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2021-01-28王瑾瑜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王瑾瑜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有力政策,使得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能够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降低农业经济产出压力,目前农业经济的金融支持主要来源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利用宏观手段调控农业经济环境的主要体现。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分析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其发展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气温、降水等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产出。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2019年,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分别为21769.8千公顷、26220.74千公顷、18478.1千公顷,20814.0千公顷和19260.0千公顷,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有利支持能够切实降低农业经济发展风险,形成更为完善的农业体系。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功能严重缺位、资金来源单一和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这些金融发展问题将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的推进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是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交织产生的,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农业弱质性与信贷资金趋利性的固有矛盾、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公共品性决定其支农力度有限以及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具有双向效应,而外部环境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落后、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和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做保障、我国缺乏农业政策性金融专门管理部门,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主体缺位。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农业政策性金融具有粮食产出效应、农民收入增长效应、农业经济增长效益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由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农业经济学的农业弱智理论、政策性金融的公共品性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可知,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农业经济调控能力[1]。
二、基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一)加强金融监管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是农业金融市场的低效性、农业金融的外部性和农业金融活动的高风险性,为有效提高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知识效果,应充分明确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定位,将其设定为弥补农业金融市场失灵,改善农业金融信用环境和逆向选择上。从加强金融监管角度来看,应使农业政策性担保、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农业贷款利息补贴成为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工具,继而根据政策性原则、保本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结合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环境,通过金融支持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确定、模型构建和修正完成脉冲响应分析,以降低农业经济发展风险为前提,切实丰富金融监管内容。例如,可将农业政策性金融监管拓展到政治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行为、监督管理财政的金融支农资金拨划、现有农村领域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覆盖性、金融服务的质量和金融服务机制的合理性。设置合理化监督管理模式,拓展监督视角,使得政策性银行能够在有力监督下,真正将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体用稳定驱动力[2]。
(二)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9年1~4季度,我国农业总产值分别为5298.5亿元、19638.3亿元、40420.7亿元、66066.5亿元和5687.2亿元,2014年~2017年,农业新增固定资产分别为4267.25亿元、6704.80亿元、7643.46亿元和8979.25亿元,由此可知,在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活力大大提升,同时也意味着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具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从这一角度来看,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有效性,应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使得融资环境能够有效契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现状,为降低政策性融资风险,应在拓宽融资渠道前构建长期稳定的融资机制,通过增加自有成本,提高资本金比例,引导农业主体积极向中央银行借款以及吸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存款及财政专项存款,将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纳入农业发展银行融资范围,实践融资创新,降低农业经济的发展压力,解决农业弱质性与信贷资金趋利性的固有矛盾,进一步增加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力度,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化发展。
(三)健全法律体系
农业政策性金融本质上属于政策性金融的范畴,金融扶持对象为农业主体,基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充分表明了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根据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农业政策性金融可划分为纯政府所有的政策性金融、政府官办和民间协作相结合的政策性金融、民间合作性质的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中的政策性金融。为切实体现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农业扶持效果,应全面健全法律体系,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将风险防范与农业政策性金融有效融合,保证农业政策性金融扶持的稳定性。
结论:总而言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进下,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政策性金融,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降低农业经济风险,有效落实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应积极加强金融监管,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法律体系,形成稳定的农村经济金融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