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的碰撞:喀什地区“十二木卡姆”音乐文化考究
——以莎车县为例

2021-01-28喀什大学844006

大众文艺 2020年5期
关键词:木卡姆唱词维吾尔族

(喀什大学 844006)

木卡姆(Muqam),此词为阿拉伯语,规范、聚会之意。另有说法为古龟兹语,意为“大曲”。木卡姆流传于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等以绿洲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或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在我国木卡姆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中。维吾尔族的木卡姆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十二木卡姆最为有名,2005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十二木卡姆”的生存背景

“十二木卡姆”也称“喀什木卡姆”、“南疆十二木卡姆”,流传于喀什、和田、阿克苏、库车、伊犁等地。喀什地区的木卡姆以莎车县的“十二木卡姆”最为有名。1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缘,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总面积9037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区、街道)、485个行政村、73个社区,户籍人口87万,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塔吉克族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3%。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行政区域南北长190公里,东西宽56公里,平均海拔1231.2米。莎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水土资源,四季分明。莎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曾几度成为西域闻名遐迩的部落国,先后称为莎车国、渠沙国、叶尔羌汗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军事驻守重地。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中亚文化与西域文化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木卡姆是新疆喀什莎车县众多文化名片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当年,当一个美丽多才的王妃和木卡姆在莎车相遇时,木卡姆就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十二木卡姆”在这样一种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渊源及艺术形态

(一)历史渊源

建国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对十二木卡姆的整理研究一直未间断过。关于十二木卡姆历史渊源的探讨,学术界有多种声音,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有定论。根据各类文献的描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1.本土音乐:此类观点认为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固有的本土音乐。一说为维吾尔族祖先在旷野、山间、草地进行渔猎、放牧时即兴演唱的一种被叫做“博雅婉”的歌曲演变发展而来的。另一说是南疆各地的地方音乐(包括刀郎音乐)演变而来。2.外来音乐:此类学者认为十二木卡姆的渊源跟西域音乐有关。持有此类观点的学者有周吉、周菁葆。周吉的《试论纳瓦木卡姆的结构》认为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是在西域大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周菁葆在《维吾尔与伊斯兰诸国的古典音乐比较》中认为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是在古代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3.宗教文化:这类观点认为十二木卡姆属于伊斯兰教文化。因为表演木卡姆的族群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如赵维平的《历史上的龟兹乐与新疆十二木卡姆》,认为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属于伊斯兰教文化,跟龟兹乐并无渊源关系。

据当地史书记载,十二木卡姆最初流行于民间,后传至宫廷,经历战乱后又流落民间,直至公元16世纪,再次传入叶尔羌汗国的宫廷(今莎车县)达到顶峰,形成今日木卡姆的原型。总而言之,十二木卡姆是经过不断的沉淀逐渐成型的。

(二)艺术形态

十二木卡姆作为一种歌舞乐一体的大型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结构庞大、形态独特。莎车县的十二木卡姆是在世世代代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形成的,反映了维吾尔族民众的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叶尔羌河两岸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十二木卡姆》的结构包括《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三部分。2第一部分《琼拉克曼》节奏缓慢表演时间长,着重阐述维吾尔族人民哲学、思想和精神追求,是供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享用的曲乐大餐。第二部分《达斯坦》是表达人民生活情景,表达爱情故事、叙事长诗的片段,是流传于民间茶馆、公众场合、家庭聚会上的乐曲及唱词。第三部分《麦西热甫》,主要是在群众集会上由民间歌乐手传唱,聚会群众不分男女老少均可以伴随乐曲翩翩起舞,歌舞内容反应出人们对真主的感情,对人生的苦叹,对幸福生活的祈盼。

1.曲调:莎车县的十二木卡姆有365个曲调。当地木卡姆最大的特点是“混合性”。乐音方面,“中立音”的使用较为常见。虽然大部分乐音音高固定,但部分乐音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游移,形成“活音”,即“中立音”。调式音阶使用方面以七声音阶最为普遍,另有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八声音阶。律制方面,纯律、五度相生率、四分中立音律等不同律制均有使用。调式方面,大部分木卡姆以一个乐调为主题乐汇或乐句进行变化重复,但也常常出现转调现象。莎车县木卡姆的节拍节奏复杂多样。有2/4、3/4、4/4、6/8等常见节拍,也有5/8、7/8、9/8等不常见的节拍。在各部分中,名称相同的乐曲的节拍和节奏基本相似。旋法方面来看,木卡姆的旋律线呈抛物线状,常常是先抑后扬。旋律先从一个低音开始,逐步向前发展,到整首歌曲的3/4处达到高潮,紧接着回落到中音区,直至低音区结束。旋律音域宽广,虽以级进为主,但也会出现四、五、六、七、八、九、十三度的跳进。这些跳进一定程度上为旋律增添了活力。结构方面来看,莎车县十二木卡姆为联曲体结构。具体体现为其既有主题旋律贯穿、又有新的旋律不断插入。旋律内部时而为方整型结构,时而又是非方整型结构。其曲式结构主要有多段体的回旋结构(歌曲)、句句双变奏体结构(器乐)、方整型回旋变奏结构(舞曲)。

