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讨

2021-01-28刘阳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9期
关键词:互联网+院校政治

刘阳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引言: 在新课改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科目,对学生正确三观树立以及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学生可以轻易通过信息设备在网络上获取各种数据信息,开阔了其眼界的同时,也难免令学生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科学的改善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其可以充分适应现阶段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概念

“互联网+”是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云技术等多种技术广泛应用的新时代环境。将传统行业和外界物质进行深度关联和融合,使传统产业改变成新型产业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产业的效率和质量。“互联网+”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不同,互联网只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技术[1],而“互联网+”则是将不同的社会行业进行同和,实现社会的全面交融。体现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层面则反映为通过整合互联网资源,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善现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效率。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会面临走向社会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不仅仅承担着教授学生知识技术的责任,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让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具有自己成熟的思想观念。“互联网+”时代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互联网+”时代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但是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整合网络资源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并且借助“互联网+”的QQ、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互助。而且还能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缩短与世界的距离[2],足不出户的知晓天下大事小情,提高了信息掌握能力。而且也打破了传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固定教育模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束缚,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拉近了师生关系。

二、“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和传播。信息时代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信息多元化,信息的种类呈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造成较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对于当代高职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具有巨大的优势,学生因为经常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正能量影响以及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都有一定的提高[3]。在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很快地理解教育内容的含义,而且“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更为容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时代中还隐藏着很多不良的信息,而且因为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导致,学生尚未完全形成的三观容易受到影响,造成三观偏移甚至迷失自我等。“互联网+”时代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有利有弊,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查询和信息的获取,但是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作业以及考试的抄袭。“互联网+”应用在使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同时,也会让学生迷失自我,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小时以下的人数仅占20.8%,平均每天上网1-3小时的人数占比为45.3%,平均每天上网3-5小时的人数占比为19.6%,平均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的人数占比14.3%[4]。由此可见,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应用。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使用互联网。而根据资料调查应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的人数超过70%,真正意义上可以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学生人数仅有不到25%。大学生普遍存在沉迷于互联网之中。很多学生会沉迷其中,废寝忘食,对学习和生活都造成极大地影响[5]。

(二)“互联网+”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职业素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信息都是由老师负责传授。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自主地从网络上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资源。而且很多资源学生都会比教师先得到,对于教师的教学开展提出了新的授课要求。而且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有效辨别“互联网+”优劣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且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充斥其中,而且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西方价值观念文化,学生缺乏完善的三观会导致自身的道德信仰缺失,而且既有可能陷入功力主义的困境。而且,网络环境安全现状也是令人堪忧,当前我国网络健康安全中,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很多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依旧在传播不良非法信息。各种不良信息、广告对学生的三观认知进行了颠覆和偏移。因此,课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较大。

三、“互联网+”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一)构建创新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水平,一定要构建创新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体系可以符合“互联网+”时代环境。应该将教学、管理以及育人等融为一体。而且还应该成立以学院高级领导为首的工作小组,全面开展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学习,加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程度的认知。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

想要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一定要加强学校内部对于“互联网+”时代相关技术的了解[6]。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加强校园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宣传,对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训,使其可以熟练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而且,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单纯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足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因此,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作为学生长期生活的地方,学生一出生就会受到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因此,家长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与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关联。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庭人员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时的行为表现,为学生制定专属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并向学生的家庭成员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请求家庭理论的协同合作。除此之外,社会的力量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导向力量[7]。当前,受社会力量的影响,各大网络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竭力的加强正能量的传播,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基础的保证。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思想政治是非观念。学校也应该以此为基础,充分地利用社会的相关资源,提高在互联网技术中的设备硬件投入,进一步优化在线课程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周围环境中体验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三)建立“互联网+”资源库

为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学校应该整合建立相关的“互联网+”资源库,为学生的线上教育提供优质保障。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束,让学生在校内网络论坛上可以畅所欲言,不懂的疑惑有教师进行及时解惑,进一步开放学生的思想政治。

(四)深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将信息化技术“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教师应该创新新型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的综合教学方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程度[8]。教师应该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学生的个性思维进行了解,根据学生的思维制定思想政治教学方案,教会学生辨别“互联网+”时代中的优劣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五)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者和直接负责人,因此,其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影响,我国教育行业的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教师普遍存在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程度不足的问题。而且,教师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重要原因。很多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不良生活学习习惯进行约束,但是这样的认知太过于片面。校方也应该积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让教师更加了解互联网技术,并意识到堵不如疏,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并引导学生健康使用互联网技术。教师率先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相关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准。想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应该从根源下手,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9],减少学生的不良心理,并引导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具备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六)提高监管力度,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背景下,应该将思想教育逐渐变成开放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学生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一步将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净化和剔除。并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部门,做好相应的网络监管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存在散播不良信息的行为,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通过相应的外部高压来提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结论:“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将“互联网+”时代的新鲜技术融于现有的教学模式中,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付不良信息的影响,让学生树立优秀的思想政治观念。

猜你喜欢

互联网+院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