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地理学视域中的戏曲音乐研究综述
——兼谈文化地理学对山西戏曲研究的意义

2021-01-28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41000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剧种山西戏曲

(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41000)

一、文化地理学、音乐地理学与戏曲音乐地理学

观察研究现状,本文首先有必要对文化地理学、音乐地理学与戏曲音乐地理学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一般把他视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宗教、文化、艺术、语言等精神性存在的空间分布特征。1由此可见,文化地理学是音乐地理学的上位学科。

(二)音乐地理学

乔建中先生认为:“音乐地理学是门以‘音(乐)一地(理)关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各种音乐现象的空间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音乐活动的地域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在中国音乐学界,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传统音乐展开研究已持续近40年。民歌彩色区划分是较早出现的论题。

基于研究对象的范围,研究者一般都把音乐地理学视为民族音乐学的一个领域。从研究路径考虑,笔者觉得也可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

(三)戏曲音乐地理学

戏曲音乐地理学是音乐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有学者从更宏观的理论视野出发,也将其视为文化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两种观念都表明了戏曲音乐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属性。

站在音乐学角度而言,音乐地理学视域中的戏曲音乐研究属于“音地关系”论域的一部分。从目前的研究看,在针对某一剧种展开系统研究时,从地理空间角度对其源流及演变进行探讨几乎成为不可逾越的理论命题。由此可见,音乐地理学之于戏曲研究的重要意义。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依赖于特定剧团、艺人,戏曲剧种的扩散与传播更具“带状性”。从文化地理学分析,特定剧种的传播对特定环境(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依附性更强。

二、腔式板块理论的早期研究成果

刘正维先生在此领域的研究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指出:“戏曲音乐的各项特征,必然呈现为地理板块分布。它们既呈现为各个不同地区板块性的特征分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板块间的共同特征、过渡特征与交融特征。”3

从文献看,较早从文化地理学角度探讨戏曲声腔分类问题的是《戏曲声腔分类新论》4。作者将汉族地区的戏曲声腔划分为了五大板块:西北板块;东北板块;江南板块;岭南板块;中央板块,并对每一板块的板式特征进行了深入阐析。该文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蔡际洲先生的《腔式板块理论与音乐地理学》一文对“板块理论”进行分析,指出:“五大板块的划分,为了我们从结构特点上了解戏曲音乐的地理分布,绘制了一副鸟瞰图。”5

刘正维先生的研究具有持续性。《戏曲的板式结构与板块分布》发表于2007年。该文在之前研究基础上,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进一步细化了戏曲板式结构研究。特别研究了我国中部地区的豫剧二八板和二黄板式的独特结构形式与地缘属性。文章指出,民间音乐的地理板块分布状态是泾渭分明的,表现现出区域性特征,戏曲音乐同样如此,其板式变化也呈现色彩各异的板块分布状态。6刘正维先生的研究开了先河,为国内学界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戏曲音乐提供了理论基础。

乔建中先生也宏观探讨了戏曲声腔的空间地理分分布问题。他认为戏曲音乐的腔系大都有他们各自明确的流传区域,并以梆子腔和高腔为例,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梆子腔是在北方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戏曲唱腔,也主要流传在北方。高腔则主要流传的南方。乔建中进一步指出:“‘梆子腔’过‘江’南下,‘高腔’过‘河’北上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但同民歌分布情形一样,又出现了这种声腔的‘带’状分布,它又一次证明中国传统音乐与自然、物候之间存在着某种依存对应关系,而这种规律或曰‘法则’,也正是文化地理学所着重探讨并反复求证的。”7

三、对地方剧种的风格、传播、生存状态等问题的研究

从音乐地理学角度对地方剧种的传播、生存状态及风格展开研究是近年逐步得到重视的重要论题。下面着眼于一些重要期刊,对相关文献进行引介与分析。

《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梆子腔音乐风格区》8一文把梆子腔音乐与其根植的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考察。首先对梆子腔文化地理背景进行分析,进而对梆子腔音乐的风格曲划分进行深入探讨,划分出了四大梆子腔音乐的风格区,并探讨了风格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地理环境与戏曲的扩散——对菏泽地方戏的音乐地理学探讨》 以菏泽区域内的诸多戏曲种类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地理学的观念和方法,对戏曲的文化扩散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开阔平坦的地貌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对菏泽地方戏的生成、演进、扩散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人(包括移民、客商、民间艺人以及戏班)的地域性活动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是便构成了 “音-地-人”之三重关系。”9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广东粤剧形成路径与生存缘探析》是以粤剧为研究对象的音乐地理学文献。文章认为,佛山地区交通便利的自然环境是各地戏曲传入,并与本土粤戏相融合的环境基础。“是环境选择了粤剧,同时,粤剧也从环境当中汲取了丰富营养,这是文化的成长过程,也是他与自然关系的深化过程。”10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的广东陆丰“正字戏”生存缘由研究》探讨了陆丰“正字戏”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正字戏”在陆丰的起源、发展、风格形成等与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作者归结为三个方面:多元素的文化传播势能、天然的扩散空间与零摩擦力传播、戏曲文化的自身改革。11