2.唱词:(1)唱词内容: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唱词内容丰富多样,是在群众劳动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是当地维吾尔族民众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唱词大多为古典叙事长诗,近4500行,跟维吾尔族民歌结合,表演时间长达24小时。唱词中或多或少都会贯穿一些爱情主题,这大概跟维吾尔族浪漫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吧。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按唱词内容可大致分为:咏诵爱情类、感悟人生类、生活仪式类。A.咏诵爱情类:此类主题是最多的,基本贯穿木卡姆的始终。如《且比亚特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我苦苦追求恋人,最终沦为了乞丐;为此疏远了人们,只落得形影相随。”B.感悟人生类:内容大多为感悟人生、感叹命运不济和生活艰辛。如《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如《恰哈尔尕木卡姆》,“天色已晚,照亮我黑夜的明灯尚未来临;忧愁之火,焚烧着灯蛾般焚烧我的生命!”C.生活仪式类:此类内容主要涉及到日常生活或宗教仪式。如《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如“我们以真主名义,把信念高高竖起;我们的真主永存,他远远高于一切;世间万物均短暂,只有真主是永恒。”(2)唱词格律: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唱词基本都是律诗。每段或是两句、或是四句、或是五句,每句又由七到十六个音节构成,并且会有一定的押韵。歌舞曲每曲三段、每段三句、每句七个音节,并且押韵。如《斯尕木卡姆》,“松柏树若不笔直就投火烧掉,鲜花儿若不鲜艳就让风刮跑。”此段唱词为双句,上下两句均为12个音节,押韵且对称。

3.舞蹈:舞蹈是莎车县十二木卡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木卡姆舞蹈具有自娱性和群众性。十二木卡姆的琼乃额曼中的舞蹈既稳健庄重,又优雅洒脱。表演时舞者时而摇头移颈、扬眉动目,时而绕腕推手、耸肩摆肩,时而踩着鼓点、轻巧移步。麦西热普中的舞蹈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舞者以高超的舞技提升现场气氛,在场的人们受到感染后,情不自禁的走进舞场,用舞姿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使麦西热普的气氛达到高潮。

4.器乐:十二木卡姆所用的乐器可分为四类:a.吹奏乐器:乃依、苏乃依、巴拉满; b.拉奏乐器:萨塔尔、埃捷克、胡西塔尔 c.弹奏乐器:弹布尔、都它尔、喀什热瓦普、卡龙、锵;d.击奏乐器:达埔、纳格拉、萨帕依、塔石、库休克。器乐部分也是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形式有齐奏、合奏、自拉自唱等形式。合奏一般用于大型聚会场合,数把乐器交织在一起演奏。自拉自唱是最常见的形式,一人自拉自唱,一人击鼓伴奏,有时加入一个弹奏者进行帮腔。

三、十二木卡姆的社会文化价值

对音乐事象的考究不应只停留在音乐本体,文化层面的考究也很重要。十二木卡姆作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维吾尔族精神文明的瑰宝,有着其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一)特定环境的影响

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音乐事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喀什市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渊源及生存环境明确的阐释了特定环境对音乐事象的作用。南疆地处沙漠附近,在绿洲农耕文化和传统的西域宗教文化的影响下,木卡姆文化世代传承发展。在特定历史阶段,某些人或事对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叶尔羌汗国统治时期,阿曼尼沙汗重视十二木卡姆的收集、保护、传承,对于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莎车县政府为保护十二木卡姆,成立了专业的传承机构,邀请传承人传授十二木卡姆,这对十二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音乐人在音乐事象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切充分证明了特定环境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二)多元文化的融合

音乐事象的形成往往是多元文化作用的结果。不管从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历史渊源还是形成过程来看,其体现的并不是单一文化的作用。莎车县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族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维吾尔族大型歌舞。其产生初期跟古代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及维吾尔族本土的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后期的发展中又不断地融入其他文化因素。从这方面来看,它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一个混合体。

(三)音乐文化的传播

传播学说将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原因归结为物质文化行为从一社会起源传播到另一社会。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音乐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现象。“十二木卡姆”是南疆维吾尔族木卡姆最典型的代表。其产生初期在一个地区流行,后来经过传播进入和田、哈密、吐鲁番、伊犁等其他地区,并与当地的音乐文化交融的过程中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多种形式的木卡姆。

(四)音乐文化的象征

不同的音乐观念认知对音乐的影响体现在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对音乐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上。在莎车县十二木卡姆艺人的观念中,木卡姆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而存在,其更多的被赋予了文化象征的功能。例如“局内人”认为十二木卡姆的意义体现为对生产、生活的作用,另外跟宗教也有一定关系。“局外人”认为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象征,具有符号意义。这体现了音乐文化的象征功能。

(五)社会学意义中的功能

从社会学层面来讲,十二木卡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其对社会、对族群的作用上,具体而言体现为审美娱乐、文化传承、教化族群等方面。(1)审美娱乐:木卡姆丰富的艺术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人民的审美需求。在维吾尔族观念中,演唱木卡姆是抒情表意的有效手段,而木卡姆舞蹈是解除疲劳的有效手段。(2)文化传承:木卡姆继承发展了龟兹乐、西凉乐、疏勒乐、高昌乐等乐舞,并沿用了西域大曲的结构,这体现了其文化传承的作用。(3)教化族群:木卡姆的唱词涉及到思考人生、感叹命运、赞美爱情、崇尚自然、安于天命等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化作用,彰显了维吾尔族乐观不屈的精神风貌和民族性格。

喀什地区莎车县的“十二木卡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曾面临过尴尬的境遇,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加上传承断代化的危机,使其曾一度濒临灭绝。自2005年申报非遗成功后,十二木卡姆成为当地一张别具特色的名片,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并开始采取保护手段。莎车县十二木卡姆作为当地维吾尔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瑰宝,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艺术,其反映着当地维吾尔族浪漫与哲理合二为一的审美观,作为文化,其承载着维吾尔族世世代代的文明,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奔向诗性的远方、奔向民族的未来!

注释:

1.搜狗百科.莎车县[OL].https://baike.sogou.com/v188415.htm?from.

2.莎车县人民政府.十二木卡姆[EB].http://shache.xinjiang.gov.cn.

猜你喜欢

木卡姆唱词维吾尔族
唱词(外一首)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们