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朗诵的意蕴表达研究

2021-01-28辽宁大学艺术学院110136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朗诵者意蕴听众

(辽宁大学艺术学院 110136)

朗诵,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而且朗诵离不开文学作品作为媒介,只有为朗读者提供合适的文学作品,才能促成朗读艺术的完成。比如一些小说、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等都可以作为朗诵文本题材,因为这些文学作品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会给聆听者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不过,如果在文学作品的朗诵过程中能够将其意蕴传递出来,那么有助于为听众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聆听氛围,让听众可以深入感受其内在含义。所以,对文学作品朗诵的意蕴表达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增强朗诵效果,也可以为朗诵者的综合素养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一、意蕴内涵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意蕴就是其深层内涵,包括内容与形式。文学作品的意蕴可以通过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进行传递,可以分为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所谓审美意蕴,也就是指作品的逻辑构建方式、选词用句、形象描绘、情境描写等,这些都可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不过这些并非审美意蕴的全部内容,可以给读者带来审美体验感的成分也只是集中在形式层面上,当形式层面的内容可以充分激发读者的内心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之后,让读者的心灵扥到洗涤,那是才是文学作品审美意蕴的全部释放。智性意蕴,指的就是读者在对文学作品有过切实的情感共鸣之后,能够有效激发起读者对社会、人生等进行哲学思考的兴趣,会认真理性的思考文学作品所提出的观点,并对其文学内涵进行充分挖掘。由此看来,文学作品意蕴的真正含义是体现在对于哲学思考的追求上,只有当文学作品能够成功对读者进行理性与智慧思考的启发时,便让之前的情感体验有了真正的意义,也就是说把文学作品的意蕴挖掘到智性阶段后,就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审美体验感。1

二、文学作品朗诵的审美意蕴分析

(一)语言美

经常被朗诵者用来朗读的文学作品有诗歌、童话、散文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还有着很强的审美体验感。这些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所传递的情感都能够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让人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文学作品的完成需要依靠语言作为基础,所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究就能够发现语言之美。比如在朱自清的作品《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美景时,运用了大量重叠词,像“田田”的荷叶、“弯弯”的杨柳等,不仅对语境进行了强调,还可以给读者带来音节和谐的美感体验。在对该作品进行朗诵时,不管是听众还是朗诵者本身都可以沉浸在作品的语言美中,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二)情感美

大多数文学作品中都蕴藏着美好、单纯的情感,所以也给朗诵增添了一丝情感美。文学作品朗诵表演就是朗诵者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对其进行再创造而得到的艺术展现形式,其实朗诵表演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假如朗诵者在表演过程中,没有调动足够的感情,语言表达也不具有感染力,那么就会让朗诵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朗诵者在开始朗诵之前需要就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细致品味,然后在表演过程中用最直接的方式将真挚情感传达给听众,这样便可以成功的在听众和文学作品两者之间建构起一座桥梁,有效的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外,为了让朗读中的情感切实打动听众,朗诵者需要加深对文学作品情感的理解,并和自己的主观意识感受联系起来,把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朗诵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感人,从而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听众的欣赏需求。2

(三)音乐美

朗诵时所用的文学作品语言本身就很美,不过它是静止的语言,但是当朗诵者用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把文学作品内容清晰的展现在听众面前时,那些原本静止的语言便有了情感和灵魂,这种将静态变为动态的再创作过程,对于朗诵的音乐美体现具有重要影响。在朗诵艺术中体现出来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上,首先节奏就是朗诵的生命,只要在节奏的把握上达到一定水准,便可以给听众带来很强的审美愉悦感。其次,朗诵语调的变换能够让听众清晰的感受带文学内容的情感走势变化,语调的升与降都可以在尾音的变化上感受出来,错落有致的语调变化可以让听众感受到朗诵艺术的音乐美。

(四)意境美

意境是文学作品构建的一个美好艺术境界,意境之美可以体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达到引发读者进行无限遐想的目标。其实,欣赏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时,一方面需要紧跟作者情感变化的步伐,认真感受作品描写的人或物。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作品中的意境进行二度创作,展开联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朗诵者在进行文学作品朗诵时,为了更好的向听众传递意境之美,那么需要先将自己想象成作者笔下的角色,把文中事物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这样朗诵者就可以把文字转换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进而让画面感更强,仿佛朗诵者的语言也被赋予了生命力,情感表达有了可靠的载体,这样听众就不会觉得意境是虚无的,而是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三、文学作品朗诵的意蕴表达方式探究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文学作品朗诵的审美意蕴可以从语言、情感、音乐、意境等方面进行感受,在此过程中,朗诵者和听众都可以与文学作品内容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共鸣。为了让文学作品朗诵的意蕴传递能够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应该加强对意蕴表达方式的探究。

(一)朗诵者要加强对文化底蕴积累的重视

对于朗诵者来说,为了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内涵,深悟其中的道理,需要朗诵者先积累一定的文化底蕴,这样在朗诵文学作品时能够对其中的思想、哲学、情感等有更多深入的了解。比如李商隐在作品《无题》中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描写的淋漓尽致,但是如果朗诵者对于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与所处时代背景没有深入了解的话,那么就无法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朗诵时也不能准确的把作品内涵传达给听众。其实大部分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情感都是朴素且常见的,但是作者在认清局势之后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来理性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精神正是很难得且少有的。而朗诵者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珍贵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听众,但是在此之前需要朗诵者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基础,才会懂得如何将这种精神更准确的传递给听众。3

(二)朗诵者要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

因为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是准确传递情感与思想的基础,尤其对于朗诵者来说,必须加强对提升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视,这样在朗诵过程中才能够提高思想与情感传递的准确度。在传播文学作品中蕴藏的文化背景知识、人生哲学道理、精神信仰等内容时,有声的语言表达可以看做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播载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嘴上所说并非心中所想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听者的理解程度,之所以会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语言表达方式选用的不恰当。同样的,在进行文学作品朗诵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而会让朗诵者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感受,虽然心中的情感很强烈,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很深入,但是在表达时却难以将真实的情感正确传达给听众,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朗诵者没有很好的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比如在朗诵充满力量的语句时就要用激昂的语气朗诵出来,而在朗读感情忧伤的语句时,就应该用低回婉转的语调进行表达。但是语言表达技巧的形成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朗读实践积累下来的,因此朗诵者在进行文学作品朗诵时就应该加强对积累语言技巧的重视。4

四、结语

文学作品朗诵的最高境界就是意蕴的表达,意蕴表达的重点是逻辑与情感的表达,因此只有加强对文学作品内容情感、思想、价值观等全方位的理解,才能在朗诵过程中向听众准确传达文学作品的意蕴。此外,朗诵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基础,并加上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这样在朗诵时可以实现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所以,朗诵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积累文化底蕴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练习的重视,进而便能够为达到文学作品朗诵最高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朗诵的效果,为听众带来文化气息浓厚的视听盛宴。

注释:

1.宋奕.形神兼备 文质和谐——从审美角度谈朗诵对文学作品的合理化选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4):133-136.

2.王斯蓓.朗诵课中的情感表达训练[J].语文建设,2014(36):21-22.

3.任宇飞.文学作品朗诵中意蕴表达的实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4,5(06):151+159.

4.杨德强.浅谈朗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路径[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02):69-75.

猜你喜欢

朗诵者意蕴听众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开启文化类节目的霸屏时代 成就文学与电视的完美遇见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关于朗诵者朗诵与诗文作者朗诵的比较分析
听众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浅谈朗诵者应该如何选择朗诵稿件
我是小小朗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