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2021-01-28阳燕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阳燕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周君通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在以商业化运作模式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社会学家通常用资本占有量的多少,将社会阶层划分为富裕阶层、中产阶层、贫穷阶层;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推动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动力的工业化改革,由此也加剧了三大阶层之间的资本占有量的比例变化,现阶段,经济学家与社会学者一致同意,中产阶层的资本占有量处于下降趋势,而富裕阶层的资本占有量正在逐渐增加,而贫穷阶层正逐渐趋于资本占有量的减少。因此,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贫富差距正在拉大”的现象。下面以此为背景,立足中国国情,对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主题下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一、概述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产生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在这奇迹的背后,既有全体中国民众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中国政府推行的各项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设置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有效的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实与不同阶段的深入化,以及适用于中国发展阶段的改革实践,目前中国已经位居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总量排行第二位,用四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中国神话”。
从总体趋势观察,由于1978年推行了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从1978-1984年一直处于缩小状态,并于1984年降低到了历史最低点;之后,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大于农村,市场经济效能突显,因此,中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直到1995年政府通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才使二者差距有明显缩小;但是,到了1997年由于农产品收购价格下调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现象。根据李实先生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主题研究结果显示,2003年显示的实际差距,超过了2000年城乡实际收入比值2.46。2003年之后,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全面推进,城市中的农村务工人员数量猛增,城乡收入差距就此逐渐缩小;尤其是“十八大”与“十九大”之后,中国有效的解决了社会民生问题,构建了总体经济发展体系,并通过系列政策与改革实践,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根本上找到了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共同富裕”方案,目前虽然处于积极实践之中,但是整体上已经突显出“小康”的诸多特征。根据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分析,是否后续的系列政策能够起到显著作用,则需要对前期的历史经验进行剖析,同时,需要立足历史经验,积极结合“十八大”与“十九大”以来的各项纲领性政策进行落实。下面就从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两个角度,试析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进而提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二、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根据吴敬琏先生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对该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原因来自于产业发展不均衡。比如,2002年,中国的第二、三产业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仅为51.1%、33.5%,对应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1.4%、28.6%,其中,城镇人口的比重只达到了39.09%。因此,无论从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发展横向水平相比,还是从国内的城市化发展纵向水平观察,总体上依然较低。于是2003年开始了系列改革,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以房地产为例,进入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数量剧增,并且在整个房地产相关行业就业人口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直到2008年,仅有5年的时间,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盖新房,买新车”的现象,这些常识性的经验表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城市化进程后,中国的农村人口通过进城市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消极影响
尽管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随着基建行业建设的逐渐完成,农村务工人员必然会面临大量转业问题;另一方面,城市租金的上涨、教育与医疗费用的增涨等,加大了进程务工人员的消费额度;因此,从基本的城市生活需求满足角度观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相关匹配性制度的跟进不足,必然导致农村务工人员数量的减少,相应的也减少了就业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的农村地区,以镇级单位为中心,已经基本建设了与城市发展相一致的各类设施与公共体系,既有大型商超,也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在整体上的消费与城市地区相差无几;尤其是近年来的“以消费拉动需求”政策的实施,各类家电设备、汽车等纷纷进入农村,此类消费额度的增长,既说明了农村经济条件的变好,同时也表明农村消费的支出与城市消费支出基本趋于一致。因此,在消费增多,收入相对减少的基本条件下,必然会间接的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减少,并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显著拉大现象”。
三、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但之后就会发生转业问题。但是,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市化进程不同,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主要集中于非农业的经济政策,其中,牵涉到全球经济市场的商品与资本流通、关系工业改革及其就业结构的整体转变、比较优势集中于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及财政支出的分配比例问题等。从积极影响的方面分析,这些相关的要素改革,都有利于解决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比如,全球经济市场的商品与资本流通,就有利于“三农”相关行业的资源重新配置,从而拉动就业;再如,而近年来,信息化为主体的工业改革与就业结构的整体转变,也使农业人口转向了社会化的服务行业,有效的解决了农业人口的转业问题,如外卖行业、电子商务行业、物流运输行业等,不仅解决了转业问题,也在很大的范围内使“农业人口念起了生意经”,在家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过上小康生活。尤其是财政支出的分配,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养老支出等,极大了解决了农村人口的基础性支出,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二)消极影响
