协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余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其出口总、进口总量会出现负增长,其核心原因在于非协定成员国的出口减少额要远远小于进口减少额。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签订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协定,我国的出口总量、进口总量出现了显著增长;其中,出口总量从4%逐渐上升至10.5%,进口总量增长率逐渐从4.5%上升至13.5%。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余额出现了显著减少,对外贸易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可以判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扩大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下,中国自由贸易区域的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幅度显著,对外贸易条件也出现了显著改善。这表明,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各自贸区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自由条件,强化了各自贸区域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效应[2]。

通过对不同的贸易条件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给予自由贸易区更大的便利、自由条件,能够大幅强化协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也会对非协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形成不经济效应。通过对不同贸易条件下出口总量、进口总量的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逐渐增多,中国出口总量、进口总量的增长率也在持续上升;其中,出口总量的增长率走10.5%上升至19.5%,进口总量的增长率从14.23%上升至25.6%。各协定成员国,印度、韩国、日本也出现了相似情形,而非贸易协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却在持续下降。通过对贸易条件、贸易余额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协定成员国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其贸易余额并不稳定,但随着各国不断削减关税壁垒,协定成员国的贸易区贸易条件出现了明显改善,而非协定成员国的贸易条件却逐渐变得恶劣。通过分析中国自由贸易区各项对外贸易指标,可以发现在协定成员国中,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增长率仍处在较低水准,贸易条件也在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的自贸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不断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可以持续获得对外贸易规模增长的强劲驱动力,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水平的飞速上升。

三、社会福利提高

各协定成员在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下,社会福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通过比对非协定成员与协定成员在不同贸易条件下的各项贸易指标,可以发现与经济总量、贸易规模的变化情况相类似;在最初的贸易环境下,韩国、中国的社会福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余地区的社会福利变动情况为负增长。随着中国与新西兰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自贸区的社会福利也在持续提升。通过分析不同贸易条件下非协定成员的各项经济指标,可以发现其社会福利水准在持续下降。这表明,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各协定成员国的自贸区会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其社会福利会显著提升。

随着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数量越来越多,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在持续增加,由780亿美元逐步上升至2610亿美元。而非协定成员的各项经济指标在持续下滑,其社会福利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在持续加大。各国家或地区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关税壁垒在逐渐降低,这会显著增强和协定成员的社会福利水准。比如,近几年中国的社会总收入始终处于上升趋势,增长幅度越来越大。从最初的2160亿美元逐渐上升至4350亿美元;这表明,在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后,协定成员的自由贸易区将会拥有更大的便利、自由条件,这会显著提升自由贸易区的社会福利水准。通过分析各协定成员国的社会福利水准,可以发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中国自贸区社会福利所产生的驱动力最大,这表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获益最多。

结论:综上所述,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从GDP总量、资本存量、生产资料产出三方面更强力地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可以持续获得对外贸易规模增长的强劲驱动力,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水平的飞速上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于中国自贸区社会福利所产生的驱动力最大。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经济总量自由贸易区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能超美国?乐观来看就在5年后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关于自由贸易区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