四、从学位论文分析文化地理学对戏曲研究的影响

作为一种方法论,文化地理学受到戏曲研究者的充分认可。从近年的一些硕博论文能明确看到这一方法论的理论效应。

《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12较典型地应用了文化地理学方法论,对山西省戏曲剧种的空间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全面研究。作者在明确界定了“文化区”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剧种分布;文化区分布;自然地理与剧种的空间分布;方言与剧种的空间分布;人口与剧种的空间分布;宗教与剧种的空间分布。通过对诸问题的研究,作者认为,山西戏曲文化的兴衰一方面受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其存在的地理空间因素的制约。

《文化地理学视野下的大腔戏发展研究》13以福建大腔戏为研究对象。作者从大腔戏流行的地理背景、历史与分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分布差异等方面,对大腔戏发展的文化地理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山西北路梆子研究》14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而以地理空间为切入点,对山西北路梆子的流传与发展进行探讨,是该学位论的一个显著理论特征。山西北路梆子主要流传于晋北、内蒙、陕北等地。作者指出,山西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及特有的民间风俗必然对北路梆子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15该文的第一章探讨了山西北路梆子的生成场域,其中,对地理环境对的阐述占重要位置。

《黄梅戏文化地理研究》16对黄梅戏剧种的文化生态、扩散、整合、文化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是一篇应用文化地理学方法对地方剧种进行深入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研究,该文得出了黄梅戏与地理环境存在隐性关系,黄梅戏的文化扩散与文化变革紧密关联同步,指出安庆地区是黄梅戏的文化核心区等结论。

五、总体理论特征及建设“戏曲音乐地理学”的必要性

总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两个基本理论特征:

其一,宏观的风格区域研究与地方戏曲的发展、生存缘由探析是目前的两个主要研究方面。前一方面以“腔式板块理论”为代表,后一方面呈现出多层面的个案研究状况。

其二,分析上述文献的研究路径可以发现,从音乐地理学视角来研究戏曲音乐大多都需与其他研究视角与方法相结合,而地理环境分析与音乐本体分析相结合较为常见。由此可以认为,音乐地理学基础上的相关理论探索只是综合研究的一个论域。

近年,学界出现了一些从地理学切入戏曲文化研究的文章。如《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一文较典型地使用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结论也是多方面的,对目前的其他相关研究颇具启发性。例如,该文结论指出:“根据文化地理学理论可将淮剧文化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淮剧文化区内存在着南、北差异现象,而北派内部又存在东、中、西的空间异分特征。”17这些成果值得我们重视。

笔者认为,“戏曲音乐地理学”作为一种方法论观念,值得在当下的学术研究中予以重视,应更深入地提炼出一个稳定而全面理论框架。目前来看,以下几个问题较为稳定:戏曲音乐的文化扩散、戏曲板式色彩区划分、戏曲的自然空间属性;戏曲的文化空间属性;戏曲文化的景观呈现。

六、文化地理学方法论对山西戏曲研究的意义

山西是戏曲大省,文化地理学方法论对山西戏曲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深化腔式研究的区域化探讨。基于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山西诸多剧种的腔式具有独特韵味。那么不同的腔式是如何形成的呢?当然,探讨这个问题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但使用文化地理学方法论是必要的,从外部的地理环境来分析腔式的形成可以使理论探讨更全面,也更容易看到区域内不同地方剧种的文化特殊性。

其次是促进对不同腔式交融性的探讨。诸剧种腔式各有独特性,但并不相互隔绝,而是交融共生的。从特定地区的文化地理特征来分析这种交融性,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剧种间交融共生的必然性和根本缘由。

再次是推动山西戏曲的文化扩散研究。诸多剧种在山西的发展与山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直接相关。地理环境对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及交流的空间区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文化地理学看,区域文化交流的行为轨迹与剧种的扩散有紧密关联。

最后是探索戏曲史研究的新路径。文化地理学基础上的戏曲音乐研究,是否可以在后续研究中聚焦历史文化地理学维度?笔者认为这是值得探索和重视的,可为山西戏曲史研究开辟一条可行的理论路径。事实上,从文化地理角度来探讨戏曲的起源与发展自古有之。王骥德曾言:“北之沉砥,南之柔婉转,可画地而知也。”戏曲风格的形成有文化地理因素,古人对此有深刻认识,也有较多论述。从当代学科建设考虑,对一些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应是戏曲史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

注释:

1.周尚意等.《文化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乔建中.《乐事文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82页.

3.刘正维.《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

4.刘正维.《戏曲声腔分类新论》.《黄钟》,1988年第1期.

5.蔡际洲.《腔式板块理论与音乐地理学》,《音乐探索》,1991年第 1期,第38页.

6.刘正维.《戏曲板式结构与板块分析》.《中国音乐》,2007年第3期,第45页.

7.乔建中.《论中国传统音乐的地理特征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建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第7页.

8.张斌.《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梆子腔音乐风格曲》,《中国音乐》,2011年第1期.

9.李砚.《地理环境与戏曲的扩散——对菏泽地方戏的音乐地理学探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52页.

10.马达,骆丹.《音乐地理学视域下广东粤剧形成路径与生存缘由探析》,《艺术百家》,2017年第3期,第173页.

11.张姗姗,马达.《音乐地理学视域下广东陆丰“正字戏”生存缘由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第63页.

12.柴国珍.《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3.罗金满:《文化地理学视野下大腔戏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6年.

14.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15.刘兴利.《山西北路梆子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摘要.

16.夏玢.《黄梅戏文化地理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7.吴康.《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地理研究》,2009年第5期,第1436页.

猜你喜欢

剧种山西戏曲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