从消极的方面分析,虽然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具备缩小作用。然而,在事实上,各地政府在实际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往往会将城市作为中心,把有利于带动发展的全球资本吸引到城市中心,使发展焦点集中到工业产品与科技型产业方面,而这些产业中的大多数就业人口,需要必要的专业知识与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也在一些地区只是增加了知识型的就业人口;而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也集中于城市之中的资源配置,尤其是财政支出比例方面,城市与农村相比,占比相对较低,相关社会福利制度的报销比例也低于城市人口。加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消费水平基本相当,所以,在这种综合因素影响下,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反而因倾向于城市的程度较高,增加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另外,近年来的户籍制度改革,使城市吸收了大量相对富裕的农业人口,并且实现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但此类人口在根本上只是农村相对富裕的人群,占比相对较小,而在整个转移过程中,住宅建筑支出几乎占到了整个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尤其是采用“分期付款模式”的购房落户者,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处于美国学者乔姆斯基所说的“收入真空”阶段。因此,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因其倾斜力度的不同,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四、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城市化与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既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也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后,可以看到,城市化与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就业人口向城市基建与服务行业方面的转移,有效的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经济收入,进而在就业期间起到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但缺乏持续性的积极影响,城市化建设完成后必然面临转业问题,从而又进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阶段。而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在本质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向“三农”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倾斜程度低于城市工业及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倾斜程度,因此,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要制定相对可持续的战略性推进方案,也需要在政策层面,对农村收入人群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至少需要在城市与农村收入人群之间有一个相对持平的公共福利分配比例。
(二)建议
“十九大”之后,我国构建了总体经济体系框架,一方面,会在全球市场与中国市场之间进行同步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会在中国城市与中国农村之间进行统一发展。因此,在总体经济体系下,要真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需要真抓实干,积极落实当前政策,并有效的解决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政策在发展阶段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下面结合对党政党策的日常学习体会与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辩证的看待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其中有效的积极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分析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从而厘清城市化建设完成之后的农业人口就业问题,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或扩大的主要问题。同时,应该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力量,无论对于城市与乡村收入均有显著的作用,其作用显现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或扩大,核心在于政策的倾向与倾斜程度。
其次,地方政府的“政绩为主”的思想倾向相对牢固,而在整体的改革大潮中,将“政绩”与“GDP”作为单一性的为政标准,虽然能够在显著的经济指标方面有所成就,但是,就社会民生问题,以及反映社会民生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方面依然有待解决。因此,建议各地政府以城乡收入差距为专题,开展专题化研究,并结合各地区的农业人口数量、就业情况、产业均衡程度做进一步分析,扩大有利于农业人口就业的服务业,在根本上调整三大产业发展的比例,从而使整体的产业改革带动农业人口就业,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经济政策方面,需要根据当前的“城乡总体经济统一发展”需求,积极将城市与农村进行关联性分析,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创业者”、“就业者”。比如,“两会”后的“地摊经济”就有效的拉动了就业,增加了农业人口就业数量,增加了农业人口收入,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由于各地发展程度不同、城乡人口比例不同、社会福利状况与公共服务品质不同,因此,各地应该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各项纲领性政策,结合本地现实做进一步的具体实践,进而凭借多元化的方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本地民众共同“奔小康”。
五、结束语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是全球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就当前而言,中国正在实施全面的脱贫计划,已经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成果。但是,总体上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而要有效的解决这一“人类共有的难题”,则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增强同一主题下不同面向的专题研究,进而通过实际的现实情况分析,寻找具体的作用因素,进而逐步构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合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其中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持续性推进与以城市倾向为主体的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城市人群的资本占有量;这样,单方面的增长,直接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缺乏总体性的经济发展体系牵引,也间接导致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迟缓。但“十九大”之后构建了中国总体经济体系框架,而且正在实施系统性的经济改革,随着相关经济政策的持续性推进与落实,必然能够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真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贫穷,奔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